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必须查明的事实,即使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也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在审理专利侵权案件,人民法院也必须查明原告的起诉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我国《专利法》第62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但在具体专利侵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如何查明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衣过诉讼时效,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要求人民法院必须准确判断原告自何时起得知或者应当得知被告的侵权行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之日是计算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已过诉讼时效的起点,也是人民法院在审理专利侵权案件时必须查明的事实。那么,应当如何理解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被告侵权行为?如何判别这种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对象是什么?是侵权行为?是侵权行为人?这些正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如何判别得知或应当得知
什么是得知或应当得知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但我们至少可以说,得知表明了权利请求人(以下将用权利请求人来统指专利权人和利害关系人)已经知道了权利被侵害的事实,也即专利法所称的侵权行为[1],而应当得知则表明权利请求人并不知道侵权行为的存在,但依照常理推断其理应知道,法律即认为他应当得知,尽管权利请求人实际上可能确实不知道,但这种事实上的不知道往往是权利请求人是由于其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故被法律所有意地忽略。
得知是一个主观性的概念,权利请求人是否得知某一侵权行为的存在,严格地讲,只有权利请求人本人最清楚,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也不能替权利请求人做出回答。但是,这并不是说,得知就完全是一个虚无缥缈、局外人根本无从把握的概念。得知表明了权利请求人的某种内心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会通过某些外在行为表现出来,从而为他人所感知,他人正是凭借这种感知来推断权利请求人的得知。
应当得知也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概念,甚至比得知的主观性还强(但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得知往往更容易举证),因为它在得知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同样具有很强主观性的应当这样一个概念。具体来讲,应当得知至少包含了以下三层意思:
(1)它表明行为人没有得知;
(2)行为人本来是可以得知的;
(3)造成行为人本来可以得知却未能得知这一后果,是基于行为人自己的原因。也就是说,行为人本来是可以得知某一侵权行为的存在的,但却由于其自身的某些原因,致使其未能够得知该侵权行为的存在。
-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何理解?
329人看过
-
“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的界定
341人看过
-
民法典专利权何时获得,如何取得专利权
306人看过
-
未获得专利权的侵权应当怎么赔偿?
82人看过
-
什么叫“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
363人看过
-
被告商品侵权如何得知
201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知识产权善意侵权中的不当得利如何认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9知识产权法的善意侵权,是指在不知情的状态下销售或者使用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可不承担侵权责任。这种情况有人将其概括为知识产权善意侵权。 善意侵权人的获利不属于不当得利,不需要返还。 但是如果销售商在得到专利权人通知之后仍然销售其库存的侵权产品,则不能认为其不知情。我国专利法将这种情形具体规定为“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
-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算起,怎么理解?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011、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指,有证据表明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据一般规律推定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 2、实务中,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就看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哪一方承担举证责任,一般就应该举出相关的证据来证明对方知道或应当知道,如果证据不够足以让法官认为对方有知道的可能性,那么就可能承担因此带来的败诉风险。 3、相关法律规定中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以一般普通公众的认知作为判断标准
-
得知专利侵权后要怎样维权重庆在线咨询 2023-03-151、专利权人在确认自己的专利权有效、专利侵权成立之后,方可着手下一步的维权工作。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三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
-
抵押权的诉讼时效不中断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141、抵押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2、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
-
“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的界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0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申请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遭到了侵害,这是其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权利的基础。从这一时间点开始计算仲裁时效期间,符合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仲裁机构保护权利的法定期间的本意。所以,仲裁机构适用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的起算点,以权利人权利客观上受到侵害,且主观上已知晓权利被侵害的事实为构成要件。权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