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争议可仲裁范围的立法趋势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0:36:53 253 人看过

一般来说,各国仲裁立法大都将可仲裁的争议事项限于商事争议事项,故非商事争议事项属于不可仲裁的争议事项。[4]而且,在可仲裁的商事争议事项方面,起初一些国家的法律对其范围规定的也比较狭窄,即涉及证券交易、反托拉斯、知识产权、破产争议等事项,长期以来一直被排除在仲裁机构的管辖范围之外。[5]然而,这种状况在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发生了变化,即各国国内立法的趋势是减少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限制,对当事人提交仲裁的争议事项范围持较为宽泛的的态度,亦即上述原本属不可仲裁的争议事项向可仲裁争议事项转化,而且对于商业活动所产生的争议,只要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就决不轻易地援用争议事项不具备可仲裁性这一保留条款来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

(一)关于证券交易争议问题

证券交易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证券交易所与其成员之间、各证券交易机构之间、经纪人与客户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最主要的是因经纪人与客户之间的交易而产生的争议。[6]对此证券交易争议,美国国会于1933年颁布的《联邦证券法》规定,对于涉及该法适用所产生的所有争议,地区法院均享有排他的管辖权。可见该法将证券交易争议排除在可仲裁范围之外。美国国会于1934年制定的《联邦证券交易法》与《联邦证券法》持相同立场,规定证券交易争议应由法院解决,从而排除了仲裁解决。此种立法之理由是考虑到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经纪人谈判能力的差异,才授权投资者将其与证券经纪人之间的争议提交法院,而且因着眼于稳固整个美国证券市场以及保护投资者的需要,故禁止当事人通过仲裁协议放弃司法诉讼权利。不过,美国国会在此之前即1925年通过的《联邦仲裁法》规定,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是有效的、不可撤销的、可执行的,除非有符合法律或争议的与撤销所有合同一样的理由,[7]从而确定了证券交易的可仲裁性。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美国欲结束长期以来司法对仲裁的敌对态度,联邦支持仲裁政策的结果;另一方面,实质上是主观可仲裁性对客观可仲裁性的发展提出要求的外部表现。针对上述并行而又相矛盾的法律适用冲突的解决问题,美国并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是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由最高法院就其法律适用问题做出决定。美国最高法院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通过几个典型的判例发生了转变,即从证券交易争议不可仲裁到国际证券交易请求权可仲裁而国内证券交易请求权不可仲裁再到国际、国内证券交易请求权均可仲裁。这代表了证券交易争议的可仲裁性的立法趋势。

(二)关于反托拉斯争议问题

反托拉斯争议能否仲裁也经历了一个从不可仲裁到可仲裁的发展过程。反托拉斯问题不能提交仲裁曾是一条固定的规则,许多国家将反托拉斯争议划归法院专属管辖,否认其可仲裁性。[8]但是,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放宽了对反托拉斯争议问题可仲裁性的限制。例如,过去德国法不允许将反托拉斯争议交付仲裁,但按照德国1974年《限制贸易实施法》第91节的规定,只要仲裁协议允许当事人就有关限制贸易争议实际发生时对仲裁或法院诉讼做出选择,在德国将有关反托拉斯的现有争议交付仲裁是可能的;德国的反托拉斯法第91条、第98条第2款规定所有已经发生的、某些将来发生的反托拉斯争议,对德国市场不产生影响的出口卡特尔争议以及其他对德国市场不产生影响的反托拉斯争议,都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1989年的《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第177条规定,反托拉斯等国际性质的争议具有可仲裁性。但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对其也作了一定的限制。[9]例如,在德国,当事人若将未来的反托拉斯争议提交仲裁,必须在仲裁条款中将争议提交州法院审查。美国在此问题上,仍然是通过其判例来确定在反托拉斯争议问题可仲裁性的发展趋势的。

(三)关于知识产权争议问题

在知识产权争议可否仲裁的问题上,因其不同类型而有所差异。各国实践表明,版权和专有技术争议一般都是可以仲裁的。[10]对于专利和商标权方面的争议之一即侵权引起的损害赔偿和许可协议项下的使用费争议,各国法律一般也允许通过仲裁方式解决。[11]例如,在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除了专利和商标权的有效性问题之外,一般的知识产权争议皆可以交付仲裁。[12]美国在1982年以前,侵犯专利权的争议尚不能通过仲裁这种私了的方式解决。[13]但是美国国会于1982年在《美国法典》的第35章加入了第294节,明确规定专利争议可以进行仲裁。[14]同年,美国还颁布了《半导体芯片保护法》,该法禁止对半导体芯片产品项下的技术使用费争议提交法院解决,除非首先通过自愿谈判、调解或有拘束力的仲裁解决。[15]对于专利和商标权方面的争议之二即专利和商标权的有效性以及专利强制许可争议,长期被绝大多数国家排除在仲裁范围之外。[16]例如,美国一向认为由于对无效专利进行制裁涉及重大的公共利益,因此专利是否有效就不宜适用仲裁程序,而应由法院进行裁判。在法国,仲裁员无权宣布专利或商标无效。在荷兰,专利的有效性问题不具有可仲裁性,而是归法院专属管辖。在意大利,专利、商标是否有效,也不能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然而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各国逐渐放松了对专利的有效性和强制许可争议可仲裁性方面的限制,允许通过仲裁方式予以解决。例如,美国《联邦专利法》1983年和1984年修正案即允许当事人约定将任何有关专利效力或侵犯专利权的未来或现有争议,以及任何涉及专利权实施受到阻碍的未来或现实争议提交仲裁。但是该法同时规定,有关专利效力和侵犯专利权案件的仲裁裁决仅在仲裁的当事人之间具有约束力,对其他任何人没有约束力或效力。此种规定有可能会导致同一个专利在不同的案件中由仲裁庭和法院作出不同的效力认定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修正案允许当事人约定:如果专利在仲裁裁决中被认定有效,而在随后无仲裁协议的诉讼中被法院的终审判决认定为无效或不具有强制性,仲裁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修改仲裁裁决;但是,此种修改从修改之日起支配当事人的权利,并只能在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而不构成向法院上诉以推翻仲裁裁决的权利。美国专利法上述修正案的规定无疑体现了立法者在鼓励仲裁解决纠纷与保护第三人及公众利益两种政策之间的平衡。[17]再如,瑞士专利商标局于1975年11月15日发表声明,仲裁庭作出的关于专利、商标的效力的裁决,可以做出撤销登记的依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02: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仲裁范围相关文章
  • 国际商事仲裁法的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民事诉讼的区别
    国际商事仲裁与国际民事诉讼区别:(国际民事诉讼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诉讼。一般而言,因涉外民事关系引发的民事诉讼称为涉外民事诉讼或国际民事诉讼。)(1)审理机构的性质不同。国际商事仲裁机构,无论是常设仲裁机构还是临时仲裁机构都是民间组织。而法院则是由官方设立的,法院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2)管辖权的来源不同。仲裁机构对案件的管辖权来自于双方自愿订立的仲裁协议和协议约定的仲裁事项,仲裁庭不得对当事人约定范围以外的事项进行仲裁。而法院对案件的管辖主要分为法定管辖和协议管辖。在法定管辖范围内,法院可以审判法定范围内的任何事项,无需当事人的协议。在协议管辖范围内,各国法律允许当事人以协议约定管辖法院。但与选择仲裁机构相比。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要受到许多限制。大多数国家都有条件地承认当事人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如协议选择的法院只限于与合同有联系的第
    2023-03-17
    368人看过
  •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立法存在问题
    尽管国际仲裁立法在仲裁协议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协调与统一,但在一些各国比较敏感的问题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1、有效仲裁协议应当具备的要件由于各国对此内容的规定有较大的差异,造成了这样的状况:一国法律规定某一特定的事项不能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当事人为此订立的仲裁协议就会依据该国的法律为无效。同样的事项,另一些国家可能并无限制,仲裁协议在这些国家视为有效。由于这一问题涉及一国的公共利益,依据各国的国内法和国际公约,各国有权依据本国法认定仲裁协议项下仲裁事项的可仲裁性,从而导致在仲裁协议有效性上各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仲裁裁决的效力及其认定仲裁裁决的法律上的效力如何?是否应该得到承认与执行?究竟应该有哪国法院作出认定!根据《纽约公约》,裁决地国和执行地国均可以决定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各国法院对此作出认定时,均适用本国的法律。这样就造成了这种状况:仲裁裁决被裁决地国的法院撤销,执行地国法院如果认为该
    2023-04-22
    375人看过
  • 国际商事仲裁可仲裁的事项是
    国际商事仲裁可仲裁的事项是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等。根据法律规定,涉外仲裁委员会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组织设立。涉外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涉外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聘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十五条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的仲裁,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十六条涉外仲裁委员会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组织设立。涉外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涉外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聘任。
    2024-04-29
    389人看过
  • 国家赔偿范围的拓展趋势
    国家赔偿范围是指一国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的qq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国家赔偿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要素:qq行为主体,即国家对哪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qq行为承担赔偿责任;qq行为,即国家对哪些国家qq行为承担赔偿责任;损害结果,即国家对于受害人的哪些损害给予赔偿。国家赔偿范围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国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标尺之一。国家赔偿的拓展趋向及其途径,对于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实际,进一步扩大我国国家赔偿范围,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赔偿范围的拓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国家赔偿领域的扩大化国家赔偿领域的扩大,是指国家赔偿已由原来的行政赔偿逐步扩大到司法赔偿、立法赔偿乃至军事赔偿等领域。国家赔偿领域的扩大,从qq主体看,意味着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扩大到司法机关、立法机关、军事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从qq行为看,意味着国家不
    2023-04-24
    332人看过
  • 从自裁管辖权看中国仲裁立法缺陷及仲裁发展趋势
    一、自裁管辖权原则的理论依据仲裁庭自裁管辖权的理论依据大致有三种学说。其一是合同授权说,此学说认为仲裁是当事人合意的产物,因此没有理由说明当事人不能将仲裁庭自己决定自身管辖权的权力赋予仲裁庭,若只是担心仲裁庭会滥用其权力,则此页可以在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阶段予以解决;其二为法律授权说,此说认为仲裁庭自裁管辖权原则的基础不在仲裁协议,而在于仲裁地国家的立法;其三为完成使命说或仲裁需要说,此说认为如果仲裁庭不能享有自己决定仲裁管辖权的权力,那么一旦当事人提出仲裁管辖权异议,就要交由法院解决,仲裁程序的进行必然受到影响,而当事人因既要面对法院又要面对仲裁庭而增加了负担,且容易被一方利用来拖延时间。虽然,此上述三种理论依据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瑕疵,但总体来说,都为仲裁庭的自裁管辖权提供了较为让人信服的理由。二、自裁管辖权与法院干预国际和各国立法所认同的自裁管辖权的基本内容是:仲裁庭有权决定自身的管
    2023-06-06
    102人看过
  • 国际结算的发展趋势
    简单的结算方式是卖方寄单给买方,买方汇款给卖方。卖方允许给予买方记账赊销的便利,即卖方发货、自寄单据给买方,暂不收取货款,记在账户上,待一定时期,如一个季度,按账面余额结算一次。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贸易结算规则日趋完善,更加现代化、科学化。上述的简单的结算方式对国际生产及交往活动有很大的阻碍,由银行的介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使国际结算业务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银行结算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使开证、通知、寄单、索偿、结汇、调拨等结算环节的计算机化程度加深。同时,世界各大银行参加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网络,开展银行之间互委业务,大大地提高了银行业务质量和效率。银行结算还与电子数据交换结合起来,成为技术革命新潮。称为电子数据交换,是指在商贸过程中使用电子文件代替传统的纸面单证并实现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处理。它具有快速、准确、安全、高效、降低成本等特点,在欧美等许多国家已得到广泛的使用。应用EDI时
    2023-06-06
    120人看过
  •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准据法的确定
    对仲裁协议内容的审查是仲裁协议司法审查的一部分,不涉及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性以及形式合法性等方面的考虑。综合《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指导与研究》(2001年第1卷)《涉外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一文的观点以及现行《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第151条建议的总结,以及国内的实践经验,可以按以下的原则和顺序确定审查内容合法性的准据法:1、当事人选择适用的法律。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选择的解决争议所适用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对仲裁协议本身也适用,即适用于仲裁协议的内容,法院可以据此对仲裁协议是否有效作出判定。除非所选法律规定与仲裁地法的强制性规定或不可排除的规定相抵触,则适用仲裁地法。2、仲裁地法或裁决作出地法。当事人未选择仲裁协议准据法的,应直接适用或推定适用仲裁地法或裁作出地法。仲裁协议的内容不应与仲裁地法或裁决作出国强制性规定以及法律所属国的公共程序相抵触,否则协议无效。3、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适用
    2023-04-22
    484人看过
  • 国际采购五大趋势
    趋势一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在商品短缺的状态下,为了保证生产,必然形成为库存而采购,但在如今供大于求的状态下,为订单而采购则成了一条铁的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库存是企业的万恶之源,零库存或少库存成了企业的必然选择。制造订单的产生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可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准时化生产系统JIT(JUST-INTIME)是近四十年来由日本企业首创的一种新的生产管理系统,最早使用这一系统的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汽车公司。JIT系统是指企业在生产自动化、电算化的情况下,合理规划并大大简化采购、生产及销售过程,使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进入市场能够紧密的衔接,尽可能减少库存,从而达到降低产品成本、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目标的一种
    2023-06-12
    230人看过
  • 国际投资发展的趋势(公司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趋活跃,并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国际投资,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在不断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正在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经济中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增长速度加快,规模连创历史纪录;跨国投资由发展中国家逐步转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由东亚地区向拉美地区转移;投资自由化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并仍然成为今后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跨国投资向金融、保险、电信、流通等行业转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趋活跃,并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国际投资,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在不断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正在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经济中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1.增长速度加快,规模连创历史纪录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曾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以利用当地生产
    2023-06-05
    297人看过
  • 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的标准及范围
    争议事项是否具有可仲裁性,是指根据应适用的法律,该争议是否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如果可以,该争议即具有可仲裁性,否则,即不具有可仲裁性。关于可仲裁事项的范围,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大圆圈套小圆圈的问题。外面的大圆圈是法定可仲裁事项的范围,而小圆圈则是仲裁双方当事人所约定的提交仲裁事项的范围。后者必须在前者的范围内。同时仲裁庭裁决的事项范围也必须在小圆圈的范围内,否则将构成越权仲裁。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十分重要,它不仅决定了相关仲裁协议的效力,而且关系到仲裁裁决是否会被法院撤销。而如何确定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标准及决定标准的因素则成为这个重要问题中的核心和首要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略陈管见。确定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标准笔者认为,确定争议事项是否具有可仲裁性的标准可以首先划分为主体标准和客体标准。主体标准即仲裁双方当事人首先要具有主体的平等性。下面从四个方面着重阐述确定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的客观标
    2023-06-12
    280人看过
  • 人事争议仲裁受案范围、仲裁程序详解
    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办法受案范围区县今年都将建立仲裁委员据介绍,北京事业单位有4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今年年底,全市事业单位职工都要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办法》5月1日正式实施,18个区县今年都将建立区县仲裁委员会。据人事局人事争议仲裁处王友芝处长介绍,全国有27个省市出台了人事争议仲裁办法,但北京的办法中规定了仲裁员的选择制度,发生人事争议时,首席仲裁员和其他两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首席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指定,其他两名仲裁员当事人双方可在仲裁委员会所有的仲裁员中自由选定一名仲裁员,这样可以增加仲裁的公开性和平等性,这种做法在全国尚属首例。人事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据了解,人事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主要包括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对公开招聘、聘用程序、定期或聘期考核、解聘辞退、未聘人员安置等;国家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发生的争议;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发生的争议;
    2023-06-10
    274人看过
  • 国际反倾销的趋势分析
    反倾销作为国际重要贸易救济政策与保护产业安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是,客观情况却非常复杂,能否真正起到维护产业安全的作用还要细致分析。中国作为国际反倾销的重灾区,更需要深入分析当今国际反倾销的趋势及其对产业安全的影响,以期切实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一、国际反倾销的实施背景与实践使产业安全保障的初衷受到普遍质疑许多学者将GDP作为衡量经济景气状况的一个指标,Prsa(2003)则进一步指出进口国GDP每减少一个标准单位。反倾销数量增长23%,而出口国GDP增长与反倾销数量的关系则不明朗。还有一些国外学者研究认为进口国政府采取反倾销措施并不是基于所谓的经济原因,而是经济问题、政治力量与国内企业寻求保护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使反倾销法对产业安全保障的初衷受到质疑。实践中。反倾销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连的。全球反倾销发案比例与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反向变动趋势,当世界经济状况良好,经济增长较快时,
    2023-06-05
    352人看过
  • 论入世条件下中国仲裁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完善(二)
    (三)、入世条件下中国国际仲裁完善和改进中国加入WTO,使我国仲裁法律制度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趋势的进一部加强,中国的仲裁制度必将和入世一样走向世界,存在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随着国际经贸关系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商事仲裁来解决纠纷凭借其优越性的被选择,所以,国际化的背景,要求中国的商事仲裁体制更加完善和国际化。具体说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改进:第一、完善国际仲裁的法律特征,完善意思自治原则的确立及其在仲裁中的体现,保证实现仲裁的中立性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44第二、建立临时仲裁制度和国际惯例接轨国际商事仲裁包括机构仲裁,也包括临时仲裁,建立临时仲裁,发挥灵活方便、快省时、省钱等优点,尤其是那些简单的案情简单、争议的标的不大的案件,建立简易仲裁制度。第三、增加仲裁员制度的国际化成分,建立跨法系和具有全球化体系的仲裁制度中国国际经贸仲裁委员会(C
    2022-10-31
    411人看过
  • 从司法与仲裁关系的发展趋势看我国仲裁法的改革
    司法与仲裁的关系包括监督与协助两个方面。[1]从当前国际国内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法院弱化对仲裁的监督并强化对仲裁的协助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与国际普遍实践相比,我国仲裁法关于司法与仲裁关系的规定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全符合国际潮流。本文拟结合国际国内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从几个主要方面探讨我国司法与仲裁关系的法律改革问题。一、关于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与强制执行在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与强制执行方面,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可概括为:仲裁协议自治原则普遍确立;仲裁庭自裁管辖权获得广泛认可;仲裁协议须采用书面形式,但对书面形式的界定明显放松;仲裁协议的可执行性得到承认,法院有义务强制执行仲裁协议。我国关于仲裁协议的司法监督与强制执行制度在诸多方面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主要表现在:1.仲裁协议自治原则渐次确立且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仲裁协议自治是指仲裁协议独立于主合同而存在,主合同的效力瑕疵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自上世纪8
    2023-06-12
    486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的范围通常包括合同纠纷、财产权益纠纷、劳动争议等。 在合同纠纷方面,仲裁可以解决合同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争议和纠纷。在财产权益纠纷方面,仲裁可以解决各种财产权益争议,如知识产权纠纷、保险索赔等。 在劳动争议方面,仲裁可以解决劳... 更多>

    #仲裁范围
    相关咨询
    •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国际趋势是怎样的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09
      构成要件 1、不正当竞争的主体为经营者,包括合法、非法经营的经营者。 2、客观上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3、侵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主观上有过错。
    • 著作权国际保护的趋势是哪些呢?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4-08
      国际著作权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际著作权制度,是指国际社会和所包含的一切著作权制度,既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区域性条约或双边条约,也包括内国的著作权制度等,亦可理解为世界著作权制度。狭义的国际著作权制度,是指通行于国际社会的,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普遍实用性的著作权法律制度,主要表现为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也就是著作权制度在国际法上的具体体现。本文在这里探讨的国际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是指
    • 国际商事仲裁的情形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20
      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提请仲裁的事项应当是平等主体公民、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乃至国家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而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等有关身份的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的事项不在其内。 (2)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以及准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由于此种情况下所作的意思表示并不真实,在这
    •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
      宁夏在线咨询 2021-12-16
      (1)仲裁协议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而不是一方当事人通过欺诈的方式强使另一方当事人接受此项协议的产物。(2)订立协议的双方当事人依照应当适用的法律,必须具有合法的资格和能力。如果当事人依据应当适用的法律为无行为能力者,则致使仲裁协议无效。(3)仲裁协议的内容应当合法,即当事人约定的仲裁事项必须是按照有关国家的法律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的事项。这些法律一般为裁决地法或裁决执行地国的法律。此外
    •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国际实践是怎样的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17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国际实践 (一)适用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选择的法律 这一法律适用规则是国际私法上著名的“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意思自治原则源于合同准据法的主观主义理论,因而亦称主观论,它是确定合同准据法的最基本的理论。该学说肇始于16世纪法国学者杜摩兰首先提出的“意思自治说”。根据该原则,法院在审理涉外契约案件时,如果发生法律冲突,应当适用当事人双方协商选择的那个法律;若当事人在契约中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