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诉中谁可以提回避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民诉中负责案件的审判人员、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可以提出回避。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回避理由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二、如何提出回避申请及谁能做回避决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第四十五条回避申请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2.第四十六条回避决定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
刑事回避申请可以由谁提出
174人看过
-
民诉回避决定主体是谁
376人看过
-
仲裁中可否提出回避请求?
461人看过
-
民诉法谁能决定审判员回避
185人看过
-
立案时可以提出回避吗
71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二审回避可以申请吗
163人看过
审判委员会是按照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各级法院内部设立的机构,它的职责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审理案件的范围,主要是审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拟判处被告人死刑... 更多>
-
刑事案件回避谁可以提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2民诉中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出。 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遇到法定情况不得参加案件的审理或者有关诉讼活动的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有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两种方式。 我国民事诉讼法么四十五条规定:“审判人员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得害关系;(三)与本
-
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应如何提出由谁来决定是否回避台湾在线咨询 2023-08-04审判人员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回避。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
民诉回避的决定主体由谁提出贵州在线咨询 2023-04-01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刑事诉讼法》31奈、《高法解释》30条、32条规定,公安机关负责人和检察长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公诉人提出回
-
行政诉讼中法官是否可以向法院提起回避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18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
-
听说诉讼中需要回避,刑事诉讼中书记员回避谁决定啊?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19不同机关的书记员,作用不同。 法院规定的是法庭审判阶段的书记员,当然由法院院长决定, 检察院规定的是审查起诉等阶段的书记员,当然由检察长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