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合同纠纷中的效力性由合同的当事人提出,法律规定只有合同当事人才有权提起,合同以外的第三人是无权提起的,因为确认之诉是指原告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与被告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合同效力只涉及合同双方当事人,第三人不是合同当事人,所以第三人不能“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与被告(合同双方当事人)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即合同的效力确认,因为合同效力只涉及合同当事人不涉及第三人,第三人与合同当事人不存在合同上的民事法律关系,所以第三人提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体不适格,第三人无权提起确认合同无效。
(1)法院只是对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进行确认,而并不判另一方履行一定的民事义务。
(2)当事人提起确认之诉的目的是谋求法院对某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或不存在,以及存在的范围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裁判。
(3)由于在确认之诉中,当事人之间没有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之争,故法院的裁判不存在执行问题。
对于确认之诉来说,根据当事人请求的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肯定的确认之诉和否定的确认之诉。
一、民事诉讼的标的有几种类型
诉讼标的是当事人之间发生争执并要求法院作出裁判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诉讼标的是诉的客体,是法院裁判的对象。当事人是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才到法院进行诉讼的,所以,当事人争执的特定的民事权利义务便成为法院裁判的对象。每一个诉讼案件至少有一个诉讼标的,但有的案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诉讼标的。
在不同类型的诉中,诉讼标的也有所不同。
1、给付之诉的诉讼标的是原告基于与被告存在的某种实体法律关系提出的要求被告履行给付义务的请求;
2、确认之诉的诉讼标的是原告请求法院确认他与被告之间存在或者不存在某一实体法律关系;
3、变更之诉的诉讼标的则是原告请求法院变更或消灭与被告之间存在的某种法律关系。
-
医疗纠纷中尸检由谁提出
231人看过
-
谁有权提起合同效力纠纷之诉
267人看过
-
赡养纠纷由谁提出诉讼
242人看过
-
侵权纠纷合同效力有谁认定?
255人看过
-
房屋租赁合同的纠纷案件应该由谁处理?
67人看过
-
医疗纠纷案做坚定由谁提出鉴定
53人看过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更多>
-
房屋中介费应该由谁来出?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的中介费应该由谁承担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19房屋中介相当于是个居间人,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对居间人的报酬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根据居间人的劳务合理确定。因居间人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该合同的当事人平均负担居间人的报酬。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居间活动的费用,由居间人负担。 居间人
-
私有房屋纠纷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认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2-27以认定无效为原则,以认定有效为例外,只有买卖双方都是同一经济组织成员的,可以认定合同有效。因为: 1、房屋买卖必然涉及到宅基地的买卖,而宅基地买卖是我国法律、法规所禁止的。 2、宅基地使用权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与特定的身份关系相联系,不允许转让。 3、目前农村房屋买卖无法办理产权证书变更登记,故买卖虽完成,但买受人无法获得所有权人的保护。
-
租赁纠纷:出租房屋由谁交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6长春某物业服务公司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6次会议通过)第一条规定,建设单位依法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以及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依法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对业主具有约束力。业主以其并非合同当事人为由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该解释第六条规定,经书
-
房屋买卖合同由谁提供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151、二手房买卖合同由房产局提供。 2、二手房买卖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信息: (1)、买卖双方的身份信息。 (2)、交易房屋的状况。 (3)、房款及各项税费的支付方式、支付时间。 (4)、办理备案、过户、交房的各项时间。 3、《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
合同的合法性由谁审查,由谁认定,谁负责生效台湾在线咨询 2021-12-26合同的合法性可以由人民法院审查,法院审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体是否有合同能力;合同是否真实;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