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心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2 19:30:38 128 人看过

行为人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前,为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活动的心理。

犯罪预备是在一系列的故意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发生的。为了使犯罪获得成功,达到犯罪目的,逃避惩罚,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

如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为销毁、藏匿证据所作的准备、共同犯罪中的密谋、订立攻守同盟等。犯罪预备越充分,犯罪行为的隐蔽性越大,主体的犯罪意志越坚决、犯罪的冲动越强烈,犯罪越容易获得成功,侦查破案的难度越大。犯罪预备的充分与否,也是表现犯罪主体意识的深度和主观恶性程度的标志之一。只进行犯罪预备而未着手实施犯罪的,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4日 17: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预备相关文章
  • 犯罪形态之犯罪预备
    我国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我国刑法学界认为这只是对犯罪预备行为的描述,并非犯罪预备的概念。根据这一规定及有关刑法理论,犯罪预备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一、犯罪预备的特征犯罪预备形态具有以下特征:1.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已具备特定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规定原则上要作为犯罪处理;而犯意表示,还不是行为,无论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还是客观表现上看,都不是在为犯罪实施创造条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对犯意表示不能处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2023-06-11
    111人看过
  • 犯罪预备和犯罪预备形态的特征有哪些
    (一)主观上为了犯罪(二)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三)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一是预备行为没有完成,因而不可能着手实行犯罪;二是预备行为虽已完成,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四)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一、犯罪预备追究刑事责任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如何区分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
    2023-06-24
    454人看过
  • 犯罪预备的特征及犯罪预备的成立条件
    一、犯罪预备的特征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已具备特定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规定原则上要作为犯罪处理;而犯意表示,还不是行为,无论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还是客观表现上看,都不是在为犯罪实施创造条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对犯意表示不能处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种类似于犯意表示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犯意表示而应以犯罪论处:一是某些具体犯罪的构成中所包含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形式的实行行为。如侮辱罪、诽谤罪、煽动分裂国家罪以及教唆犯罪里所包含的言语行为,作为强奸罪、抢劫罪等犯罪的手段行为的威胁性语言。这些特定的语言在特定的犯罪构成中属于犯罪的实行行为,具备这些语言不但构成犯罪,而且不是犯罪预备,而是
    2023-04-22
    140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怎样处罚的
    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对于预备犯,我国刑法规定,犯罪预备处罚的原则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处罚是怎样的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处罚一般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
    2023-07-24
    234人看过
  • 犯罪预备如何处罚,如何认定犯罪预备行为
    一、犯罪预备如何处罚《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如何认定犯罪预备行为(一)有犯罪预备行为即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常见的预备行为有5种:1、准备工具;2、练习犯罪的手段,比如说,为了扒窃,练习扒窃的技能;3、进行犯罪前的调查,比如说,盗窃之前的踩点,杀人之前了解被害人的情况;4、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比如说,要盗窃、抢劫的时候先把人家的狗给毒死;5、勾引共犯,其中也包括为了实施某种犯罪而组织犯罪集团,这种组织、参加犯罪集团的行为也是犯罪的一个预备行为,比如说,为
    2023-02-16
    346人看过
  • 放火罪预备犯怎么处理
    1、犯放火罪的,一般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2、预备犯放火罪的,则应依据具体情节,依照上述量刑标准,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一、危害公共安全罪怎么处理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种概括性罪名,包括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等,以放火罪为例,犯此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在加油站纵火会被判多少年认定构成故意纵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纵火罪是指故意用放火焚烧公私财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
    2023-03-22
    308人看过
  • 传授犯罪方法罪犯罪预备
    关于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作如下分析: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一)时间性:发生在犯罪过程中1.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在实行阶段,既可以发生在实行行为尚未终了时,也可以发生在实行行为已经终了后,结果出现前。注意: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2.犯罪不能呈现终局性形态。一旦不能出现预备、未遂、既遂,便不可能出现中止。(二)自动性: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结果发生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关键区分。(三)客观性:要有中止行为。犯罪中止分为两种:1.行为未实行终了,自动放弃。此时中止行为表现为自动放弃,要求行为人必须真实彻底的放弃犯罪,而非暂时停顿。注意: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成立中止。2.行为实行终了,有效防
    2023-06-03
    280人看过
  • 在我国预备犯是犯罪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一、在我国预备犯是犯罪吗是犯罪。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犯罪预备的处罚,必须要认定行为属于犯罪预备。根据《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已经实施了犯罪的预备行为。即已经实施了准备犯罪工具或者制造犯罪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而不是单纯的犯意表示。(2)罪行为必须在预备过程中停顿下来。如果犯罪行为没有在预备过程中停顿下来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则构成其他犯罪形态。(3)罪行为在预备过程中停顿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是基于行为人以内的原因停止犯罪,则是犯罪中止。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犯罪预备虽
    2023-03-03
    166人看过
  • 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预备
    1.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预备也是犯罪行为,而犯意表示不构成罚罪。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为得逞。3.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4.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判定犯罪是否既遂,应当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完全具备的,是既遂;未能完全具备的,则不是既遂。一、犯罪既遂和犯罪成立概念不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包括两种类型:1、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将犯罪的实行行为实施完毕,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没有得逞;2、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客观因素的介入,导致行为人不
    2023-03-06
    300人看过
  • 犯罪预备中的“为了犯罪”
    一、在我国,犯罪是从预备开始的从1810年的《法国刑法典》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刑法一般以不处罚犯罪预备为原则,即在一般情况下,犯罪预备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原则上都是着手以后的犯罪实行行为。如果在特殊情况下,要处罚犯罪预备行为,就必须有刑法分则的明文规定。例如,日本刑法总则对犯罪预备并无规定,在刑法分则中只对内乱、外患、杀人、勒赎拐诱、强盗等重大犯罪的预备行为有处罚规定。其他许多国家的刑法也大多作类似的规定。所以,资产阶级刑法学者认为,犯罪行为是着手实行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只能是实行行为,即犯罪是以着手为起点的;犯罪预备行为是为了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因而不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因此,资产阶级刑法理论可以说犯罪预备行为是为了犯罪,这样就表明,犯罪预备行为只是为了着手实行犯罪而实施的行为,其本身并不是犯罪。与此相反,在我国,犯罪不
    2023-03-30
    172人看过
  • 预防职务犯罪心得体会
    我国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职务犯罪依然存在,人民痛恨职务犯罪,要求惩治职务犯罪,消灭职务犯罪,以维护自已的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首要基本特征,也是其本质特征,职务犯罪自然也不例外,其也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职务犯罪由于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具有一定职务、掌握一定权力而表现出其比一般犯罪更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更大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一)危害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二)造成公共财产的大量流失。(三)腐蚀国家的肌体,危害国家的长治久安。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打击是治标之举,预防才是治本之策。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任何事物都是在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发展变化的,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然也不例外。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从内因方面只有不断优化、强化职务行为人的素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职务行为人具有良好的素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不想为职务
    2023-04-25
    198人看过
  • 构成犯罪预备的预备犯具有特征有哪些
    1、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已具备特定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规定原则上要作为犯罪处理;而犯意表示,还不是行为,无论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还是客观表现上看,都不是在为犯罪实施创造条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对犯意表示不能处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种类似于犯意表示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犯意表示而应以犯罪论处:一是某些具体犯罪的构成中所包含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形式的实行行为。如侮辱罪、诽谤罪、煽动分裂国家罪以及教唆犯罪里所包含的言语行为,作为强奸罪、抢劫罪等犯罪的手段行为的威胁性语言。这些特定的语言在特定的犯罪构成中属于犯罪的实行行为,具备这些语言不但构成犯罪,而且不是犯罪
    2023-03-27
    370人看过
  • 从四个方面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
    (一)家庭预防在家庭教育中,凡是家长对孩子的人格和品德教育抓得好、抓得及时的,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反之,孩子就可能出现问题,有的会违纪违法,有的甚至会犯罪。根据曾对青少年犯罪案件进行的分析,发现大多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家庭应当承担起首要责任,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夯实婚姻基础,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关系;2、倡导家庭美德,加强理解和宽容,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维持家庭稳定;3、强化家庭教育功能,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青少年素质;4、丰富家庭文化生活,提高家庭文化品位,加强家庭成员间的亲和力;5、保护青少年,防止其受到不良少年的污染。(二)学校预防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未成年人的机构,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优势,学校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预防犯罪教育工作,来实现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1、改进教育管理模式。学校应从单一行政式管理模式向学校引导下的学生自治式
    2023-04-25
    485人看过
  • 什么是 预备犯罪
    犯罪构成
    预备犯罪的行为是行为人为准备实施犯罪而事先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该预备犯罪行为在主观上也具有故意的心态。预备犯的量刑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从轻处罚的条件是什么从轻处罚的条件: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是犯罪准备。对预备犯,可比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犯罪准备是犯罪决心和犯罪开始之间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意图,即明知其准备行为是为侵犯某一客体制造条件,希望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为犯罪的实施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可以是行为形式,也可以是不行为形式。二、绑架工具是什么罪想绑架他人准备了工具,是绑架罪,属于预备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绑架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三、为了杀人制造枪支是犯罪预备吗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犯罪预备是
    2023-06-19
    18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但这一规定内容并不是犯罪预备形态的完整定义。应当认为,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更多>

    #犯罪预备
    相关咨询
    • 犯罪预备的共同心理的特征是什么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14
      内省疗法、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2。18。13,其行为构成犯罪的: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成为守法的公民: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以致发生危害结果: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情。15。3。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
    • 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才可以立案么?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7-26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犯罪预备属于犯罪预备的是哪些?犯罪预备包括哪些情节?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13
      犯罪预备包括一下,根据我国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或者制造条件的行为。根据这一规定,犯罪预备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也是一种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但是刑法将这一常见的行为方式单独列举予以明示。 (二)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
    • 预备犯罪没开始怎么判刑预备犯罪?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24
      预备犯罪还没开始的判刑,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犯罪预备未遂犯罪中止预备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三者有什么异同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4
      犯罪预备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有犯罪预备行为,因意志意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的是预备犯。 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形态。 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 三者的相同点:三者都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犯罪行为都没有最终完成,没有达到犯罪既遂。 三者的不同点: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