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适用于职务犯罪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3 08:03:37 174 人看过

疑罪从无适用于职务犯罪。疑罪从无是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所有犯罪,都需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审判,职务犯罪属于犯罪,也需要适用和遵循这一规则。

一、文件归档整理规定

1、归档文件整理应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文件伴随着机关、团体和社会组织的职能活动产生,有其自身的形成规律和特点。2012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为机关公文办理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些规范和标准连同长期以来各机关在文件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做法,以及办公自动化条件下电子文件形成的特殊要求,构成了文件形成的一般规律。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对归档文件进行整理,实际上是将整理作为文件形成的自然延续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个人对文件材料的人工干预,提升文件整理质量。

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指文件在产生和处理过程中,在来源、时间、内容等方面形成的内在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既记录了文件之间及文件组件之间的互相关系,也为档案记录的完整性和有序性提供了保障。在归档文件整理中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既能更好地反映机关主要工作活动的历史面貌,也便于日后的检索和利用。

2、归档文件整理应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文件的价值是由它的内容及其对本机关工作的作用、对未来研究历史的作用决定的。就一个机关文件的价值而言,不是所有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都需要整理归档,也不是所有归档文件都要永久保存。《规则》从分类开始,就将不同保管期限的文件区分开来,为针对性地开展后续工作打下了基础。

便于保管、方便利用是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便于保管,就是通过区别文件材料的不同价值,采取不同的保管策略,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能;方便利用,就是要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以提高归档文件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因此,便于保管和方便利用是建立在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的基础之上的,也是检验归档文件整理方法实用性的唯一标准。

3、归档文件整理应符合文档一体化管理要求,便于计算机管理或计算机辅助管理。

这是一项全新的整理原则。在信息化条件下,归档文件整理必须统筹考虑传统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整理要求,避免因二者整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不同而带来诸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文档一体化管理,即将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文书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和工作成果。因而,合理规划归档文件整理流程,使办理完毕的文件能够直接进入整理环节,同时,尽量以文书处理环节生成的项目来组织检索条目,使归档工作更加贴近文书、业务人员的工作实际就显得尤为重要。

4、归档文件整理应保证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整理协调统一。

在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行的情况下,保证二者的协调统一是目前进行归档文件整理必须面对的问题。要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首先要统筹规划公文处理和档案管理工作,在公文处理环节前置档案管理的部分要求,在档案管理环节继续采用文书处理阶段产生的相关信息,使二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次要结合本单位情况,确定是以纸质文件还是以电子文件整理为主,再依次确定整理的策略和方法,保证二者整理的协调一致。

二、职务犯罪的认定及量刑标准是什么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职务犯罪,根据不同罪名,分别有不同的量刑标准。例如:贪污罪、徇私枉法罪、滥用职权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枉法仲裁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等等。这些都是职务犯罪,因为罪名不同,量刑标准各不相同。

三、如果证据确凿嫌疑犯还不承认怎么办

1、如果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的,即使没有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的,仍应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2、如果侦查证据不足于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的,则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不能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0日 03: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职务犯罪相关文章
  • 取保候审对职务犯罪嫌疑人是否适用?
    职务犯罪跟其他罪名一样,只要符合我国相关规定,就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如犯罪的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或者拘役,有期徒刑,但对社会不造成危险性的,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像是在哺育小孩的妇女,有生活不能自理,重大疾病婴儿的妇女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办理取保候审需要当事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提出申请,并缴纳一定的保证金。职务犯罪能取保吗?可以。涉嫌职务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一样,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可以办理取保候审。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
    2023-07-01
    81人看过
  • 犯罪嫌疑人行贿,行贿是属于职务犯罪吗
    行贿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包括:1、贪污罪2、挪用公款罪3、受贿罪4、单位受贿罪5、行贿罪6、对单位行贿罪7、介绍贿赂罪8、单位行贿罪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10、隐瞒境外存款罪11、私分国有资产罪12、私分罚没财物罪。行贿犯罪吗&Q4&行贿是犯罪。行贿罪的判刑标准:1、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的,是行贿罪。在交流过程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产、数额较大或者违反
    2023-08-05
    384人看过
  • 职务犯罪能否适用假释,职务犯罪可以减刑吗
    一、职务犯罪能否适用假释职务犯罪能否适用假释要看是不是满足假释的条件,满足就可以假释。假释要满足以下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或者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适用假释也有例外情况,指的是国家政治、国防、外交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或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假释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使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解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二
    2023-04-18
    94人看过
  • 犯罪嫌疑人适用询问吗
    犯罪嫌疑人可以适用询问吗询问适用于犯罪嫌疑人以外的案件当事人,如证人,被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在现场询问证人,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询问证人,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第一百二十五条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询问笔录和讯问笔录的区别(一)含义不同讯问笔录是司法机关的司法人员在讯问被告人时制作的,记录被告人的供述或辩解情况以及对被告人依法讯问情况的证据性文书。询问笔录是查明犯罪分子和案件真实情况,鉴别和印证其他证据的根据。它具有为办案人员提供侦查线索,使办案人员全面了解案情、搜集证据的作用。(二)
    2023-06-14
    490人看过
  • 职务犯罪从犯要坐牢吗?
    一、职务犯罪从犯要坐牢吗?职务犯罪从犯有可能要坐牢,我国法律仅规定对于从犯可以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并未确定具体的量刑标准。以下是高级人民法院所发布的量刑标准,实践中可以参考与借鉴:对于共同犯罪,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确定增减基准刑的幅度。(1)对于共同犯罪中相对作用较小的主犯,一般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2)对于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作用相对较小,未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50%;参与实施少量或部分犯罪实行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40%;作用相对较大的,未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20%-30%;参与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免除处罚;(3)对于犯罪集团中的从犯,作用相对小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20%;作用较大的,可以
    2023-04-20
    262人看过
  • 疑罪从无的法律适用范围与限制
    犯罪从无,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定,不追究刑事责任,依法撤销、不起诉、宣告无罪。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为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刑事诉讼法没有原则,这三个阶段的适用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审判阶段是没有犯罪的典型阶段,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不足,被告人不能认定犯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在审判起诉阶段,检察机关有权选择适用从无疑罪的原则。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仍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公安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的嫌疑人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放释放证明书,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疑罪从无方面的规定是什么意思疑罪从无是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疑罪从无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等。按照刑
    2023-07-08
    500人看过
  • 法律是疑罪从无吗
    刑事诉讼法
    中国现行法律要求就是疑罪从无。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中规定人民法院对案件的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而又确实无法查证清楚、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的,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如第162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主要表现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在审查起诉阶段,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对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一、疑罪从无是什么意思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
    2023-02-11
    476人看过
  • 合法权利也适用于犯罪嫌疑人
    1、获得法律帮助的权利。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2、委托辩护人的权利。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内,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3、申请回避的权利。对检察人员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检察人员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犯罪嫌疑人有权要求其回避。4、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5、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6、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的讯问,有拒绝回答的权利。7、要求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8、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9、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申诉的权利。10、核对笔录的权利。11、对侵权提出控告的权利。12、获得赔偿的权利。传唤犯罪嫌疑人的条件1.在采用拘传时,必须严格掌
    2023-07-06
    425人看过
  • 疑罪从无推定
    刑事审判制度
    8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面向外国驻华使节的开放活动,16个国家的驻华使馆派出使节参观法院并旁听案件庭审。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其间谈到近日备受媒体关注的念斌案时说,此案的处理,彰显了人民法院国家审判机关在坚持疑罪从无的理念。大多数人对此案的态度与念斌的律师相同,认为司法的最终判决体现了疑罪从无的现代司法原则,但是包括受害人家属在内的一些人却对一个问题始终无法释怀——念斌不是凶手,那么谁是凶手?然而,这个问题该由法院来回答吗?与赵作海案、张氏叔侄案相比,念斌案没有真凶出现,没有板上钉钉地证明被告人无辜的实物证据。可是,试问:既然经过三番五次的庭审,控方一直拿不出证明被告人有罪的充足证据,那么,法院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判决被告人无罪呢?这一看似简单明了的法律逻辑,却恰恰是一些人困惑的症结所在:控方没有足够证据的案件,法院就应当宣告被告人无罪么?在人类历史上,对于发现无辜证据的案件予以平反
    2023-04-22
    436人看过
  • 罪刑法定疑罪从无
    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一、取保候审开庭会不会通知家属取保候审开庭一般会通知家属。1、是因为需要家属做保证人。2、取保候审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是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取保候审案件到法院的流程如下:1、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未羁押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侦查期限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2、检察院做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后,如果觉得案件犯罪情节轻微,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不起诉决定做出后,取保候审终止。如果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就会提起公诉。二、收到检察院的不起诉书是否就代表没事了收到检察院的不起诉书不代表以后就没事了。只是我国主张的是疑罪从无,法院没有判决,不会有犯罪记录的,检察
    2023-06-27
    160人看过
  • 疑罪应从无认定,从犯应从轻处罚
    2008年4月8日,余某接到一个不显示号码的男子电话,问要不要送毒品K粉,每克提成50元,余回答说送,于是根据男子指示,就到约定的地点,携带一包13克的K粉到酒吧贩卖给林某,二人交易完后,正要离开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并从其身上缴获脏款,作案小灵通一部。据调查,余某未满18岁。目前,因涉嫌贩卖毒品罪被公安局刑事拘留,同日执行逮捕,后被检查院提起公诉。征得被告人余某亲友的同意,指派本律师作为余某的辩护人;庭前本辩护人详细查阅了案卷,会见了余某,在庭上发表了如下意见:一、作为本案的辩护人对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余某涉嫌贩毒的事实与适用法律均没有异议,但是作为被告的辩护人认为被告人未满18周岁,没有前科劣迹,系偶犯,存在坦白情节,且案发后悔罪态度明显,正因为其当时没有成年,心智不熟,涉世未深才会被人教唆、引诱而一时糊涂为了苍头小利而帮肋毒贩贩毒,成为毒贩的工具,可以说本身也是受害者,其归案后马上坦白
    2023-06-11
    382人看过
  • 我国“疑罪从无”的质疑
    疑罪从无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当刑事案件主要事实情节(犯罪与否)处于认定上的真伪不明状态,证据不够充分确凿、不足以形成对指控犯罪的确证,不能确定被告人有罪与否,从而推定被告人无罪,对被告人作出无罪的宣告和裁判。疑罪从无是从无罪推定原则派生出来的一项规则,其内涵在于当审判机关审理公诉机关或自诉人指控的刑事犯罪案件,无法就指控提供的证据形成罪性确证,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存在疑问、不能认定犯罪成立与否时,负有宣告并判定被告人无罪的义务和职责;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当被告人面对公诉机关或自诉人的犯罪指控,在审判机关无法就所指控提供的证据形成有罪确信时,应当享有被宣告并判定为无罪的权利。疑罪从无关系到刑事诉讼中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刑事证明标准的确定、以及指导我们对待被指控人态度的刑事司法理念,其价值定位主要不在于发现犯罪事实,而是降低被告人因被戴上手铐、穿着囚服而在刑事审判中承担被定罪的巨大风险,保护其免受无
    2023-04-22
    389人看过
  • 疑罪及疑罪从无原则初探
    「摘要」: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就如何认定疑罪、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各个阶段的具体适用问题进行了一定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关键词」:疑罪彻底性有倾向的选择性被动性相对性什么是疑罪是一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疑罪处断原则的理论前提。如何处理刑事疑罪案件体现了一国刑事诉讼制度和证据理论在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发生冲突时的价值取向。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文明化、民主化、法治化的标志。通过对疑罪从无原则的研究,笔者认为,我国疑罪从无原则在适用上还并不彻底,具有中国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疑罪从无原则的具体法律规定进行分析,阐明立法现状的可行性和需完善性,为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该原则提供借鉴。一、何谓疑罪疑,是指不能确定是否真实,不能有肯定的意见,不能确定
    2023-04-22
    68人看过
  • 浅议能否从“疑罪从无”到“疑轻从有”
    案例一:在一起故意杀人案中,被告人丙做了以下供述和辩解:甲和乙有仇,一天,甲邀约丙教训一下乙,而甲是想致被害人乙于死地,暗藏了一把尖刀。开始,甲和丙对乙进行殴打,丙将乙从后抱住,甲趁机拔出尖刀对乙猛刺。后,乙被刺身亡,而甲也畏罪自杀,最终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被告人丙定罪处罚。但笔者认为,根据被告人丙的供述辩解,丙显然没有杀死乙的主观故意,丙犯故意杀人罪的主观要件不具备,而公安机关又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丙的辩解不成立。所以,根据疑轻从有的原则,被告人丙应以故意伤害(致死)罪对其定罪处罚。案例二: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中,被告人甲做了以下供述和辩解:交通事故发生后,被告人甲为了及时抢救被害人去医院,委托了一位路人向交警队报案,自己则送被害人去医院救治,后被害人因抢救无效死亡,被告人甲也在医院被交警带回交警队。后因报案的路人没有找到,其是否是受被告人甲委托报的警,无法查证。所以公安机关没有对被告人甲认定为
    2023-04-22
    201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职务犯罪
    相关咨询
    • 疑罪从无适用于哪些情况?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11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中规定人民法院对“案件的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而又确实无法查证清楚、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的,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如第162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主要表现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在审查起诉阶段,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人
    • 犯罪嫌疑人怀孕适用于羁押吗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4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
    • 犯罪嫌疑人行贿,行贿是属于职务犯罪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1-06-17
      行贿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包括: 1、贪污罪 2、挪用公款罪 3、受贿罪 4、单位受贿罪 5、行贿罪 6、对单位行贿罪 7、介绍贿赂罪 8、单位行贿罪 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0、隐瞒境外存款罪 11、私分国有资产罪 12、私分罚没财物罪。
    • 犯罪嫌疑人适用询问吗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4-25
      犯罪嫌疑人可以适用询问吗 询问适用于犯罪嫌疑人以外的案件当事人,如证人,被害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四条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在现场询问证人,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询问证人,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询问
    • 无业人员属于职务犯罪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4
      行贿罪不属于职务犯罪,属于一般主体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