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众认知确认法:该方法是指以公众的认知程度作为确定作者的依据。依法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只要有署名,在没有相反证据证明的情况下,该署名人即推定为该作品的作者,即使该署名为笔名。只要公众根据署名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作者的身份,那么该署名就可以作为确认作者的依据。比如在网络上署名为“金-庸”的武侠作品,就可以确认该作品为查*墉的作品,因为“金-庸”是查*墉的笔名是公众毫无疑问确认的。除非第三方提供其他证据证明查*墉不是该作品的作者。对此有人认为,这样虽然可以便利地确定作品的作者,但也可能给“推定”的作者带来一些不利后果。
(二)推定代理法该方法是指当网络上的作品没有署名或公众不能毫无疑问地确认笔名是谁时,将发表该作品的网站视为该作品的作者的代理人,由该网站代理作者行使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当作者公开其身份并证实其为作者时,网站的代理权终止,网站向真正的作者交付因作品产生的利益。该方法可以尽早确定权利人,有利该作品的传播和交易安全,同时,也不会给真正的作者造成利益损失。笔者建议,网站可以在用户注册时,与用户签订代理协议约定该代理权。
(三)网络注册号和密码验证法该方法是利用网络注册号和密码验证的方式证明网络作品的作者身份。一般来说用户在网上发表文章、登陆各种论坛或聊天室时都要输入注册号和密码,如果他能够顺利地登陆,并能修改密码、上载文件、删除文件,在无相反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确定他就是作者。
(四)电子备案法该办法是笔者在著作权备案制度上的一种想法和建议。根据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的规定,任何依法可以取得著作权的作品一旦完成,作者即依法享有著作权。但在多人对同一作品均主张权利,而且提供的电子原稿又无法确认作品完成时间的情况下,正确判断最先完成作品的作者是很难的。尽管根据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的规定,该备案证明不可能作为著作权的权利凭证,但该凭证可以作为著作权的一个重要权利证明,一方面可以增加著作权交易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随着该备案方法的不断被认知,备案作品不断增加,也会促使真正的作者在完成作品的第一时间就进行备案,这样该备案证明最终可以成为判断谁最先完成作品的最有效证明。
-
著作权侵权在网络环境下有哪些具体表现?
147人看过
-
如何有效应对网络环境下对著作权权的保护
413人看过
-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纠纷的新发展
285人看过
-
网络环境下怎么合理使用著作权
415人看过
-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的范围
230人看过
-
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的方式有多种
224人看过
著作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在我国,著作权即指版权。广义的著作权还包括邻接权,我国《著作权法》称之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更多>
-
网络著作权人在网络环境下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权利和财产权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27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在网络环境下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
-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如何使用?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29《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毫无疑问是在网络环境下保护作者利益的重要条例。该条例正是在《著作权法》应对网络问题进行修改,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之后制定的。该条例于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令第468号公布,2013年1月30日又做了修改。你查找的资料可能比较陈旧,因此没将其列入其中。
-
网络环境下数字音乐著作权保护如何做呀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041 1.打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官网,注册账号。并填写作品著作权登记申请表。 2 2.准备申请版权保护相关的材料。 材料要求: (1)按要求填写完整的作品著作权登记申请表;(2)申请人的身份证明;(3)权利归属证明;(4)作品的样本(可以提交纸介质或者电子介质作品样本);(5)作品说明书(请从创作意图、创作过程、独创性三方面写,并作者签字); 3 3.提交材料 申请人办理作品著作权登记申请,可来人
-
网络环境下对著作权主体保护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16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公民的权益都会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但是我国对著作权的意识不是很明确,尤其在网络环境中更是如此,经常会发生侵权的现象,网络环境下对著作权主体保护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主要是对著作权的意识不够深刻,并且国家的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也不够全面。
-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3-10-13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1、将他人作品上载到互联网上,供互联网用户下载或浏览。 2、将已在互联网上的作品进行转载或复制。 3、为互联网上非法复制、发行作品提供辅助性服务的行为。 4、利用超链接技术,将其他网站的网页内容链接到自己的网页中,损害其他网站的相关权益。 5、未经允许,网站间相互转载版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