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6个月的期限,是指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最长时限要求,也就是说,若超过了6个月再不提诉讼,就丧失了诉权。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3个月的期限,是指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最长期限,并非指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
也就是说,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之后,当事人在法律规定时限内,既不在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在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自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满6个月期限后,在3个月内任何一个时间段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若超过3个月的最长期限再申请执行,法院就不会受理了。
非诉行政案件执行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做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行政相对人既不申请复议,亦不起诉,又不自动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义务,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经审查作出准予执行或不予执行的裁定后,在准予执行的情况下通过执行程序使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得以实现的制度。
一、申请强制执行应该提交的材料
1、强制执行申请书一份。申请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加盖公章;申请人为自然人的,应由本人在强制执行申请书上签名或捺手印。强制执行申请书不得使用圆珠笔书写,不得使用复印件。
2、证明申请人主体资格的材料一份,受委托代为申请强制执行的,一并提供委托代理资料。申请人申请执行非法院法律文书的,还应提供被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一份。
3、具有强制执行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原件一份和复印件两份。法院出具的生效法律文书应加盖承办法官的法律文书生效章,如果经过两级法院审理,一、二审法院的法律文书均需提供;仲裁机关出具的生效法律文书应附上仲裁机关关于法律文书已经生效的函件或双方当事人已签收的送达回执原件一份;行政机关出具的生效行政法律文书应附上当事人已签收的送达回执以及证据材料原件一份。
4、被申请人财产线索清单。已经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应提交采取保全措施的民事裁定书复印件一份。
-
行政强执法关于强制执行规定的执行流程是什么
225人看过
-
《行政强制法》所规定的行政强制执行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451人看过
-
诉讼案件行政强制执行法定期限是多久?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
141人看过
-
行政强制执行的期间多久执行完
419人看过
-
诉讼期间能否强制执行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195人看过
-
非诉行政案件强制执行的申请程序是什么?
473人看过
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更多>
-
行政执行规定申请强制执行的条件是什么?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17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五十六条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在五日内受理。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有异议的,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第五十七条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进行书面审查,符合本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行政决定具有法定执行效力的,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执行裁定。
-
非诉行政强制执行民事裁定书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16(准予或不准予强制执行行政决定用) (××××)×行非执字第××号 申请执行人×××,……(写明行政主体名称和所在地址)。 法定代表人×××,……(写明姓名、职务)。 委托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 被执行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法定代表人×××,……(写明姓名、职务)。 委托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写明姓名等基本情况)。 申请执行人×
-
行政强力执行可否立案,非诉强制执行西藏在线咨询 2021-05-25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必须首先在立案庭立行政来审查案件,然后由行政庭进行裁定,确定是否可以执行。如果裁定可以执行,再由立案庭立执行案件,由执行局进行强制执行。被申请执行的行政案件属于受理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管辖。
-
行政强制执行的特点有什么行政强制执行的内涵是什么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8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自己或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行政相对人采取强制方式,以迫使该相对人履行该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之状态的行为或制度。
-
是否在行政诉讼期间停止强制执行安徽在线咨询 2024-12-17在诉讼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会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但若出现法定情形,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停止执行。这些法定情形包括: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原告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且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但停止执行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