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劳动局:
为进一步做好劳动监察工作,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现将《天津市劳动监察举报投诉制度》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天津市劳动局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天津市劳动监察举报投诉制度
第一条为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检举、控告的权利,保证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下称举报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向市、区(县)劳动监察部门检举、控告(下称举报投诉)。
第三条举报投诉人可以采用电话、信函、当面等方式进行举报投诉。
第四条举报人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的,应具有明确的被举报投诉人(单位)的名称、地址;被举报投诉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事实;举报投诉人姓名、单位、联系地址、电话。
第五条举报在十人以上共同当面举报投诉的,应推选不超过三人作为代表。
第六条市、区(县)劳动监察部门应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和信箱,并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号码。
第七条劳动监察部门受理当面和电话举报投诉时,应制作举报投诉记录,由工作人员对举报投诉案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劳动监察部门负责人审批后,交有关办案人员查处。
第八条建立举报投诉日制度,每周不少于三天,其中每周不少于半天为劳动监察处(科)长接待日。
第九条市区(县)劳动监察部门应自接待举报投诉之日起五日内进行初步调查确定立案与否。
第十条对属于劳动监察部门受理范围的举报投诉,应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告之举报投诉人,最迟不超过二个月将处理结果通知有关人员。
第十一条市劳动监察部门接到的举报投诉案件,对属于区(县)管辖的案件,市劳动监察部门可移交区(县)办案,也可直接查处。
第十二条受理举报投诉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工作纪律,为举报人严格保密,不得将举报投诉人或举报材料等情况转送或以其他方式透露给被举报投诉人(单位)。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举报人的举报投诉。打击报复举报投诉人的,由劳动监察部门依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有关规定,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劳动监察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检查、纠举、处罚等一系列活动。 劳动监察是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劳动法规的部门或劳动者,根据现行劳动法、法规、规章的决定,分别提出警告、批判、罚款、吊销许可证、命令停产整顿的处罚,违... 更多>
-
天津纺织局劳动局投诉电话安徽在线咨询 2022-01-07你手里有秘密派往的证据,同时也有相关市长的批文、天津市纺织局领导的相关答应的批文的话,你可以将天津市劳动局和天津市纺织局一起以行政不作为起诉到法院,至于说起诉那个法院,因为行政诉法规定的比较模糊,你应当先到天津市纺织局或者劳动局所在地的法院提起,如果不受理的话,再向中院提起诉讼。 如果证据充分,可能提起诉讼后就解决问题了。
-
天津市劳动仲裁劳动者高温津贴发放怎么发放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04可以仲裁要求支付高温费。高温费属于员工福利范畴,由于员工福利引发的争议是可以申请仲裁。支付高温费的标准各地劳动部门均有补贴费用规定,根据地方政策执行支付就可以。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
天津市劳动法关于辞退员工的赔偿标准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26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就是劳动法辞退员工赔偿标准。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
-
天津市开发商通知书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8尊敬的建委领导: 李xx,营业执照号:12000020007xx,开发的xx区xx镇xx花园(北园)37、38、46三栋住宅,按合同约定应于2008年11月1日前交付。开发商逾期并未交付。第一次通知2008年11月15日去办入住手续,当办理手续当天,又因突发事件临时取消,并称:暂不办理,回去等通知。第二次通知于11月30日办理,当业主们要查看《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建筑工程质量认定书》
-
天津市工资支付制度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12天津市工资支付规定 第一条为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有雇工的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