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多判几年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多判七年。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明知是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是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2.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传播虚假信息罪立案标准如下:
1.散布虚假信息罪达到造成3人以上轻伤或者1人以上重伤的;
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3.造成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n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编造虚假信息传播是什么罪
116人看过
-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构成犯罪
148人看过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一审期限是多长时间
77人看过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333人看过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51人看过
-
如何量刑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罪犯
200人看过
-
编造虚假传播虚假信息罪如何定罪标准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27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在五万元以上的; (二)造成投资者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三)致使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异常波动的; (四)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的; (五)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
什么是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虚假假西藏在线咨询 2023-11-15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构成本罪的要件有以下几点: 1.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2.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为社会秩序,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等秩序,公共场所、交通秩序,以
-
新刑法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量刑如何规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10违反本法规定,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
《刑法》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如何确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1-10-31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并立案调查: 造成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 (二)影响飞机、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工具的正常运行; 造成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等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与相关罪名的区别台湾在线咨询 2023-03-22二者之间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