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证明上写了被辞退违法。劳动者被公司辞退,那么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要支付经济补偿和开具离职证明,不然,劳动者反映到劳动局解决。在员工依法办理离职手续后,用人单位必须为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即离职证明,同时劳动者的工资、押金和经济补偿是必须结清。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扣减或者拖欠,当事人可以在办理离职手续时要求结清。
被公司辞退会有离职证明吗
有了辞退证明就不用开离职证明了,辞退证明就是离职证明的一种,全名为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离职证明分为: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和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
《劳动合同法》第四章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说明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解除劳动合同,另一种是:终止劳动合同,解除方法不同,相应的程序与补偿金也是不同的。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最重要的区别是:劳动合同是否到期。劳动合同没有到期,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是终止劳动合同。
主动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主体是企业或员工,劳动法在通知义务、补偿金也有不同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离职证明写上离职原因违法吗
93人看过
-
未签发离职证明是否违法
213人看过
-
违约金卡离职证明的法律解释
103人看过
-
违反法律规定,公司能否强迫员工离职?
269人看过
-
离职证明章是什么章,离职证明章私刻违法吗
55人看过
-
未为职工购买社保是否违反法律法规
104人看过
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必须出具的一份书面材料。 离职证明的作用是用人单位防止就业人员同时兼任两分以上工作,减少公司机密泄露的几率或其他特殊需要;新单位担心你和原单位还有未了结的涉及... 更多>
-
刻假章离职证明是否违法西藏在线咨询 2024-04-22刻假章离职证明是违法的。根据不同的性质和情节可能会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刑事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
自动离职不是违反法律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06按规定自动离职前的工龄不能算视同缴费年限。劳办发【1994】48号中明确,“因自动离职处理发生的争议应按除名争议处理”,劳办发(1994)376号文规定:由于违犯劳动纪律受到除名处理的职工,除名前的连续工龄与重新就业后的工作时间,可以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劳办发(1995)104号文件提到关于除名职工连续工龄计算时效的溯及力问题。是劳办发(1994)376号文的补充:即:应从各地实行职工个人缴纳养老
-
离职证明算不算违法?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23如果用人单位还未立即同意立即解除劳动合同,要安排上班或值班,就是旷工。 递交辞职报告后,用人单位未同意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旷工导致用人单位以制定的规章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但用人单位仍应当为劳动者出具离职证明,如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旷工为由拒绝出具,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的证件的,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退还。 向劳动监察投诉需要以下材料 1、投诉人
-
提取公积金需要离职证明吗, 不开离职证明是否违法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11提取公积金需要离职证明,和原单位协商开具离职证明,不开离职证明是违法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第八十九
-
离职后离职备案是否违法广东在线咨询 2023-03-121、离职备份公司资料,如果资料属于公司的商业秘密,则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这是一种刑事违法行为。表现形式是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等。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一十九条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