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夫妻双方可以对子女抚养权及抚养费问题进行协议约定,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起诉至法院要求对抚养费及抚养权问题进行判决。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夫妻双方在协议离婚或判决离婚时,子女抚养费可以参照以下标准支付: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照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比例支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子女抚养费可以是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分期支付,具体支付方案可以由双方协商或直接由法院进行判决。
离婚协议离婚支付抚养费吗
夫妻协议离婚,如果是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可以不支付抚养费,但是如果是不直接抚养方必须要支付,因为抚养孩子是父母的法定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
离婚怎么支付抚养费
128人看过
-
离婚后抚养费怎么支付
475人看过
-
离婚后抚养费怎么支付
276人看过
-
离婚后抚养费怎么支付?
88人看过
-
离婚后抚养费怎么支付
435人看过
-
离婚抚养费怎么支付抚养费的支付方式有哪些
99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离婚支付抚养费怎么算云南在线咨询 2023-02-28离婚后孩子抚养费的支付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规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
-
离婚后,抚养费怎么支付,怎么计算抚养费?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3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目可依当年的收入或同行业的年平均收入,参照1确定。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的数额的合理要求,对于女方无能力支付抚养费的,待其有能力后再执行到位。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
-
离婚后抚养费怎么算?怎样支付香港在线咨询 2023-05-071、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2、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给付,也可按收益季度或年度给付。 3、如果协商一致,一方全部负担是可以的,当然,如果有证据显示承担全部抚养费的一方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则不可以。 4、即使达成上述协议后,如果过一段时间后,双方经济情况确有变化,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确有增加或者给付的必要,一方仍可诉至法院,要求另一方承担抚养费。 5
-
离婚怎么支付抚养费甘肃在线咨询 2023-05-05离婚之后抚养费支付如下: 1、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2、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3、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4、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5、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
离婚抚养费怎么支付?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18夫妻离婚时,如果有孩子,需要协商孩子的监护权和抚养费。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夫妻离婚时,子女抚养费的支付可以一次性支付,但如果未来情况发生变化,原金额不足以维持子女生活,则有权要求增加抚养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八条规定,子女要求增加抚养费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有支付能力的,应当予以支持。(1)原抚养费金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2)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