孕期工作权益保障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2 09:45:19 342 人看过

是不合法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给予了一系列特殊保护,比如孕期不安排女职工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作。根据法律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止的劳动。不得安排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上夜班。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止的劳动。

孕妇怀孕期间降工资合法吗

孕妇怀孕期间降工资不合法。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且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不受影响。因此,用人单位的降低孕妇工资的行为是违法的,可以维权。单方降低工资实际上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是一种严重违法、违约的行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等相关法律,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协商和调解不成,则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也可以不经过协商与调解程序,直接申请劳动仲裁。注意,劳动者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逾期申请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由于仲裁程序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劳动者将因超过仲裁时效而丧失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即劳动者知道或者应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不得安排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第六十一条还规定,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第六十二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5日 19: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仲裁时效相关文章
  • 《妇女权益保障法》20问
    1、《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宗旨是什么?答:(1)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2)促进男女平等;(3)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2、《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有哪些权益?答:(1)政治权利;(2)文化教育权利;(3)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4)财产权益;(5)人身权利;(6)婚姻家庭权益。3、《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本原则是哪些?答:《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了以下三项基本原则(1)男女权利平等的原则;(2)保护妇女的特殊权益和对妇女的权益实行特殊保护的原则;(3)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的原则。4、对妇女的特殊保护包括哪些内容?答: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妇女的特殊保护包括:(1)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2)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5、对农村妇女财产权利的保障应重点体现
    2023-06-07
    86人看过
  • 我国关于怀孕期间妇女权益的保障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5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第7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第8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4条规定: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一
    2023-06-28
    71人看过
  • 职工怀孕后的劳动权益保障是什么
    在我国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的第6条有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因此,女职工怀孕,自然而然地会影响一定的工作能力,某些妊娠反应剧烈的女职工甚至无法正常工作,这势必影响到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常履行,也不免给用人单位的经营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用人单位根据女职工的身体状况与职工进行协商,调整女职工的岗位甚至安排其休息,并不违反我国对于女职工“三期”特殊保护的原则。但是,如需要对怀孕的女职工调岗,需要注意的是调整的合理性,不符合合理性的要求,用人单位的调整行为将被仲裁机构或者法院认定为无效。需要按照员工个人的能力,区域,职务,以及岗位的要求,对女职工调岗。
    2023-06-18
    500人看过
  • 妇女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来,琼中县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力提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在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工作中,注重培养年轻的妇女干部,使越来越多的优秀妇女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各级领导班子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妇女权益保障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妇女就业问题得不到保障。在企业体制改革中,妇女劳动就业压力大,许多企业职工陆续下岗,尤其是女职工首当其冲。妇女们在争取走出厨房后的今天,又将面临着回到厨房的现状。在下岗职工中,女职工占多半,所占比重超过在职女工的比重,而这些下岗女工主要特点是:一是部分年龄过大;二是劳动技能单一,文化程度低下,难以掌握新生产技术。因此,在工作竞争中处于劣势,妇女失业后再就业非常困难。(二)妇女的生育、身体健康权以及特殊的劳动保护落实不到位。妇女的生育过程是繁衍人类后代的伟大壮举。因此,妇女的身体健康权应得到充
    2023-06-07
    163人看过
  • 孕期合同续签权问题
    由于合同已到期,公司不续约并不违法。公司必须等到孕期、分娩期、哺乳期结束,才能够终止劳动合同。女职工怀孕、分娩、哺乳期间,除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外;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竣工的除外单位的工作任务,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孕期合同到期怎么不续签孕期合同到期不续签的,用人单位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除非具备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
    2023-07-01
    363人看过
  • 妇女怀孕期间请假如何保障妇女权益
    女职工怀孕期间请假的权利如何保障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等原因减少工资、辞退、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
    2023-05-07
    407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以法院强制程序追诉权利人的权利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 更多>

    #仲裁时效
    相关咨询
    • 合作作品保障权问题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30
      【软件著作权限制归属】合作作品归属权的问题我国著作权法第13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即合作作品可能存在整体著作权与单立著作权的问题。整体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合作作品中可以分割使用的,可以分割的部分的作者对该部
    • 企业改制职工权益保障的问题。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14
      我国法律对于企业改制职工权益保障有关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 农民工权益保障条例第25条问题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9-29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民工工资清欠应急周转金制度,用于先行垫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 如何保障孕期女职工的劳动权益?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9
      1、用工单位不得以女职工怀孕为由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1)孕期女职工如有《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情形的,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2)用工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41条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不知道女职工怀孕的,应认定为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3)女职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6条、第37条提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不知道自己怀孕的,在解除劳动合同
    • 河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条例有哪些问题?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4
      违反本条例规定,拒不招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违反有关规定向农民工子女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价格、教育等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