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能够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2-03 08:36:59 302 人看过

一、交通肇事能够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

(2)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为逃避罪责驾车拖挂被害人逃逸,从而致被害人死亡;

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不经紧急救治极有可能死亡,而将其转移至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隐藏或遗弃,从而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全责是肇事罪吗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全责是肇事罪。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怎么进行处罚呢

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明显从交通肇事时的过失转变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4日 18: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害怕赔偿交通肇事“变”故意杀人
    四川省盐亭县男子吴思强骑摩托车肇事伤人后,因惧怕高额经济赔偿,便将被害人当场掐死,后以交通肇事报案并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11月2日,吴思强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被逮捕。交通肇事案死者颈部有掐痕今年10月6日上午,盐亭县公安局八角派出所接到报案,一名肇事司机撞死行人后投案自首。然而,法医对死者尸检时发现,死者颈部有掐痕,而这样的损伤完全不符合交通肇事损伤特征。经警方深入调查,投案自首的司机吴思强交代了其掐死受伤行人的犯罪过程。当日晨7时许,天还未亮透,36岁的吴思强从盐亭县八角镇建设村家中骑摩托车向场镇行驶。途经曙光村八组路段时,未控制住摩托车速度,将在公路上同向行走的村民杨某撞倒,致其受伤昏迷。看到60多岁的杨某伤势严重,吴思强惧怕承担可能带来的经济赔偿责任,一个罪恶的念头由心底升起。他不但不及时报警施救,还以自己能处理好为借口,拒绝了多起途经事故地点的行人、车辆的施救帮助。在假装照顾杨某的
    2023-06-05
    347人看过
  • 抛弃伤者,交通肇事变故意杀人
    检察官忠告:抛弃伤者,交通肇事变故意杀人抛弃伤者,交通肇事变故意杀人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王宝林竟将伤者抛弃,致使伤者因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8日,江苏省海安县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依法对犯罪嫌疑人王宝林提起公诉。王宝林系个体木工。去年11月9日傍晚,王宝林无证驾驶一辆摩托车从如皋返回海安途中,因车速太快刹车不及,将横穿马路的77岁老太太卢某撞倒。王宝林将老人扶坐到摩托车上,并对旁边的行人说:“我送她去医院。”转而沿着乡间小路行驶。王宝林走后不久,一名行人报了警。王宝林惧怕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担心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路上起了歹念,将呻吟着的老人抛在田边草地上后逃离。当晚6时40分左右,过往群众发现老人后再次报警,刑警赶到现场时老人已死亡。王宝林回家后对老婆说:“今天惹了一个大祸,把一个老太撞伤了。”老婆问他有没有送医院抢救,他说把人扔到胡桑田边了。老婆要他立即开车去救人,两人
    2023-06-05
    481人看过
  • 哪些情形下会转化为故意杀人
    刑法规定:1、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时,又实施杀人的。如抢劫中杀人的,强奸中杀人的。2、出于恶意的报复,实施杀人的。这种行为主观恶意非常大。3、犯罪对象特殊。如孕妇、残疾人、正在抢险人士。4、多次杀人的。5、组织杀人、雇凶杀人的。6、教唆未成年人杀人的。7、从后果上看,造成多人死亡的,或多人严重残疾的。但也有些情况不宜判处死刑:主要有:1、因为婚姻、土地、邻里、劳动纠纷引起的杀人事件。2、有其他法定情节的。如未成年、孕妇、盲聋哑、自首、立功等。
    2023-04-14
    452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哪个轻哪个重
    一、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哪个轻哪个重故意杀人罪更重。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可以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吗(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2)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能导致
    2024-01-29
    108人看过
  • 交通肇事遗弃伤者按故意杀人罪处理
    北京市某区交通支队指挥中心接群众报案称,亦庄开发区头号桥南西辅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农用运输车将一清洁工撞伤,肇事司机已将伤者拉走送往医院。民警接报后赶赴现场进行勘查,现场除伤者血迹和肇事农用车前档风玻璃碎片外,无制动拖印,无法进行车速鉴定。目击证人证明,肇事车为河北的蓝色农用四轮车。警方根据这一重要线索,立即对肇事车的出处进行调查。而就在此期间,伤者爱人孙某在当地一家汽车修理厂,发现一辆正准备装档风玻璃的农用车,且特征与目击证人描述的十分相似。民警很快赶到,对正在修理厂门口饭馆准备吃饭的两名可疑人进行询问。经查问,这二人如实交代了案件经过。司机名叫李某,跟车的装却工名叫崔某二人均从业于当地一家建材商店。交通事故当时,李、崔二人正前往亦庄开发区送水泥。李某驾车行驶到交通事故地点时,因为只顾低头检拾滑落的驾驶证,而进入辅路将清洁工陈某撞倒。起初,李某一心想着赶快将陈某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但是
    2023-06-05
    230人看过
  • 交通事故人伤起诉故意撞人能够吗
    一、交通事故人伤起诉故意撞人能够吗能够起诉,如果有相关的证据证明对方是故意撞人的行为,是能够向法院进行起诉的。一般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的,在交警认定事故责任后,如果双方就赔偿问题协商不成的,受害者能够向事故发生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起诉时能够同时起诉对方和承保对方车辆交强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公司。在到法院立案时,应该向法院提交诉状、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或工商登记资料、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及相应证据(包括事故责任认定书、损失的证据等),如果可能构成伤残的,能够在起诉的同时申请法院进行伤残司法鉴定。二、交通事故怎么处理1、“事故双方自行报案”处理程序以及相关手续: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双方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按照以下步骤处理:(1)撤出事故现场,迅速恢复交通;(2)由责任方通知保险公司进行定损;(3)双方写明事故经过;(4)事故双方带上驾驶证、行驶证、保险公司定损单
    2024-01-21
    277人看过
  • 交通肇事后抛弃被害人的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6月7日,中国法院网刊登了《王某交通肇事后抛弃被害人行为如何定性》一文,作者林振通认为,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和(间接)故意杀人罪。笔者对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已构成罪名无异议,但认为最终应按(间接)故意杀人罪对其定罪处罚,理由如下:一、被告人王某的前行为(交通肇事罪)被后行为(故意杀人罪)吸收,属处断的一罪所谓处断的一罪,是指本为数罪,但在实际处罚时,鉴于数罪之间的特殊关系,而按照一罪处理的犯罪类型。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其中,吸收犯是指事实上数个不同性质的行为,其中的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他犯罪行为,仅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根据刑法理论界的通说,吸收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一)重行为吸收轻行为;(二)主行为吸收从行为;(三)事中行为吸收事前、事后行为。本案中,被告人王某驾驶汽车将受害人谢某撞倒致伤后,负有积极抢救被害人谢某的特定义务。而其却将受害人谢某抛至路旁排水沟内,
    2023-06-11
    139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转化过失致人死亡
    1、交通肇事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关系,是法条竞合关系,二者是特别法条和普通法条的关系;2、两罪的主体均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都是过失;3、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如果是财产损失,一般包含医疗费,重伤,一般是赔偿加罚款,车辆损失费等等费用,如果构成伤残,轻微伤的,还应当赔偿伤残赔偿金。同时要看情节有多严重,还是死亡。对方如果是财产损失,轻微伤,误工费等等赔偿还好说一点,如果是重伤,死亡的还有可能追究刑事责任。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此外应在医疗机构申请伤害鉴定,此外医院出具的治疗证明都是对方应赔偿的依据。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造成残疾的,还有残
    2024-05-01
    218人看过
  • 故意伤害转化为故意杀人的规定是什么?
    一、故意伤害转化为故意杀人的规定是什么?故意伤害转化为故意杀人的规定是两者是不同的罪名,不能够进行相互的转换,主要的区别是看一下当事人在进行犯罪行为的时候,主观意图上是伤害还是杀人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一般较易区分,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权。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等同。同样,也不能将杀人未遂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是因意
    2023-06-03
    479人看过
  • 有哪几种转化型故意杀人罪
    转化型故意杀人罪是非常多的,例如抢劫的时候,被抢劫者反抗时,对被抢劫者进行杀害的行行为等。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八十九条【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3-06-03
    251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有哪些情形
    一、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的情形1、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了杀人灭口,而又故意将伤者撞死或者在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受伤,仍然驾车挂带被车钩住的被害人逃跑,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其行为另行构成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致死)罪,应当和交通肇事罪进行数罪并罚。2、交通肇事以后为了逃逸,又驾车横冲直撞,撞死撞伤多人的,前面的行为定本罪,后面撞死撞伤数人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当将两罪实行数罪并罚。二、数罪并罚计算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
    2023-03-16
    132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要如何进行处罚呢
    一、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要如何进行处罚呢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明显从交通肇事时的过失转变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要要如何进行处罚呢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分别视有关情形予以处罚: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的
    2024-01-03
    161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与故意杀人罪的法律分析
    一、行为未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理,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交通肇事构成犯罪后逃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处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处理,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二、区别: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故意罪是故意犯罪。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还算逃逸吗?1、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还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后,仍然可以认定为自首的情形如下:(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者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代罪错事实的;(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代罪错事实的;(3)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2、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认定标准:(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
    2023-07-19
    153人看过
  • 交通事故会构成故意杀人吗
    1、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需要指出的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其次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最后,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2、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并非所有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均按照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论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行为人在交通
    2023-03-13
    15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交通肇事罪在哪些情形下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交通肇事罪应当如何处罚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交通肇事罪在哪些情形下转化为故意杀人罪(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明显从交通肇事时的过失转变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2)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为逃避
    • 应该怎么认定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18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明显从交通肇事时的过失转变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依照第232条处罚。(2)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为逃避罪责驾车拖挂被害人逃逸,从而致被害人死亡;肇事
    • 故意杀人罪是否能够定交通事故结果犯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1-11
      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因为其犯罪成立的要件是故意杀人并实施杀人。如果在犯罪准备阶段被制止或主观停止,则为故意杀人未遂或故意杀人中止,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
    • 交通肇事罪人是否能够作为犯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03
      1、交通肇事罪是作为犯。 2、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不存在不作为的情形。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直接规定,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简单概括不作为犯罪,用六个字简述就是应为、能为、不为。就其法律特征而言则具有隐蔽性、消极性、间接性和违法性等。
    • 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定罪问题是如何规定的有没有法律规定
      甘肃在线咨询 2023-11-19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