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可以强迫员工支援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1 11:42:47 95 人看过

公司不能强迫员工支援、加班。加班应以员工同意为前提,公司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强迫支援、加班的行为属于违法,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及社会保障局举报。

一、值班和加班的区别

加班是指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由于加班是员工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在原本应该休息的时间内进行的工作,是工作时间在休息时间中的延伸。为了保护员工的休息权,国家对加班加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原因情况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且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需要注意的是,加班是建立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基础上的,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员工加班,员工也无权单方面决定加班。

值班则是用人单位因安全、消防、行政等需要,安排劳动者从事的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工作。两者的区别主要看劳动者从事的工作是否属于本职工作,是否基于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

二、正常工作日加班费是标准工资的多少倍

工作日加班费为标准工资的1.5倍。

用人单位安排加班需要按规定与劳动者协商,劳动者如不同意,公司无权强行要求加班。只有在劳动者自愿的情况下才可以安排加班,而且加班时间有限制,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组织职工加班可不受法律规定的条件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三、怎么举报非法加班

如果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加班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前往劳动部门或者拨打投诉热线都可以的。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0日 05: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用人单位相关文章
  • 公司有权强制员工支援吗
    无权,这是违法的,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法》规定要求加班的,职工有权拒绝加班。《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2023-04-15
    171人看过
  • 领导可以强迫员工加班吗?
    领导不可以强迫员工加班。单位安排加班需要按规定与劳动者协商,劳动者如不同意,单位无权强行要求加班。只有在劳动者自愿的情况下才可以安排加班,而且加班时间有限制,安排加班后还必须按规定支付加班费。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组织职工加班可不受法律规定的条件限制:(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可以起诉侵权吗因不喝领导敬的酒而被耳光的,是侵犯劳动者民事权益的行为,劳动者有权通过起诉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保护范围】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
    2023-08-12
    457人看过
  • 用工单位裁员派遣单位可以解约吗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向派遣劳工给付劳务报酬,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仲裁委经审理认为,《劳动法》第58条第2款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第65条规定:“派遣单位解聘员工应符合下列情形:(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
    2023-04-26
    210人看过
  • 公司用人单位单方面辞退员工可以吗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等。一、员工犯错公司开除员工有什么补偿员工犯错后公司开除员工,一般没有补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二、劳动者有哪些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等等。三、
    2023-02-28
    177人看过
  • 用人单位工资可以由第三方支付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劳动法关于工资的分类规定1、基本工资是计算加班费的依据。包括总额工资制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结构工资制中的基础工资和岗位工资。2、月工资计算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经济补偿金的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通常指劳动者尚未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工资与辅助工资之
    2023-04-29
    240人看过
  • 在什么情况下,单位可以强制要求用人单位解雇员工?
    员工存在以下六种情况之一开除不用赔偿(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根据原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的工资: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根据原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的工资:1.用人单位
    2023-07-03
    305人看过
  • 员工受伤,用人单位可以给补助吗
    一、员工受伤,用人单位可以给补助吗用人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大部分由工伤保险支付外,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工伤的职工一定的补偿金:(1)工伤住院伙食补助、外地就医交通费及食宿费:住院工伤职工住院治疗期间的住院伙食补助费,由职工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经批准转诊转院去外地就医所需的交通费、食宿费由职工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2)停工留薪期工资: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生活不能自理的,由用人单位派人护理,所需陪护费用由用人单位按协议支付。(3)伤残津贴:伤残等级为五级和六级且难以安排工作的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本人工资的70%和60%的伤残津贴。(4)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伤残等级为五至十级且与用人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的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以解除劳动关系时该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2023-03-22
    79人看过
  • 用人单位突发疾病,单位可以裁员吗
    使用者因疫病生产经营困难可以裁员。《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有以下情况之一,裁员20人以上或裁员不足20人,但占企业员工总数的10%以上的,使用者30天前向工会或全体员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全体员工的意见后,裁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员:(1)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组的;(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创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劳动合同变更后,仍需裁员的;(4)其他劳动合同立即根据劳动合同情况,无法履行重大的劳动合同。裁员时,应优先留下以下人员:(1)与本公司签订长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2)与本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3)家庭没有其他就业人员,需要赡养的老人或未成年人。用人单位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员,6个月内再次招聘人员时,应通知被裁员,同等条件优先招聘被裁员。用人单位裁员的条件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法定条件有两个,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以实行经济性裁
    2023-08-18
    469人看过
  • 单位员工可以注册法人吗
    在单位上班不可以注册公司法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在企事业单位上班的工作人员不得违反有关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一、民非机构注册程序民非机构的注册程序: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民政部门现场勘察、核查、做出决定;民政部门向符和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发放《登记证书》,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新闻公告。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二、投资人与合伙人的区别投资人指的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的标的物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人。合伙人,就是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发挥各自优势,一同去做一些可以给其带来经济利益的人。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
    2023-03-28
    370人看过
  • 产假期间用人单位支付员工工资吗
    产假期间的工资应该照常支付。第一种:是用人单位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的的产假期间的待遇为:1、生育津贴;2、生育医疗费用;3、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4、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费用。上述费用均有社保基金支付。第二种,用人单位未给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产假期间,工资由用人单位照发,这里的工资应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岗位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应是女职工休产假之前的月工资标准。另外,女职工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报销生育医疗费用及疾患生育手术费用。公司未支付产假期间工资劳动争议案女设计师将公司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其获赔6万余元吴欣室内装饰设计师李女士认为,怀孕后公司让她回家休息,却不支付产假期间的,遂和公司对簿公堂。记者昨从福田法院获悉,此案经过仲裁、诉讼程序后,该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公司应支付李女士产假期间的工资等共计6万余元。深圳某实业有限公司诉称:2006年,李女士到该公司任室内装
    2023-07-31
    312人看过
  • 员工可以在劳动仲裁期间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吗
    劳动争议仲裁期间,如果劳动者正常工作(表明劳动关系存在且工作正常),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工资。如果工人没有去上班,并且没有请假,或者是已经与用人单位终止了劳动合同,在正常情况下没有工资,单位是可以不付钱的。但是,如果用人单位单方面决定与劳动者中止劳动关系,员工提出“恢复劳动关系请求”仲裁或诉讼请求,并且员工的请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的,则在仲裁或诉讼期间,公司应根据劳动合同支付员工的工资。如果员工没有就此提出请求,只要求终止或终止经济补偿或劳动关系补偿,则不能要求仲裁期间的工资。也就是说,如果是企业单方面终止劳动关系,员工可以选择提出两种仲裁请求,一个是选择要求用人单位恢复劳动关系,并在仲裁期间支付正常的工作工资;第二种请求是,选择不要求恢复劳动关系,要求终止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并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仲裁期间是否支付员工工资取决于几个条件:第一,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第二,员工是否提供正常的劳动力
    2023-03-20
    381人看过
  • 公司强迫员工做本职位以外
    如果公司强迫员工做工作职责之外的事,是属于违法的,员工是可以拒绝的,并可以依据劳动法第38条被迫辞职,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一、员工被迫辞职能否得到补偿员工被迫辞职,虽然也是自己主动提出的,但多数都是因为用人单位存在违约或者违法行为,导致员工不得不辞职。如果是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么员工被迫提出辞职,也是不能免除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所以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获得经济补偿。二、如果员工不同意调换工位应该如何处理员工不同意,用人单位不得强制要求员工调换工作岗位,其强制的行为违反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可以到劳动部门投诉举报并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权利。调岗属于变更劳动合同内容,需要经过员工的同意,员工有权拒绝,如果单位因此和你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三、公司无缘无故辞退员工怎么办公司无缘无故辞退员工,劳动者的处理方式如下:1、双方可以先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以与
    2023-06-28
    315人看过
  • 强迫员工与一部分单位签订合同
    经证据证明,被告要求原告与另一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存在,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与另一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此种情况下,原告予以拒绝的行为不属于无故拒签劳动合同,因此,被告应依法支付原告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及额外经济补偿金。一、扣绩效奖金合法吗用人单位是不能无故克扣员工工资、奖金的,如果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其工资、奖金,则违反了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应按劳动法第九十一条处罚。如果是给用人单位工作,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二、劳动合同修改职工可否要求赔偿?大家在参加工作的时候都会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般是不会改签劳动合同的,但是用人单位也有要改签劳
    2023-04-06
    55人看过
  • 用人单位起诉后员工还可以反诉吗
    一、用人单位起诉后员工还可以反诉吗对于涉及到劳动争议的案件而言,必须遵循劳动仲裁前置性这一原则,只有经过仲裁环节之后才能向各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此过程中,如果被申诉方提出了反申诉,那么在进入法院审理阶段后,该反诉将会被视为有效成立。尽管关于劳动仲裁程序中的反申诉环节并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有明确规定,但是根据实际劳动争议诉讼案件中的反诉构成要素来判断,只要仲裁存在反申诉的可能性,若有一方对裁决结果表示不满而上诉至法院,另一方则可在此时提出反诉,这无疑是符合反诉构成要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
    2024-07-25
    347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消之时消灭。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 更多>

    #用人单位
    相关咨询
    • 用人单位支付员工工资可以扣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03
      按规定是公司不能全扣员工工资,要是员工工资被全扣了,那么公司也就是违规的。公司不仅不能把员工工资全扣了,每月扣减的工资的也不得超过员工当月工资的20%,并且扣减后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要是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就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若公司违规克扣工资,可按照劳动争议解决办法处理,具体有如下:1、与用人单位就劳动纠纷问题直接进行协商。2、可自愿选择调解,主要是去找劳动
    • 单位能强迫职工加班吗?用人单位可以强迫职工加班吗?劳动者该告谁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2-26
      1,除非是灾害或者影响公众利益的事故,否则单位不能强迫职工加班。2,加班应当是单位与职工协商,并且不能超过法律的加班工作时间。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第四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
    • 工作人员加班被单位强迫加班可以举报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9-08
      单位强迫加班员工可以举报。强迫加班是违法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 劳动者可以强迫用人单位加班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4
      用人单位不可以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 用工单位强迫员工与签订合法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9
      采取何种用工方式是企业自主权,但不得妨害员工的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