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与借银行卡的人完成了一个出借行为,出借银行卡给朋友,朋友利用这张卡进行诈骗活动。作为出借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银行卡借用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负责任。但如果知道是拿去诈骗的情况下还借,就是诈骗行为的共犯。
贩卖别人的银行卡属于什么罪
一、贩卖别人的银行卡属于什么罪
1、贩卖别人的银行卡属于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量刑有:
(1)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2)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
(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三)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四)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犯第二款罪的,从重处罚。
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有哪些犯罪构成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信用卡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行为。具体包括四种情形:
(1)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
(2)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3)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4)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行为人只要实施上述行为之一的。就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不能成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一般均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我的银行卡可否代他人进行网上贷款?
172人看过
-
借银行贷款后转借他人,是否合法?
407人看过
-
银行卡是否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操作?
494人看过
-
银行卡转账他人是否违规?
54人看过
-
银行催收,客服催收欠款是否合法
384人看过
-
欠条他人代签是否合法
473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银行卡代收代付违法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4-05-03银行卡代收代付是否违法,视情况而定:1、一般是违法的行为,不仅仅自己可能会遭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面临法律的惩罚;2、如果符合开展代收代付业务资质的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机构,且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应当包含相应的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或银行卡收单等经营范围,此时合法。
-
委托他人向银行讨债是否合法北京在线咨询 2021-10-20委托他人以合法的方式帮助自己讨债,算不算违反法律规定。在民法领域,法律不禁自由。受托人和借款人之间没有债权债务关系,但是受托人持有债权人的委托书,说明所持有的借书等债权证明书有合法的来源。
-
银行卡被他人利用或绑定他人银行卡违法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22一般不违法,违反与银行的协议,但银行卡给他人的风险很大,如果事先知道他人从事非法犯罪活动也提供,构成共犯,如果在他人非法犯罪后提供,涉嫌隐瞒、隐瞒犯罪收入或洗钱。
-
招商银行信用卡代还业务是否合法广东在线咨询 2023-10-21律师解答 信用卡代还业务合法,信用卡代还是指当持卡人的信用卡最后还款日到期时,而本人一时之间无法全额还款,最低还款又要支付高额利息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委托他人代还,之后再以刷卡消费的形式,将还款金额刷出,把资金返还给帮还款人。
-
银行在催收款项时是否需要履行合同手续?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22借贷合同和贷款合同是两种具有显著差异的合同类型。在设立条件、主体范畴和具体条款等方面,它们存在明显的差别。如果不幸遗失了贷款合同,在确保借款真实性前提下,当事人仍然具有向银行提起诉讼的权利。 需要关注的是,缺乏贷款合同这一重要文件可能会对案件审理过程及最终裁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签署借贷合同时,各方当事人应进行充分的协商,并妥善保存相关证据以应对不时之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