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共同受贿案件中受贿数额认定问题的研究意见全文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10-28 18:44:13 404 人看过

一、问题由来

由于经济发展等原因,目前对于未区分主从犯的受贿罪简单共犯均按参与额量刑往往导致罪刑失衡,此时,能否按照个人实际所得数额量刑,审判实践中争议较大,有关部门遂向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征求意见。

二、主要争议问题

一种意见认为,对于未区分主从犯的受贿罪简单共犯,应当按照个人实际所得数额量刑,以实现罪刑相当、裁判公正。我国刑法只规定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而对于非主犯如何处罚,刑法并无明确规定,所谓的“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理论通说,并不能作为判决的依据。因此,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对于未区分主从犯的受贿罪简单共犯,应当实事求是地按照其“个人所得额”而不是“参与额”量刑。

另一种意见认为,根据立法精神及“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理论,在共同受贿犯罪案件中,不管主犯、从犯还是简单共犯,均应当根据其参与的共同受贿数额量刑。

三、研究意见及其理由

经慎重研究,我们认为,对于共同受贿犯罪,被告人“受贿所得数额”原则上应当以其参与或者组织、指挥的共同受贿数额认定。但在难以区分主从犯的共同受贿案件中,行贿人的贿赂款分别或者明确送给多人,且按照各被告人实际所得数额处罚更能实现罪刑相适应的,依法按照被告人实际所得数额,并考虑共同受贿犯罪情况予以处罚。主要阐释如下:

1.作为原则,对于共同受贿犯罪,应当根据其参与或者组织、指挥的共同受贿数额量刑。

关于共同贪污贿赂犯罪的处罚问题,我国立法和司法的做法不一。在立法上,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朗确规定贪污共犯一律根据个人所得数额处罚。1988年《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再次明确规定对于贪污贿赂共犯根据个人所得数额处罚,只是增加了例外的规定,即对于首要分子和情节严重的主犯必须根据共同犯罪数额处罚。1997年刑法明确规定贪污罪、受贿罪分别按照“个人贪污数额”、“受贿所得数额”处罚,但未就贪污贿赂共犯的处罚问题单独规定,只是在总则统一规定对于首要分子和主犯必须根据共同犯罪数额处罚,而对于从犯和简单共犯应按照什么数额处罚没有明确规定。在司法上,2003年的《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明确:“个人贪污数额”,在共同贪污犯罪案件中应理解为个人所参与或者组织、指挥共同贪污的数额,不能只按个人实际分得的赃款数额来认定。但《纪要》未对共同受贿犯罪案件中“受贿所得数额”的理解问题予以明确,实践中的争议仍未停止。

那么,对于共同受贿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我们认为,根据立法精神,原则上应当按照参与的共同受贿数额处罚。理由如下:

(1)对从犯按照其所参与的共同受贿数额处罚,符合立法精神和立法规定,且因对从犯可以从宽处罚,并不会导致罪刑失衡。刑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应理解为“对于从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为,对从犯从宽处罚,一定要有参照,即在什么基准上从宽处罚,是在参与的全部犯罪数额基准上还是在个人分赃数额基准上从宽处罚?很显然,只能是在参与的全部犯罪数额基准上从宽处罚,否则,必然导致罪刑失衡。

(2)对不区分主从犯的受贿罪简单共犯,一般情况下,也应按照其所参与的共同受贿数额处罚。既然主犯、从犯都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那么,对于不区分主从犯的简单共犯,自然也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如果从犯应当按照犯罪总额处罚,而不区分主从犯时却按照个人所得数额处罚,显然不符合系统解释原理。

(3)按照参与的共同犯罪数额处罚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处理其他类似犯罪的普遍做法。例如,1997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对共同犯罪中的以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共同盗窃的数额确定量刑幅度”,而不能以分赃数额为标准确定量刑幅度。《纪要》也明确共同贪污犯罪案件不能只按个人实际分得的赃款数额处罚。既然共同盗窃、贪污犯罪都须按照共同犯罪数额处罚,那么对共同受贿犯罪,原则上也应当如此,否则执法就不够统一。因此,对于共同受贿犯罪原则上均应当按照参与的共同受贿数额处罚。

2.作为例外,对于难以区分主从犯的受贿共犯,行贿人的贿赂款分别或者明确送给多人,且按照个人实际所得数额处罚更能实现罪刑相适应的,可以按照其个人所得数额处罚。

虽然从法理上、从立法精神上,对于共同受贿犯罪,原则上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共同犯罪数额处罚,可为什么司法实践中总是存在按个人所得数额处罚的现象?因为,不管采信哪种理论,采取哪种标准,如果过于绝对,都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案件严重罪刑不相适应。绝对地以个人所得数额作为认定犯罪责任依据,其合理性值得反思;同样,绝对都以参与的共同犯罪数额处罚,也会出现明显的不合理性。因此,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原则上坚持按照参与的共同犯罪数额处罚,但特殊情况下可以按照个人所得数额处罚,以实现罪刑相适应。那么,具备哪些特殊情况就可以按照个入所得数额处罚呢?我们认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行贿人的贿赂款分别或者明确送给多人。从司法实践情况看,行贿人因一个事由请托、贿赂多人的表现主要有四种:一是行贿人将贿赂款交给一人,由其自主分配给其他人。这种情形往往可以区分主从犯,容易实现罪刑相当,实践中问题不大,本文不作讨论。二是行贿人虽然将贿赂款交给一人,但行贿人明确是送给多人,甚至明确了每人的数额,收钱人只是根据行贿人要求转交他人。这种情形下,收钱人一般对共同受贿总额清楚,但其不一定得钱最多,也不一定是共同犯罪中作用最重要的人;而其他受贿人对他人的受贿数额和受贿总额往往不清楚。三是行贿人以宴请、游玩等名义将多人聚在一起,当面将贿赂款送给每个人。各受贿人对共同受贿的事实清楚,但对其他人的受贿数额及受贿总额往往不清楚。四是行贿人私下将贿赂款分别送给多人。各受贿人之间对彼此受贿事实有盖然性认识,但对他人是否接受贿赂及受贿数额欠缺明确认知。“行贿人的贿赂款分别或者明确送给多人”,就属于后三种情形。为什么这三种情形可以按个人受贿所得数额处罚?我们认为,这三种情形下的受贿犯罪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完全适用于“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共同犯霏理论。因为,受贿犯罪与盗窃、贪污等犯罪在获取财物方式上有重大区别。索贿以外的受贿犯罪往往是被动获取财物,是财物所有人自愿、主动送给的,受贿人积极、主动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谋利行为,并不是直接为自己获取财物,而是为行贿人谋取利益。至于为行贿人谋取利益后,行贿人是否送钱、送多少、何时送,受贿人事先往往是不明知、不确认的,更不是由其决定的。而盗窃、贪污等犯罪是通过积极、主动行为直接为自己获取财物的,财物所有人是在不知情、不自愿的情况下被骗走、偷走甚至抢走财物的。行为人对于获取财物的途径、数额、时间等不仅明知,而且是完全自主决定并积极实施的。

众所周知,“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共同犯罪处罚原则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在共同犯罪中,由于犯意相通、目的相同,虽然分工不同,但每个人的行为都在相互利用、补充对方的行为,而使数人的行为形成一个整体,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他人行为的一部分,他人的行为也是自己行为的一部分,故各人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而且要对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承担刑事责任,亦即所有共犯均须对其参与的整个共同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这里的“结果”,应当理解为“犯罪后果”,是指犯罪行为直接导致的结果,各人对此犯罪结果都是明知或者应当明知的,这也是其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理论,完全适用于盗窃、贪污等直接获取财物的犯罪,却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受贿犯罪。因为,盗窃、贪污犯罪的危害后果主要体现在盗窃、贪污数额上;而受贿犯罪的危害后果却并非主要体现在受贿“数额”上,而是主要体现在利用职便为他人谋取的利益、造成国家的损失以及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损害等受贿“情节”上。在共同受贿犯罪中,各人利用职便为他人谋取利益,从而直接造成了国家损失和职务廉洁性受损等危害后果,各人对此都是明知或者应当明知的,故对于危害后果应当严格贯彻“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但是,受贿数额是否属于犯罪行为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否属于行为人在行为时明知或者应当明知的“犯罪后果”?我们认为,受贿数额并非受贿人利用职便为他人谋利的犯罪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或者起码不是犯罪的直接危害后果,故不完全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

事实上,在行贿人的贿赂款分别或者明确送给多人的情形中,各犯罪人不仅对受贿总额难以知情,而且,对于送谁不送谁、送多送少、由谁转送、谁收谁不收等情况,也是难以知情的。在祓动收受贿赂,且对他人受贿数额不明知,也不应当明知的情况下,仍然要求所有犯罪人均对其不明知的受贿数额承担全部刑事责任,确实情理不通。我们也注意到,在上述情形中,由于各受贿人在收受财物问题上缺乏明显的犯意联络,是否成立共同受贿犯罪,。有人提出质疑,在审判实践中,也有不少类似案件未认定为共同受贿犯罪。

(2)按照个人实际所得数额处罚更能实现罪刑相适应。罪刑相适应原则永远是法官办案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只有实现了一个个具体个案的公正,才有抽象的一般公正。离开了个案公正的一般公正无异于空中楼阁。如何判断罪刑是否相适应,是个较大的难题,也一直缺乏客观的标准。有人说,严格根据法律、司法解释条文判决,就是罪刑相适应。这种观点是偏颇的,最近几年,机械适用法条办案导致量刑畸轻畸重,从而引起社会炒作,最后依法改判或者再审的案例已经不少。当根据通常理论,“严格”适用法律处理案件可能导致严重罪刑不相适应时,就应当调整思路,改换视角,探寻立法精神,把握案件实质,勇于创新发展,依法能动作出罪刑相当的判决。本文讨论的问题正是如此。如果对于难以区分主从犯的受贿共犯,行贿人的贿赂款分别或者明确送给多人,仍然一律按照共同受赌数额认定,会导致罪责刑不适应。举两个案例予以对比:①行贿者向五人行贿,将10万元交给一人,由其自主分配给其他四人,最后每人实际受贿2万元。②行贿者向五人各行贿2万,各受贿人对共同受贿的事实清楚,但对其他人的受贿数额及受贿总额往往不清楚。对于前一个案件,比较容易区分主从犯,认定主犯受贿10万元,从犯也受贿10万元,但对从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量刑上可以适当掌握,不会导致罪责刑失衡。‘而对于后一个案件,在较难区分主从犯的情况下,如果仍认定每位受贿者的受贿数额为十万元,则无法依据主从犯规则对部分受贿者从轻处罚,会出现罪责刑不相适应的结果。因此。对于后一种情形,应当考虑基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对“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共同犯罪理论作适当突破,在必要时改为按照个人实际所得数额而非共同受贿数额处罚。

3.决定按照其个人所得数额处罚的,在量刑时应当考虑共同受贿犯罪情况,作出罚当其罪的判决。

刑法明确规定对于受贿罪应当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处罚,受贿情节和受贿数额一样,都是确定量刑幅度的依据。比如刑法规定:受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惰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受贿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因此,对于受贿案件的量刑,必须兼顾受贿数额和受贿情节,忽视任一方面,都是错误的。在行贿人的贿赂款分别或者明确送给多人的情形下,如果按照其个人所得数额处罚,则可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考虑是否上档处罚;如果按照共同受贿数额处罚,则可以不再考虑上档处罚,只需在量刑幅度内酌情从重处罚即可。比如,甲乙共同受行贿人请托,利用职便为其谋利,造成国家损失200万元,事后行贿人送甲乙各5万元。此时,对甲乙如果各按5万元处罚,则可以考虑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判处无期徒刑;而如果对甲乙各按10万元处罚,则只需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幅度内酌情从重处罚即可,一般不宜再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判处其死刑,否则有重复评价之嫌。

鉴于法律的上述明确规定,以及在共同受贿犯罪中,各人对于利用职便为他人谋利行为所造成的共同危害后果,均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因此,答复强调,对于难以区分主从犯的共同受贿案件,决定按照其个人所得数额处罚的,在量刑时还应当考虑共同曼贿犯罪情况予以处罚。这里的“共同受贿犯罪情况”着重是指造成国家损失的情况、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的受损情况、公平公正秩序的受损情况等情节。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对于难以区分主从犯的共同受贿案件,没有索贿情节,且未造成严重危害后果,共同受贿数额超过5万元或者10万元的起点数额不多的,就属于“按照个人实际所得数额处罚更能实现罪刑相适应”的情况,应当依法按照被告人实际所得数额,并考虑共同受贿犯罪情况作出罚当其罪的处罚。

相关法规: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共同受贿案件中受贿数额认定问题的研究意见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1日 11: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盗窃有价证券数额计算问题的电话答复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鄂法研字(1988)第2号《关于盗窃有价证券数额计算问题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同意你们在请示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即盗窃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有奖债券,虽然不能随即兑现,但这类债券不记名,不挂失,其性质与国库券、股票相类似,一般应按票面数额计算。对于未兑现的,处理时一般可作为从轻考虑的一个情节。附: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盗窃有价证券数额计算问题的请示报告鄂法研字〔1988〕第2号最高人民法院: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不少银行经批准发行了各种有奖债券。它不记名、不挂失,定期一年或几年兑现。在审判实践中,遇到有关盗窃这类债券数额的计算问题,由于认识不一,直接影响正确适用法律。有的认为,根据“两高”《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不宜按票面数额计算。有的认为,这类债券虽不能随即兑现,但它不记名,不挂失,到期即可凭券兑现,因此,应按票面
    2023-06-11
    424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氯胺酮能否认定为d品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氯胺酮能否认定为毒品问题的答复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浙高法(2002)40号《关于氯胺酮能否认定为毒品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氯胺酮是列入《精神药品管制品种目录》的国家进行管制的精神药品,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潜力,可以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鉴于氯胺酮被列在第二类精神药品管制品种目录中,且实践中临床使用较多,因此,对于明知他人是吸毒人员而多次向其出售,或者贩卖氯胺酮数量较大的行为人,才能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复2002年6月28日
    2023-06-11
    405人看过
  •  受贿罪客观表现认定方法研究
    受贿案件的判断依据为受贿案件中的客观行为表现应被视为行为人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接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利用职务之便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受贿案件的判断依据为:受贿案件中的客观行为表现应被视为行为人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接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利用职务之便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 受 贿 罪 客 观 表 现 认 定 标 准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的客观表现认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索取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包括现金、财物、有价证券等,为他人谋取利益。2.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包括接受他人给予的财物、有价证券等,为他
    2023-09-04
    265人看过
  • 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疑难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受贿罪既遂未遂论文摘要:关于受贿罪的既遂与未遂标准问题,存在承诺行为标准说、收受行为标准说或称贿赂取得标准说、谋利行为标准说、收受贿赂与实际重大损失择一说和取财、谋利双重标准说等五种观点。应以是否收到贿赂作为区分受贿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统一标准。如果受贿人收到的贿赂”是伪劣物品,应以受贿人对贿赂的认识错误来处理。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贿赂的伪劣物品,经过物价部门实际评估的价格为零时,应按对象认识错误,以未遂处理。二是作为贿赂的伪劣物品,经过物价部门实际评估的价格低于相对应的正牌商品的价值时,是对象部分认识错误,不能以未遂处理,应当以受贿既遂论。关于受贿罪的既遂与未遂标准问题,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受贿人收到的贿赂”是伪劣物品时,该如何处理,与犯罪未遂有没有联系呢?笔者就受贿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略谈管见,诚望与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一、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2022-11-19
    329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解决国家赔偿确认次数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无需确认,赔偿请求人向公安机关提出行政赔偿的,应当先向负有赔偿义务的公安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负有赔偿义务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依法给予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赔偿法的解释有哪些?一、解释第一条赔偿请求人因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而申请国家赔偿,具备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情形的,属于本解释规定的刑事赔偿范围。第二条解除、撤销拘留或者逮捕措施后虽尚未撤销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判决宣告无罪,但是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终止追究刑事责任:(一)办案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的;(二)解除、撤销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措施后,办案机关超过一年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三)取保候审、监视
    2023-07-20
    269人看过
  • 研究网络环境中的贿赂问题
    网上开设赌场的认定:(一)为赌博网站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空间、通讯传输通道、投放广告、发展会员、软件开发、技术支持等服务,收取服务费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二)为赌博网站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收取服务费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者帮助收取赌资20万元以上的;(三)为10个以上赌博网站投放与网址、赔率等信息有关的广告或者为赌博网站投放广告累计100条以上的。设有抵押权是否影响查封拍卖人民法院对抵押权人享有抵押权的资产,可以基于其他民事诉讼和执行的需要采取查封、扣押等保全措施。同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28条的规定,对已被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其他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轮候查封、扣押、冻结。因此,抵押权人不能以资产已被设定抵押为由来对抗人民法院对抵押物的查封、扣押行为。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所有的其他人享有抵押权、质押权或留置权的财产,可
    2023-08-09
    159人看过
  • 受贿罪判断标准研究
    具体认定受贿罪如下: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受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受托人财产或者收受受托人财产的,以受贿罪论处。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求他人财产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产,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受贿罪从犯要如何认定符合下列条件的为从犯:1.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随声附和、表示赞同的为从犯。2.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3.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2023-07-11
    420人看过
  • 受贿罪适用的实务研究
    内容提要:新刑法中受贿罪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应理解为利用本人的职权便利,可以是将来的职权便利,但不包括所谓过去的职权便利”。刑法第163条第3款规定的索贿构成受贿罪,应当以第385条的规定为标准。为他人谋取利益”,从利益的实现方面来看,包括意图或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正在为他人谋取、尚未谋取到利益,以及已为他人谋取到利益。间接受贿的成立,必须以行为与第三人职务之间存在制约关系为前提,为请托人所谋取的不正当利益”,包括非法利益和不确定的合法利益。主题词:受贿罪构成要件司法适用一、如何理解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受贿罪的客观构成要件之一。如何理解这一要件,是准确认定受贿罪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目前刑法理论和实践来看,对于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主要争议在于两点:一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否仅限于利用本人职务上的便利(亦即利用第三者”的职务便利是否可以视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2023-06-03
    285人看过
  • 受贿罪缓刑条件的研究分析
    需要都具备这些条件才可以适用缓刑制度。1、被判处受贿罪,接受刑事处罚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2、犯罪分子的受贿罪的犯罪行为情节较轻,有悔罪的表现、从各个方面考察犯罪分子没有再次犯罪的危险,并且宣告缓刑后,犯罪分子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危险,没有重大不良的影响。此外若犯罪分子被判处附加刑的,虽宣告缓刑,但附加刑还需要执行。关于受贿罪的定罪条件1、根据我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对于受贿罪的量刑以受贿数额和受贿情节为标准,具体确定行为人的刑罚。个人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2、个人受贿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l0万元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3、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7年以上10年以下有
    2023-07-01
    208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收受贿赂、挪用本单位资金等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行为人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担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收受贿赂、挪用本单位资金等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发文字号】法研[2004]38号【发布日期】2004.03.30【实施日期】2004.03.30【效力状况】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司法解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2004〕15号《关于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担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后利用职务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收受贿赂、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行为如何定性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行为人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担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以后,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侵占本单位财物、收受贿赂、挪用本单位资金等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分别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和相应的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等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数罪并罚。受贿罪的犯罪构成分析一、受贿罪的主体特征受贿
    2022-11-17
    84人看过
  •  非国家公职人员受贿罪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非国家工作人员收贿罪的要求包括客观方面和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要件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犯罪主体比较特殊。客体要件是国家对公司、企业、非国有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管理制度。非国家工作人员收贿罪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方面,指的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从中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接受他人给予的财物,以谋取自己的利益;二是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比较特殊的主体,比如公司、企业或者其余单位的工作人员。客体要件,侵权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企业、非国有事业单位和其余组织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管理制度。 非国家工作人员收贿罪要求非国家工作人员收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接受他人财物或其他利益,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收贿罪要求如下:1.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
    2023-08-30
    304人看过
  •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判决问题研究
    1、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公司、企业等单位的受贿罪必须是数额较大的受贿罪,数额较小的按一般受贿处理;2、公司、企业和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劳动换取合理报酬,不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贿赂,属于法律行为,不属于犯罪;3、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友谋取利益,收受亲友的一般礼遇礼物的,不构成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界限是什么?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的界限的关键在于犯罪主体的不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即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国有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
    2023-07-01
    298人看过
  • 受贿罪中权钱交易形态研究
    理论界对受贿罪的本质-“权钱交易”及其基本形态直到今天还缺乏正确和统一的认识,由此还导致对受贿罪问题其他许多方面理论上的纷争和实践中的困惑,因而有必要认真讨论这样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问题……作为研究问题的起点,我们必须厘清受贿罪的本质。关于受贿罪的本质亦即受贿罪所侵害的具体法益(受贿罪的直接客体)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我国刑法学界存在着很大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单一客体说”、“双重客体说”、“三重客体说”和“选择客体说”等四种基本观点。笔者倾向于同意单一客体说中的“职务行为廉洁说”,但是同时又认为应当将受贿罪所侵害的具体法益进一步更加准确地限定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共职务廉洁性或者简单称为公职廉洁性、职务廉洁性,因此应当将“职务行为廉洁说”修正为“职务廉洁说、公共职务廉洁说”。这种观点已经为部分学者所主张,但是,对于其合理性的根据仍然需要进行法理上和刑事政策上的进一步论证。从法理上分析,受贿罪与其他
    2023-06-11
    397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适用“两高”《关于修改盗窃犯罪数额标准的通知》问题的电话答复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鄂高法〔1992〕9号《关于适用两高〈关于修改盗窃犯罪数额标准的通知〉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两高《关于修改盗窃犯罪数额标准的通知》第五条规定:盗窃数额特别巨大,同时又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依法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是对两高《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个人盗窃数额三万元以上的,应当判处死刑的规定的修改。这里所说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我们认为,除上述《解答》第六条第(一)项规定的五种情形以外,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解答》规定的精神,从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犯罪所造成的严重危害等方面,实事求是地加以认定,但必须从严掌握。附: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两高《关于修改盗窃犯罪数额标准的通知》的请示鄂高法〔1992〕9号最高人民法院:最近我院在审理今年受理的第一件共同盗窃案件时,因对两高《关于修改盗窃犯罪数额标准的通知》的规定理解不一
    2023-06-11
    13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有关斡旋受贿犯罪研究现状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01
      在我国,构成斡旋受贿罪必须符合下列构成要件: 1、斡旋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2、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利用自己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会损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侵犯国家机关、单位正常的管理活动,却希望这一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和过失均不能构
    • 最高院关于民间借贷的研究报告是什么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3-29
      加强对借据形成过程、利息计算标准及出借人资金来源的审查。在加大审查为度的基础上,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可以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从资金来源看,合法借贷一般以自有资金或其他合法渠道获取的资金出借,非法借贷资金往往来源于国外热钱、非法集资、非法吸储或犯罪所得。从借贷形式来看,合法借贷大多表现为一对一、一对多,而多对一的借贷可能涉嫌非法集资或非法吸储。从借款用途看,合法借贷一般用于生活需求或生产经营急需,非法
    • 盗窃罪数额问题研究究竟是如何的呢?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8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如下: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五百元至二千元为起点。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五千元至二万元为起点。 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
    • 受贿案件中间接受贿的认定及数额认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4
      现行刑法关于受贿罪的规定,分直接受贿罪和间接受贿罪两种形式。直接受贿罪系《刑法》第385条第一款的规定,也是对受贿犯罪的一般规定,其内容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益的,是受贿罪。间接受贿行为则在《刑法》第388条中予以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
    • 中的添附物问题研究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应当按照租赁物的性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