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如果不具有逃逸或者其他严重情形的,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且有符合《刑法》第72条规定的其他缓刑适用条件的,就会被判处缓刑。
一、盗窃罪可以缓刑吗?
盗窃罪只要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的,可以判处缓刑。缓刑的适用条件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情形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二、有期徒刑缓刑怎么执行
有期徒刑缓刑的执行方式如下:先执行缓刑,缓刑是多长时间,就执行多长时间。缓刑期间没有违法行为,缓刑期满后,视为刑期结束,不再执行监禁刑罚。如果在执行缓刑期间,发生违法行为,终止缓刑,对犯罪人收监。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根据我国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缓刑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
三、怎样才能适用缓刑 缓刑期间再犯罪的如何处理
缓刑适用条件根据《刑法》第72条规定如下,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缓刑期间再犯罪的,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
交通肇事坐牢以后能监外执行吗
102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可以判缓刑吗,肇事逃逸可以判缓刑吗
398人看过
-
母亲交通肇事罪坐牢我可以考公务员吗
443人看过
-
肇事者赔偿后还要坐牢吗,交通肇事如何判刑
338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和交通肇事一样缓刑吗
113人看过
-
交通事故肇事者怀孕判了缓刑,哺乳期过后还会坐牢吗?
389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交通肇事罪坐几年牢刑?山西在线咨询 2022-09-07这种情况和死者的月收入无关,主要赔偿如下费用: 1、:按照受诉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被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
-
交通肇事判缓刑应该在哪里坐牢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31判缓刑的情况下是不需要坐牢的。如果当事人因为交通事故被判刑的,但是经过了审讯之后可以被判处缓刑的情况下是不需要坐牢的,但是在缓刑期间需要严格的按照公安机关的规定去执行。
-
-
犯了交通肇事罪怎样能判缓刑不用坐牢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14犯交通肇事罪肯定会被判刑。所以你的问题大概是“犯了交通肇事罪,怎样能判缓刑不用坐牢?”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的一种制度,就是老百姓理解的不用坐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
-
咨询因交通肇事罪坐牢怎样争取缓刑呢?西藏在线咨询 2022-12-12要是因因交通肇事罪坐牢可以争取缓刑,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的一种制度,极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是判缓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