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价格竞争的垄断协议是两个以上的经营者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根据垄断协议主体所处的经济层级,分为横向价格操纵行为和纵向价格操纵行为。横向价格操纵行为是同一生产流通环节的经营者统一限定价格的行为,纵向价格操纵行为则是上游经营者限制下游经营者转卖价格的行为。
1、横向价格操纵行为
《反垄断法》第二章垄断协议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垄断协议。相同经济层级的竞争对手间形成的这种价格卡特尔危害非常严重,它无法真实显示市场的饱和度,对经营主体也造成不良影响:成本较低的经营者无法通过具有竞争优势的降价行为来获取发展,而存在问题的经营者却因价格联盟的庇护而丧失改革的动力。由于横向价格操纵行为破坏了优胜劣汰的市场自然生态,被固定或变更后的价格又通常高于充分竞争条件下体现的价格,令买受人(主要是消费者)难以从有效的价格竞争中得益,因此,美国称其为利用隐晦手段掠夺公众的白领犯罪行为。
在各种价格垄断协议中,以行业自律价名义出现的横向价格操纵行为最具隐蔽性,联合者们主张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无序性毁灭式竞争,如2000年的深圳彩电峰会联合最低限价措施即宣称为行业自救行为,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典型的压制竞争组织,掩盖了生产过剩的危机,培养了平均主义的惰性,减灭了经营者的创新精神。
竞争生发出的动态效率和创新激励是市场进步的助推器,行业自律价等横向价格操纵行为影响了竞争力的相互作用,其实早为法律利剑所斩。国务院1987年通过《价格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做出明示:企业之间或者行业组织商定垄断价格的行为属于价格违法行为。1997年的《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一款也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1998年国家经贸委令《关于部分工业产品实行行业自律价的意见》以行政手段强迫企业遵守行业限价,造成历史的恶性倒退,此后的行业自律价等行为更是屡屡出现,干扰了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转。所以,2007年通过的《反垄断法》再次强调此问题,对经营者间横向联合限价的协议予以严厉制止。
2、纵向价格操纵行为
《反垄断法》第二章垄断协议第十四规定: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一)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二)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三)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纵向价格操纵行为指对转卖价格的固定或最低价的限定,限制最高转售价的行为无疑也会影响下游经营者的利益,但基本无损于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由此我国仿效多数国家不对其加以管控。
纵向价格操纵行为的开展有三个维向:一是具备市场优势地位的经营者限制交易相对人的转售价格,该行为既粗暴地干涉了交易相对人经营选择的自由,又取消了消费者享受低价的福祉。二是交易相对人为摆脱竞争的困扰,集体向上游经营者施压来获取固定价格或最低限价。三是双方共谋,不仅保证经营者销售数量的稳定性,也保障交易相对人在一致的价格下利润牟取的安全性。后两种减弱自身竞争压力的举动,是以丧失革新动力和削弱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
另外,该行为也可作为横向限制价格的替代行为,由于横向价格垄断早为法律所严密监控,由此,经营者通过一致性地对其他经济层级的价格约束,来变相达到横向联合之目的。但就危害性而言,纵向价格操纵行为损害了两个市场层次的竞争活力。
正是由于该行为危害的严重性,《反垄断法》借资于美、英、德等国成熟的立法经验,首次明确禁止对转售价格的限制。但稍有遗憾的是,立法对出版等特殊行业及专营连锁等商业类型的豁免考量稍欠;经营者的纵向建议零售价也由于不具强行拘束力而没有被规制,但这样的擦边球却导致消费者误解建议零售价为公平价,混乱了市场认识。
3、限制价格竞争垄断协议的认定与豁免
对于限制价格竞争的垄断协议的认定,《反垄断法》借鉴了美国20世纪早期确立的本身违法原则,不用考察行为人的市场地位,也无须衡估行为对竞争结构的影响,一旦确认共谋成立的事实,就应受到《反垄断法》的制裁。本身违法原则的采用裨益于执法认定,可避免大量耗时费力的调查取证,不仅如此,由于法条列明了产生法律责难后果的垄断协议类型,亦为经营者行为标立了具有确切预见性的禁止警示。
当然,《反垄断法》也针对具有合理性的价格垄断协议设计了豁免条款,根据该法第十五条,需由经营者举证的除外情形包括:(一)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三)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四)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五)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六)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七)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就其中的第一项至第五项情形,经营者还应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在经济现实中,从1998年山东时风集团被罚到2007年方便面涨价等一系列事件,使《反垄断法》注意到行业协会在联合性价格垄断行为中的组织作用,由此,该法不仅在总则第十一条进行原则性规定: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本行业的经营者依法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还于第二章的垄断协议第十六条予以重申:行业协会不得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本章禁止的垄断行为。
-
《反价格垄断规定》中什么是价格垄断协议
302人看过
-
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中的价格思想
400人看过
-
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
143人看过
-
如何断定财险公司价格竞争违反反垄断法
346人看过
-
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231人看过
-
垄断竞争行业
215人看过
垄断是指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独立的大企业或少数大企业对相应部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独占或联合控制的行为。 我国《反垄断法》对经营者垄断行为进行了相应处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 更多>
-
价格竞争如何界定价格垄断行为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0一是经营者之间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操纵价格。 二是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在向经销商提供商品时强制限定其转售价格。 三是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牟取暴利。 四是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以排挤、损害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 价格倾销;或者采取回扣、补贴、赠送等手段变相降价,使商品市场销售价低于商品自身成本。 五是经营者凭借市场支配地位,在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时,对条件相同的交易对象在
-
竞争协议是否属于横向垄断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12答: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属于横向垄断协议,《反垄断法》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一)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 (二)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三)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 (四)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五)联合抵制交易; (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
什么是垄断垄断与价格垄断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29价格垄断是指垄断制造商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即在一个行业中,一些企业占有很大的份额,不仅可以决定产量,还可以操纵产品价格),为了实现自身利益高价或垄断低价的行为。垄断者或垄断部门可以通过垄断价格行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制止价格垄断暂行规定》所称价格垄断,是指经营者通过串通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市场调节价格,扰乱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合法权益,或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
反垄断法所管制的垄断行为,除了限制竞争,还有哪些情形,是指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2-09垄断行为通常是指获取市场支配力的经营者在一定的交易市场中故意实施的限制、排斥竞争的行为。一般来说,反垄断法所管制的垄断行为,不仅包括经济集中型垄断结构下的垄断行为、行政割据型垄断结构下的垄断行为,也包括自然垄断结构下的垄断行为。不管是何种市场结构下,只要出现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或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一般都为反垄断法所禁止。具体说来,垄断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经营者之间
-
垄断怎么划分,垄断和价格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24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下列行为的,可以认定为价格垄断: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或者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