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它是在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划分和确定某级或者同级中的某个人民法院对某一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的问题。确认合同无效的管辖首先要根据合同中对管辖权的约定,一般的合同中对于纠纷解决中均会对管辖法院有明确的规定,若存在对于管辖权的约定,则按照双方事先的约定确定管辖权。其次,双方在合同纠纷发生后也可协商确定管辖权。当然这种事前或事后对管辖权的约定,均不能违反法律对于级别管辖与专属管辖的规定。最后,若合同纠纷双方在合同中未事前约定纠纷解决的管辖法院,事后又无法协商确定管辖权,则按照《民事诉讼法》第23条规定,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民间借贷案件的受理管辖有哪些
1、民事案件的管辖可以分为协议管辖、地域管辖、级别管辖、专属管辖等。协议管辖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双方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书面地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
2、民间借贷纠纷当事人可以依据法律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管辖和审理。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没有约定管辖的,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因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管辖权确定的规则,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合同管辖约定不明怎么处理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当管辖协议对法院约定不明时,被告住所地法院和合同履行地的法院均有管辖权。此外,《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也进一步规定“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据此,管辖法院的确认应遵循以下方法进行确定:
1、有无约定合同履行地(包括交货地)→无→由被告人住所地法院和合同实际履行地法院管辖。
2、有约定合同履行地→约定的合同履行地是否在双方当事人住所地(任何一方即可,包括原被告)。
3、约定的合同履行地不在双方当事人住所地→合同是否实际履行→实际履行→该合同履行地法院。
4、约定的合同履行地在双方当事人住所地→不论合同是否实际履行,该约定的合同履行地法院有管辖权。
5、约定的合同履行地在双方当事人住所地→未实际履行→该合同未实际履行地法院。
6、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
7、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
几种常见的无效合同,确认合同无效的管辖
402人看过
-
第三人合同无效诉讼管辖如何确认
95人看过
-
确认合同无效之诉可以同时确认几份合同无效
104人看过
-
法院如何认定确认之诉的管辖
373人看过
-
无效合同的后果是,认定合同无效的管辖
475人看过
-
合同确认之诉诉讼费标准,合同确认之诉的诉讼时效
114人看过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更多>
-
确认之诉是否认定合同的无效湖南在线咨询 2023-09-10是的。 确认之诉是指原告请求人民法院确认自己与被告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请求。 只有当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出认定合同无效的请求或主张时,法院才能确认合同无效。
-
-
合同无效之诉纠纷可以同时确认几份合同无效青海在线咨询 2022-12-03根据法律规定,没有限制确认合同无效之诉在同一诉讼之可以确认无效的合同份数,因此,可以同时提出请求确认多份合同无效,法院也会立案进行审理。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什么是确认之诉?确认之诉的特征有哪些?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湖北在线咨询 2022-02-06确认之诉,是指原告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与被告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确认之诉具有以下特征:1.法院只是对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进行确认,而并不判另一方履行一定的民事义务。2.当事人提起确认之诉的目的是谋求法院对某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或不存在,以及存在的范围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裁判。3.由于在确认之诉中,当事人之间没有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之争,故法院的裁判不存在执行问题。对于确
-
无效合同该如何确定管辖甘肃在线咨询 2022-12-06能,无效合同可以由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 根据法律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