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故意认识的事实的筛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2 11:00:51 392 人看过

前文已论述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违法认识应成为犯罪故意的必备条件。据此,犯罪故意的认识的事实应该是法律评价性质的犯罪构成要件的某些方面。不论是直接或间接故意,都必须预见(认识)犯罪构成的一切客观要件。这是法学界的共识,对于犯罪主体、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则多有争议。

对于犯罪主体应为犯罪故意认识的事实的观点,我们持否定态度。我们认为,行为人的主体要件如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及身份等主体要件有无认识,无不影响定罪。故其不易成为犯罪故意认识的范围。

对于犯罪客体应为犯罪故意的认识的事实的观点我们也持否定态度。犯罪客体是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通说认为,它是构成犯罪的要件之一,行为之所以构成犯罪,首先就在于它侵犯了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且侵害的社会关系越重要,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就越大。如果某一行为并未危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就不可能构成犯罪。但是,若将犯罪客体作为犯罪故意认识的范围,将会明显缩小犯罪成立的范围,不利于刑法社会保障机能的充分发挥。毕竟,犯罪客体是无数刑法学家概括总结的结果,行为人对法律了解程度很难达到法学家们认识所能达到的深度。故将犯罪客体作为犯罪认识的范围,会拔高成罪的标准,从而放纵犯罪。

对于犯罪主观方面应否成为犯罪故意的认识范围,一般都认为,犯罪故意本身就是犯罪主观方面的要件,不需要提出行为对故意内容本身的认识问题。我们赞同这种观点。

最后,犯罪的客观方面,我们认为它是而且唯一是犯罪故意认识的范围。可以说故意犯罪是行为无价值。而过失犯罪是结果价值。任何犯罪的行为均是犯罪客观方面必不可少的下位概念,无行为即无犯罪,行为的内容及发生据此亦必须为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所要实施或正在实施的行为危害社会的性质和内容,认识到行为与结果的客观联系,才谈得上进一步认识行为之结果问题①。行为是犯罪构成的核心要件,行为的性质对于决定犯罪的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行为人对其行为性质的认识,则是确定犯罪性质的重要主观前提。当然,这里对行为性质(或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理解还不是法律规范评价,而是指对行为客观性质的评价。除了行为外,行为的对象,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法、手段,行为的结果也是某些犯罪认识事实,为这些犯罪构成主观方面认识的事实所不可或缺。

对于犯罪故意是否均须以某种危害结果作为认识的内容至此已基本明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1日 15: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知与恶——犯罪故意中的违法性认识
    一、知与恶——犯罪故意中的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的构成中,行为人对于自身行为的认知程度是一个核心问题。1.违法性认识,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违反法律的认识,是评估犯罪故意的重要标准。2.社会危害性认识,尽管在刑法中有所体现,但其概念模糊、标准不明确,使得在定罪量刑时难以操作。3.相比之下,违法性认识作为社会危害性认识的法律化和客观定型化标准,更符合罪刑法定的原则。二、定罪需行为人认识违法将违法性认识作为定罪的依据,具有明确的法律精神和主客观相统一的要求。1.社会危害性认识无法准确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意愿,而违法性认识则能更直接地体现行为人的主观意图。2.违法性认识的标准相对明确,不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有助于保证定罪量刑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三、辩护须证明无违法认识在将违法性认识作为故意犯罪成立要件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这一规定逃避法律制裁的风险。1.当行为人认为自己没有违法性认识时,应承
    2024-07-20
    483人看过
  • 应该怎样认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
    强迫交易罪从犯所得数额很小怎么处罚?强迫交易罪从犯所得数额很小的话,法院对从犯从轻或者免于处罚,量刑在三年以下,很可能会判缓刑。强迫他人交易,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如果是犯罪团伙,对从犯的处理,对比强迫交易罪从轻发落。一、应该怎样认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1、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2、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3、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
    2023-04-20
    299人看过
  • 哪些因素影响共同犯罪故意的认识
    共同故意犯罪一般会有以下方面的认识因素:1、都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2、都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种危害结果,而且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会导致该种危害结果。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一、帮朋友写信找闺蜜当做女儿弃婴有罪吗帮朋友弃婴,可能构成遗弃罪的共同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他一起参加实施犯罪。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着希望或者放任的故意态度。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在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即共同
    2023-03-24
    336人看过
  • 应合理界定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解析违法性认识是否属于犯罪故意内容之争
    成立犯罪故意要求行为人对自己行为达到何种认知程度,是社会危害性认识,还是违法性认识,抑或必须两者兼具,是近年来我国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研究中富有争议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犯罪故意内容是否包括违法性认识的问题上,我国刑法学界存在以下争议:其一,否定说。该种观点认为,违法性认识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如有学者认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可以说对构成犯罪与否毫无影响。法院不是根据行为人是否认为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来决定其是否犯罪,而是根据每一刑事案件的具体事实,按照刑法的规定衡量其是否构成犯罪来决定。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刑法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坚持“不得因不知法律而无犯罪故意”的原则,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否则大批的法盲犯罪就会逃避法律制裁。对于行为人的行为在法律上构成犯罪,但其却误认为不是犯罪的情形,应当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还有学者认为,社会危害性认识不同于违法性认识,有社会危害性认识不一定有违法性认
    2023-04-22
    76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故意认定的司法实践
    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共同犯罪分子通过自己联系,认识到自己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危害社会,决心参与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希望或者让这种结果发生,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特殊共犯的共同犯罪故意认定特殊主体构成的犯罪,一般主体是否可以与特殊主体一起构成共同犯罪,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根据1988年《关于惩处贪污贿赂的补充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可以构成贪污罪与受贿罪的共犯。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但对于受贿罪却未作此特殊规定,故对于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可否构成受贿罪共犯,学界就有肯定与否定的论争。特殊主体与非特殊主体构成共同犯罪的在司法实践中不乏案例,我国对贪污罪就作了明确的注意规定,国外立法中
    2023-07-02
    156人看过
  • 故意犯罪中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是什么
    一、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离不开明知的内容。从明知的内容可以分析行为人罪过的大小。明知的认识内容应当以行为人在实施行为之前或行为时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为内容,他包括:首先,对行为性质的认识。其次,对行为对象的认识。再次,对行为结果的认识。二、故意犯罪的意志因素:是指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根据意志因素的不同表现,可以将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必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n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2-11-16
    286人看过
  • 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
    一、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离不开明知的内容。从明知的内容可以分析行为人罪过的大小。明知的认识内容应当以行为人在实施行为之前或行为时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为内容,他包括:首先,对行为性质的认识。其次,对行为对象的认识。再次,对行为结果的认识。二、故意犯罪的意志因素:是指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根据意志因素的不同表现,可以将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必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故意犯罪构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我们都知道一帮犯罪与故意犯罪是存在较大的差别的。并且一般犯罪与故意犯罪不仅仅是所判的罪行不一样。其实两者所适用的法律条文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一般犯罪我们都有所了解,那对于故意犯罪构成的构成因素有哪些呢?为此我们做了以下
    2023-07-11
    486人看过
  • 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二第7题: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诈骗既遂B.甲本欲枪杀乙,但由于未能瞄准,将乙身旁的丙杀死。无论根据什么学说,甲的行为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C.事前的故意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应按犯罪既遂处理D.甲将吴某的照片交给乙,让乙杀吴,但乙误将王某当成吴某予以杀害。乙是对象错误,按照教唆犯从属于实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对象错误【答案】A【考点】事实认识错误【解析】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根据具体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在同一犯罪构成要件内的对象错误,不影响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选项A中,甲打错电话误将丙当作乙实施了
    2023-06-12
    93人看过
  • 筛选买房范围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楼,该买面积多大的,交通如何等这些都需要先做好考虑。一般来说,二手小房子的优势是交通便利、配套方面成熟、价格相对优惠。而新开盘的小户型的优势是户型更合理、居住舒适性较高、未来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确定买房范围买房范围的筛选:选择适合自己的楼盘——购房量力而行。面积小、首付少、总价底的楼盘适合年轻人。建议可购买市中心的二手小房子或是新开盘的小户型。二手小房子的优势是交通便利、配套方面成熟、价格相对优惠;此外,由于年轻人的工作流动性还相当大,所以考虑一个交通合适的地方,即使工作变换而搬迁,出行还能依旧方便。新开盘的小户型的优势是户型更合理、居住舒适性较高、未来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当您选定中意的楼盘,来到售楼处,面对热情似火的销售员时,务必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这些销售员都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房地产专业知识,而且深谙扬长避短之道,自己楼盘的缺陷和不足往往一笔带过,
    2023-08-17
    415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动机的相关知识
    犯罪动机:分类西方的犯罪学家根据犯罪动机的性质,把犯罪动机分为财欲、性欲和攻击欲三大类。中国的刑法学者主张将犯罪动机分为以下11类:(1)政治动机,指出于一种反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犯罪动机;(2)财物动机,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物质需要而产生的犯罪动机;(3)性动机,指为了满足性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犯罪动机;(4)报复动机,指基于报复而产生的犯罪动机;(5)自尊动机,指为了满足某种变了形的自尊的需要而引发的犯罪动机;(6)友情动机,指为了满足某种非社会化友情需要而导致的犯罪动机;(7)妒忌动机,指因妒忌而产生的犯罪动机;(8)戏谑动机,指出于追求刺激而产生的犯罪动机;(9)恐惧动机,指因害怕而引起的犯罪动机;(10)好奇动机,指出于好奇心而产生的犯罪动机;(11)其他动机,如大义灭亲行为中正义感动机。犯罪动机的性质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主观恶性往往大不一样,比如谋财害命的贪利性动机就比出于自
    2023-06-02
    476人看过
  • 共同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包括哪两个方面
    共同犯罪故意有以下方面的认识因素:1、都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2、都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种危害结果,而且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会导致该种危害结果。一、过失犯罪可否成立共同犯罪过失犯罪是可以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如下:1、各行为人都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注意义务。这里所说的共同注意义务是指各行为人不仅都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而且在实施可能导致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过失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时,不仅自己注意而且也要促使他人注意,从而使行为人之间的注意义务存在互动、协作关系,来共同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2、数人实施或促成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各行为人之间存在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各行为人共同的作为或不作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各行为人违反共同注意义务导致了同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共同过失造成的危害结果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违反共同
    2023-04-10
    187人看过
  • 共同犯罪故意具体有哪些方面的认识因素
    共同犯罪故意有以下方面的认识因素:1、都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2、都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种危害结果,而且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会导致该种危害结果。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故意是怎么认定的?共同的犯罪故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自己一起参加实施犯罪。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着希望或者放任的故意态度。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彼此联系,相互默契,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犯罪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3-08-11
    249人看过
  • 对 医疗事故的认识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医疗事故,指的是医疗机构又或者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时候,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又或者是诊疗护理的规范和常规,行为过失,造成了患者的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机构又或者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构成医疗事故,应当给予患者一定的赔偿。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与责任主体是同一的,即医疗单位。医疗事故是因医疗单位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造成的。一、医生误诊怎么追究医生责任从过错原则上看,无过错的误诊不承担法律责任,有过错的误诊有以下几种法律责任。(一)医疗事故责任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不良后果,损害程度必须达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件》规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的规定要求,且过失行为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即构成医疗事故,
    2023-03-13
    217人看过
  • 犯罪共同犯罪的认识特征
    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一、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且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由两个单位以上共同犯罪的称为单位共同犯罪;单位与自然人的共同犯罪称为自然人与单位共同犯罪;二、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三、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什么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认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共同犯罪的认定:第一,两个人或两人以上;第二,有共同故意,这里要求有犯罪故意的意思联络;第三,必须有共同行为,在共同故意支配下相互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3-08-15
    476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犯罪故意中的事实认识错误是什么意思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07
      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这种情况分为: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
    • 过失犯罪的犯罪事实认识错误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07
      对象错误:甲想杀乙,误认为丙是乙,举枪杀死。(乙不在现场) 具体符合说:评价:对乙无罪,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法定符合说:评价:对乙无罪,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打击错误:甲想杀乙,把乙身边的丙打死了。(乙在现场)。 具体符合说:评价:对乙故意杀人未遂,对丙过失致人死亡,竞合构成故意杀人罪。 法定符合说:评价:对乙无罪,直接认定对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 刑事诉讼知识故意犯罪的概念和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06
      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的区别主要包括:①从构成要素上看⑴在意志要素上。犯罪故意是行为人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犯罪过失则是完全否定,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这是区别两者的关键;⑵在认识要素上。犯罪故意是行为人明知危害结果的发生;犯罪过失则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②从刑法的具体规定看,刑法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有不同的处罚原则⑴过失犯罪要求必须发生物质性危害结果;故意犯罪并非都
    • 对事实的认识错误, 抽象认识错误, 抽象认定错误, 事实认识错误问题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27
      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这种情况分为: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
    • 共同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可分为哪些情况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1-16
      共同犯罪故意有以下方面的认识因素: 1、都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 2、都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种危害结果,而且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会导致该种危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