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在哪些情况下无需举证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4 12:20:07 235 人看过

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前款(一)、(三)、(四)、(五)、(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民事举证一般实行什么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在举证原则方面以“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为主,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为辅。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只要提出了一定主张,该当事人就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但是,对有的主张,法律明确规定应当由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对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要承担不利后果。但是,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当事人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根据有关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2日 14: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举证责任相关文章
  • 哪些情况下不能拘留当事人?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3、七十周岁以上的;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该条对于适用对象作了消极性的排除规定,即对于符合某些特定情形的人员,行政拘留对其不适用,以体现人文关怀。打架是根据情节来判定法律责任的,情节比较轻的构不成犯罪行为的,一般公安机关不会进行处罚,会教育一下;但是情节比较严重的已经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会根据法律法规处理,不过在得到对方谅解的时候,也是可以减刑处理的。一、有脑梗高血压人能不能拘留有脑梗高血压人是可以拘留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如果有这些情况的,可以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七十周岁以上的;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所以可以看出,在法律规定的可以不执行行政拘留的情形里,没有脑梗高血压患者。二、网赌笔录后
    2023-03-11
    131人看过
  • 哪些事实不需要当事人举证?
    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的事实如下:1、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2、众所周知的事实;3、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4、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出的另一事实;5、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6、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7、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提供证据的目的是为了使真伪不明的事实明确,但不用当事人举证便能查清事实及某些事实无需查清的情况下,就可以免除当事人相应的举证责任。事实劳动关系如何举证劳动者主张存在劳动关系的,应当对劳动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责任,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以下凭证可以作为证据: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社保的记录;2、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身份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4、考勤记录;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
    2023-07-02
    245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当事人需要承担交通事故责任?
    这段内容描述了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的情况。根据各当事人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如果因一方当事人的过失导致交通事故,则该当事人应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对于交通事故的责任承担情况如下:若因一方当事人的过失导致交通事故,则该当事人应承担全部责任;若因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失导致交通事故,则根据各当事人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交 通 事 故 当 事 人 责 任 划 分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民事法律关系损害后果。对于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实行过错责任原则。根据该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
    2023-09-12
    325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当事人应当提供专利权有效证明
    1、发布专利广告的;2、进行专利资产评估的;3、请求海关保护专利产品进出口的;4、办理专利权质押的;5、需要提供专利权有效证明的其他情况。获得专利权的条件(1)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是符合《专利法》第二条规定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如果申请的主题不是《专利法》所定义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则不能被授予专利权;(2)授予专利权的主题必须是属于可以授予专利权的主题范围,即不能是《专利法》第二十五条所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范围;(3)授予专利权的主题必须是不能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即不能是属于《专利法》第五条所排除的情况;(4)授予专利权的主题必须是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及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即授予专利权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与已有设计不相同或不相近似,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如果所申请的主题不符合上述条件
    2023-03-03
    376人看过
  • 在民事诉讼中,哪些情况下举证责任是倒置的?
    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八)因医疗
    2023-03-15
    241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当事人订立的遗嘱无效,遗嘱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无效情形一:遗嘱人立遗嘱时没有遗嘱能力遗嘱能力是遗嘱人生前依法享有的订立遗嘱、独立自由地处分自己财产的资格,我国《民法典》规定,无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效情形二:遗嘱不符合法定形式我国目前法律认可的遗嘱的形式有五种:1、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2、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3、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4、录音遗嘱,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5、口头遗嘱,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而上述案例中的遗嘱属口头遗嘱,按
    2023-02-25
    457人看过
  • 当事人需要对哪些事实举证证明
    民事证据是指用来证明民事案件争议事实的各种材料。民事证据既是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也是当事人进行诉讼攻击与防御的“常规武器”。一般来说,当事人都要对自己要证明的事实提出证据,但是法律规定某些事实不需举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条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1)众所周知的事实;(2)自然规律及定理;(3)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4)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5)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6)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上述(1)、(3)、(4)、(5)、(6)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以上类型的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举证责任,又称“举证的必要”。是指民事诉讼
    2023-06-14
    370人看过
  • 无需举证的若干情况
    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二)自然规律及定理;(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数罪并罚的几种情况一、数罪发生在法定期间以内,包括以下具体情况:(1)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2)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人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漏罪);(3)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人又犯罪的(新罪);(4)被宣告缓刑或假释的犯罪人在缓刑或假释考验期内又犯罪或发现漏罪的。二、各国刑事立法都规定了数罪并罚的原则,归纳起来主要是:(1)吸收原则:以重并轻,采取重罪吸收轻罪或重刑吸收轻刑的原则。(2)合并原则:根据刑法上“一罪一刑”原则,将数罪分别判刑后合并执行。(3)限
    2023-07-02
    360人看过
  • 在哪些情况下合同当事人一方享有撤销权
    出现以下情况可以行使合同撤销权:1、双方当事人缔约时显失公平而订立的合同;2、双方当事人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3、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订立的合同;4、一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一、怎么样算行使撤销权可撤销合同中行使撤销权时,应当遵循下列规则:1、行使撤销权的主体要合格法律规定撤销权的目的,是保护因合同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而在利益上受到损害的一方当事人2、行使撤销权的客体要合法。即须为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订立时)、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除此之外的合同,当事人不得行使撤销权。3、行使撤销权的方式要适当。即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4、行使撤销权须在法定期间内行使。行使撤销权的当事
    2023-03-11
    263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交通事故当事人要担全责
    以下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是需要负全责的:1.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2.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3.当事人驾驶车辆在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遇红灯继续通行的;4.当事人驾驶机动车越过施划有禁止穿越的道路中心线或者隔离设施与道路上的其他车辆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5.当事人驾驶机动车进入非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通行范围内,剐撞同向行驶的非机动车的;6.当事人驾驶车辆在人行道或行人通行范围内剐撞行人的;7.当事人驾驶车辆剐撞依法在人行横道内通行的行人的;8.当事人驾驶车辆未避让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9.当事人所驾驶车辆的装载物在遗洒、飘散过程中,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10.当事人驾驶机动车倒车时,与车后其他车辆、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11.当事人驾驶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逆行,与顺向行驶的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
    2023-04-10
    162人看过
  • 在对方对案件事实承认的情况下,需要举证吗
    不需要。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的,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但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除外;当事人在场但对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当事人的承认。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2023-06-14
    83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当事人丧失合同撤销权
    1、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权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间内行使撤销权。因为,可撤销的合同往往只涉及当事人一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如果当事人自愿接受此种合同的后果,则法律就会让此种合同有效。然而,如果撤销权人长期不行使其权利,不主张撤销合同,就会让合同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即不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也不利于加快交易的发展;同时还可能使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在判断是否准予撤销时,由于时间太长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但要注意的是这1年期限内,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必须行使其撤销权,否则,该当事人就失去了撤销合同的权利,那么当事人就必须接受合同的约束,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本条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为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期限,也就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开始计算撤销权的行使期间。但这“1年”是一个不变的期间,具有撤销权的
    2023-02-22
    445人看过
  • 无需举证的情况有什么?
    (一)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二)众所周知的事实;(三)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出的另一事实;(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六)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七)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无需举证的情况有哪些“谁主张谁举证”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举证原则,但这不是说一切事实都需要举证,我国法律规定了免除当事人举证的事实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条的规定,对于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1)众所周知的事实;(2)自然规律及定理;(3)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4)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5)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6)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对于前述的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
    2023-08-08
    173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女婿无需赡养
    不管是哪种情况女婿都是不用赡养岳父岳母的。女婿没有赡养岳父岳母的法定义务。法律有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但没有哪一条规定女婿对岳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不过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儿媳妇和女婿有没有赡养义务?儿媳女婿对其公婆或岳父母没有赡养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子女具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并未规定儿媳对公婆,或女婿对岳父母具有赡养义务。因此儿媳对其公婆、女婿对其岳父母没有赡养义务。但我国法律鼓励儿媳、女婿行赡养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2023-07-06
    93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举证责任
    相关咨询
    • 哪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免除举证责任,哪些事实在诉讼中不需要举证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15
      尽管“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的一般原则,但法律为了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规定当出现某些特殊情形时,当事人可以无需举证,这就是所谓免证的问题。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1)众所周知的事实;(2)自然规律及定理;(3)根据法律规定或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4)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5)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6)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
    • 哪些情况下,当事人有举行听证的权利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12
      1、责令停业整顿、责令停止营业、责令停止广告业务等; 2、吊销、收缴或者扣缴营业执照、吊销广告经营许可证、撤销商标注册、撤销特殊标志登记等; 3、对公民处以三千元、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万元以上罚款; 4、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达到第 5、项所列数额的行政处罚。
    • 什么情况下可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哪些情况不需要证明能免举证责任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1-26
      我国法律虽然对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无明文规定,但理论和审判实践上一般认为,当事人并不是对所有的主张或事实都必须提供证据予以证明,以下几种情况不需证明即视为真实,可以免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1)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自然规律及定理,如自然灾害、战争等。这类事实因其具有明显的真实性而成为免证事实。(2)根据法律规定或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够推定出的另一事实,但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这种推定应是
    • 合同当事人免除举证的情形有哪些?合同当事人无需举证的情形有哪些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15
      尽管“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的一般原则,但法律为了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规定当出现某些特殊情形时,当事人可以无需举证,这就是所谓免证的问题。举证责任的免除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民事诉讼法》适用《意见》中第75条则规定了免予证明的事实。《民事证据规则》第9条对免证的范围与事实进一步作了规定。下列事实,合同当事人无需举证: 1.众所周
    • 对交通事故当事人不需举证的情况有哪些
      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03
      交通事故当事人在这些情况下不必举证: 一、自然形成的规律,当事人无需举证; 二、众所周知的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 三、法律文书已生效,当事人无需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