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牵出食品安全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19:51:06 216 人看过

自塑化剂风波爆发以来,台湾引以为豪的食品安全形象一落千丈。随着塑化剂污染影响面愈来愈广,已演变成全球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截至6月16日,受台湾塑化剂污染影响暂停进口产品名单新增至1002种,问题企业增至302家。塑化剂影响力不止中国内地,日本、菲律宾等其他国家均被波及,也引发人们思考:如何有效管控食品产业链,才能将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动向:大企业上游自建原料基地下游自建销售渠道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其中原因之一是食品产业链长,作为生产制造环节的食品企业,对于上游原材料、下游流通领域的安全缺乏管控力,同时也无力管控。

食品安全管理的难度在于目前全球化的生产链条太长,由无数地区和无数环节拼合而成,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管理风险和监督成本,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指出。目前,不少食品企业均表示,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食品产业链变得越来越长,食品生产企业管控产业链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如何系统地对食品产业链进行有效管理是摆在每个食品企业面前的一项严峻挑战。

据悉,目前有部分大型食品企业为了整个链条安全,管控的手掌已从食品生产制造环节延伸到上游。日前,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表示,在产业链的源头,该集团重点加强种植养殖、建设项目管理、新品研发与上市前的风险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推行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规范,确保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在产品出口端,建立了标准化的产品放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管理流程,把好到餐桌前的最后一道关。以大米产业链为例,通过建立、收购大米加工厂增强了产品的自我供应能力,同时以加工厂为核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了上下游密切配合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体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价值链竞争优势。

漏洞:中小企业无力掌控上下游

不过,在食品制造行业里,占据半壁江山的是中小型企业,它们并没有实力掌控到整个产业链。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第一时间追责的是食品生产企业,然而对于企业来说,上游原材料种植养殖、加工制作环节如何,我们不是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很难掌控,也难以把控,一家广东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坦言,尽管该公司在采购原材料时,要求供应商提供质量保证的承诺书、检测报告,进货时也有自己把关的环节,但由于产业链长,对于上游原材料的安全性仍然是忐忑不安。

有业内人士指出,要食品企业打造或管理整个产业链很不现实,也不符合现代工业发展规律。他举例称,汇源果汁就是打造整条产业链,从种植果园,到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然而汇源果汁这样需要的资金、技术和其他资源很多。比如,当初汇源果汁掌门人要将汇源卖给可口可乐,原因就在于此,他无法也没有能力再掌控整条产业链。

疑问:塑化剂为何逃过层层监管?

令公众疑惑的是,这个原本就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如何成为台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漏网之鱼?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詹长权看来,塑化剂之所以酿成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关键是台湾管制架构的失效,政府没有办法管理最新出现的一些化学品。

目前,台湾市面上的化学物质有10万种左右,大部分都有毒性,而被台湾环保署列为毒性化学物质的只有271种,其中只有78种属于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塑化剂就属于第四类毒性物质,其管理采用事后报备,这意味着厂商在使用之前是不需要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说明的,潜台词是相信厂商不会随便使用,而所谓的事后报备往往就成了不报备。

成功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李俊璋教授说,事实上塑化剂早就该被列入第一、二类毒害物质了,这样对其使用、买卖的管理都将更为严格,该物质的使用、流向,都须在管理部门严格登记,一旦使用到食品企业,就会很容易被发现,今天的悲剧或许就能避免了。

中国大陆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务院办公厅所要求的从三聚氰胺的生产到销售到流通环节的全程实名登记制度,就是为了防止三聚氰胺产品及其废料流向食品和饲料加工企业。詹长权还建议,对于添加到食品里的化学品应实行分类管理制度。我们竟然允许食品工厂买化学品,这是不对的。如果化学品要放在食品里,就必须另开一个工厂,专门针对食品添加的化工厂。

不过,再缜密、严格的监管,黑心的商家总还是有办法突破防线,此时检测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专家建议:政府重典治乱才是根本

上游原材料安全,是生产制造环节安全的有效保障之一。如何有效管控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安全,将风险降到最低?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认为,食品产业链里面的每个企业,应依靠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规范,识别产业链存在的各种食品安全风险,形成风险控制方案,管理好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使食品安全在产业链的各环节间实现无缝对接。

要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政府的严格监管,重典治乱固然是重要的抓手,但企业的自律也必不可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何计国认为,要保证企业自律,行业内必须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把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做好了,才能有效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也有人提出,消费者应改变自己口味,减少过分追求色、香、味俱全食物,现代人对食品的口味要求越来越多是造成食品工业无限膨胀之源,厂家一边不断增加添加剂一边不断压缩成本。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1日 00: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塑化剂风波酿台湾30年最严重食品掺毒事件
    台湾塑化剂风波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已酿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机。最新排查结果显示,台北知名的观光夜市士林夜市也被波及,不少食品摊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含毒产品或原料。截至29日,全台可能受污染的产品已超过500项。台湾大学30日举行从添加塑化剂看食品安全公共论坛,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在会上表示,起云剂是复方食品添加物,世界各地的起云剂配方不同,多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植物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而成。而本次塑化剂事件,是有不肖业者将塑化剂的1种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当作起云剂的配方。孙璐西称,塑化剂DEHP的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这次塑化剂风波是她30年来看过的最严重食品掺毒事件。目前塑化剂事件已波及岛内多种GMP(食品良好作业规范认证)食品。岛内有关机构30日宣布,因在宝健运动饮料、白兰氏儿童成长钙片等7项产品中检出塑化剂,因此取消上述7项产品的GMP认证资格。另据岛内媒体报道
    2023-06-07
    216人看过
  • 台塑化剂事件已通报世卫明起“扫荡”有害食品
    台湾因塑化剂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风波持续蔓延。截至29日中午的调查数字显示,受这一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接近200家,全台可能受污染产品已近500项,就连水果糖浆、儿童钙片、乳酸菌咀嚼片等都卷入了其中。为加快处理这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岛内有关机构将从5月31日零时起展开扫荡。届时,使用起云剂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等5大类食品,都须提供检验安全证明,否则一律下架回收,违者将受重罚。官方也将不再接受诸如下游厂商也是受害者、不知者无罪等推脱理由。据岛内媒体报道,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要求相关机构全力清查所有产品,并呼吁消费者勿掉以轻心但也不要过度恐慌。有分析称,这起事件势必重创台湾食品业,相关损失恐高达千亿元新台币,特别是健康食品及饮料业的损失将最为惨重。已通报世界卫生组织由于多家厂商连日来每天都会有更多的食品被检验出含有塑化剂,所以尚无法断定其影响范围究竟有多广。同时随着食品的全球流动,这起食品
    2023-06-07
    249人看过
  • 甜味剂,儿童食品安全大敌
    儿童食品和饮料中添加糖精等甜味剂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企业和个人千方百计用糖精替代食糖降低生产成本。由于糖精放多了味苦,一些企业为了瞒天过海改善口感,再掺入味精进行化学反应,这样就吃不出糖精的苦味了;一些企业则把少量的食糖和大量的糖精混合使用,让人感觉不出糖精的味道。在社区或幼儿园附近常常有一些小商店,贩卖包装看起来制作粗糙的话梅、果脯等小食品和饮料,家长最好不要给儿童食用含有各类人工合成甜味剂的食品。食品专家指出,这些食品和饮料吃多了会危害人体健康。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专家介绍,科学实验发现,食用大量糖精可以导致雄性大鼠膀胱癌。一些国家为此规定,食品中如果使用糖精,必须在标签上注明本产品含有糖精,食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的警示。
    2023-06-06
    199人看过
  • 食品添加剂安全久治不愈
    出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召开高层次食品安全会议、建立举报电话、执法检查等等,今年来,一系列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在逐步推进,而这也是史无前例的。但业内流传一句话,安全的食品不是检测出来的,但不安全的食品肯定是检测出来的。这也暴露出,仅仅靠政府管理和先进技术,还仍不足以消除其中的安全隐患。缺失的无缝管理食品安全问题久治不愈,监管不到位已经被诟病已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曾指出,毒豇豆、毒奶粉等事件发生的背后,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国家对食品安全存在着多头管理的弊病。据了解,按照目前的行政职能分工,工商部门负责市场流通体系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厂家生产的监管,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是相对独立和割裂的,这也影响了整个食品链条监管的系统性。尽管我国已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但在食品安全管理实践中,多部门分段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2009年6月施行的《食品安全法》第8章仍规定了,食品安全由县级以上政
    2023-06-07
    307人看过
  • 食品安全法:食品进出口
    第六十二条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口的食品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第六十三条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或者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进口商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第六十四条境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对我国境内造成影响,或者在进口食品中发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及时采取风险预警或者控制措施,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农业行政、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接到通报的部门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第六十五条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应当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
    2023-06-06
    263人看过
  • 食品安全法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
    食品添加剂就进行充分的毒理学鉴定,保证在允许使用的范围内长期摄人而对人体无害。食品添加剂进入人体后,应能参与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或能被正常的解毒过程解毒后完全排出体外或因不被消化吸收而完全排出体外,而不在人体内分解或与其他物质反应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一、面馆放罂粟怎样判刑面馆添加罂粟的判刑,具体如下:1、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两倍以下罚金;2、造成严重食品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两倍以下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2023-03-26
    23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怎么去投诉塑化剂食品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27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遭遇商品质量问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即找经营者陈述自己购买含塑化剂食品的经过,并依法提出索赔要求,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2、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投诉应写明投诉人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和被投诉单位名称、地址,受损害事实,所购商品的名称、牌号、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单位及交涉经过等,并提出自己的要求。 3、向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如工商、
    • 食品中含有塑化剂怎么投诉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29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遭遇商品质量问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即找经营者陈述自己购买含塑化剂食品的经过,并依法提出索赔要求,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2、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投诉应写明投诉人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和被投诉单位名称、地址,受损害事实,所购商品的名称、牌号、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单位及交涉经过等,并提出自己的要求。 3、向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如工商、
    • 塑化剂超标怎么处理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14
      如食品中添加的塑化剂超标的,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应当没收其违法所带的和违法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 食品添加剂超标怎么处罚新食品安全法中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16
      食品添加剂超标属于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违法行为。根据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遵循《
    • 食品安全法中没收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的,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4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一)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二)生产经营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