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判决后的释放有什么规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2 16:53:59 79 人看过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一、什么条件的人可以办取保候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什么情况下可以对被告人取保候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6日 11:1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管控五年:刑满释放后的规定
    刑满释放后,根据公安机关的相关规定,还要以帮教的方法,做5年的重点人口进行管理。刑满释放需要马上解除管控刑满释放,必须到当地公安机关进行登记,是因为公安机关对辖区每个人员的动态要及时掌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得到了解,尤其是刑满释放,或者特殊人员,必须及时掌握,这个是必须的。公章管控松散公章(包括法人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私章等)代表公司对权利义务的行使和认可,一旦盖章,就被视为是公司行为,公司要为此承担责任。因此,对于重要印章,一定要遵循保管人与使用人分离、盖章前要审核确认或批准、盖章登记留底等基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五条罪犯服刑期满,监狱应当按期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书。第三十六条罪犯释放后,公安机关凭释放证明书办理户籍登记。第三十七条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
    2023-07-04
    108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如何规定释放的?
    一、刑事诉讼法如何规定释放的?释放的法律规定有:《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一百六十六条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第一百六十三条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第一百七十八条不起诉的决定,应当公开宣布,并且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不起诉人和他的所在单位。如果被不
    2023-11-11
    66人看过
  • 为什么被判死刑后无罪释放?
    1、死刑有哪些执行方式?缓期两年执行和死刑立即执行都属于死刑的范畴。死刑缓期执行,简称死缓,是对应当判处死刑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的刑罚制度。如果一个罪犯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说明其罪行不至于判处立即执行,即罪行还不是极其严重,因为我国刑法规定,只有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才可以使用死刑立即执行。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如果在二年的缓刑考验期内没有故意犯罪,注意,是故意犯罪,如果是过失犯罪是不需要执行死刑立即执行的,只有故意犯罪,并由缓期二年执行单位将材料报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呈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立即执行。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这里的故意犯罪
    2023-04-04
    291人看过
  • 刑事案件被无罪释放后会有什么后果
    若审判后无罪释放不会影响以后。无罪释放是没有案底的,不算有犯罪记录。人民法院认为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一、偷窃证据不足怎么办啊偷窃证据不足的,应当撤销案件;如果已经起诉的,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二、法定不起诉是否有案底法定不起诉没有案底。案底是一个人的犯罪记录,也被称为犯罪记录。涉嫌犯罪的刑事案件,经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不构
    2023-03-23
    315人看过
  • 刑拘释放判决的时间长短不确定
    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刑事案件办理程序规定中,即公安机关对被拘留人经过讯问发现不应当拘留的,必须立即释放,且应当通过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并发给释放证明。如果犯罪嫌疑人被拘留的,经过审查发现不存在犯罪事实等,应当予以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如果需要行政处理的,按规定对其进行处理或移送有关部门。刑拘释放证明是只有当天有效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刑事拘留的释放证明并不只是当天有效的,释放证明对本次释放行为有效,并不是按时间确定效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三十九条对于被依法释放的人,看守所根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的释放通知文书,办理释放手续。释放被羁押人,发给释放证明书。延长刑事拘留的条件拘留延长一至四日。
    2023-07-03
    242人看过
  • 有关刑事判决书的解释
    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对刑事案件审理终结,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法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书面决定,分为第一审刑事判决书和第二审刑事判决书。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就相关刑事案件宣告判决后,需要在五天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相关人民检察院。刑事判决书格式(1)标题和编号。标题分两行写明“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标题右下方写明编号,包括年度、法院简称、文书类别和号码。(2)公诉人身份。写明公诉人的姓名和职务。(3)被告人身份及基本情况。包括写清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和住址,何时因何问题被拘留、逮捕,是否在押。(4)辩护人栏。如辩护人是律师的,只需写明其姓名、工作单位和职业。如果辩护人是被告人的近亲属、监护人,除应写明其姓名和职务外,还应写明与被告人之间的关系。(5)案由。起诉情况及审理方式。写明案件是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还是自诉人提起自诉的;被告人姓名及
    2023-07-16
    133人看过
  • 刑诉法取保候审释放有什么规定?
    一、刑诉法取保候审释放有什么规定?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第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
    2023-06-03
    56人看过
  • 关于刑事诉讼法缓刑释放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内容都是刑事案件中的各项程序原则,包括对当事人的上诉、审判、缓刑、释放的时间和条件限制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司法机关的权威和法律的效力,那么关于刑事诉讼法缓刑释放的具体规定又有哪些呢?宣判缓刑后,非在押犯应立即释放,如果是在押犯,第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自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后一般是由当地司法局社区矫机构进行接收,并指定服刑人员按规定时间到住所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五十五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率的,不能立即执行。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即法院宣告缓刑以后,必须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
    2023-06-03
    355人看过
  • 刑事案件判决证据不足怎么释放人
    在公安机关侦查期间,证据不足的案子,公安机关可以直接释放人;如果是在检察起诉阶段发现证据不足,检察院可以做不起诉决定,然后要求公安机关放人。如果法院审判阶段认定为证据不足,可以判决无罪,然后释放。一、简述何为补充侦查?补充侦查有哪些种类?一、什么是补充侦查补充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案件中的部分事实情况作进一步调查﹑补充证据的一种诉讼活动。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8条﹑第140条和第165条的规定,补充侦查在程序上有三种,即审查批捕阶段的补充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和法庭审理阶段的补充侦查。关于审查批捕阶段的补充侦查,《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但六机关《规定》第27条对《刑事诉讼法》第68条的解释为人民检察院
    2023-04-01
    192人看过
  • 2022刑事申诉刑满释放期限有规定吗
    刑事申诉刑满释放期限有规定吗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对法院判决结果不服的,无论是否在执行刑期,还是刑期是否执行结束,都可以进行申诉,而对申诉的期限没有明确的规定。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第二百七十五条监狱和其他执行机关在刑罚执行中,如果认为判决有错误或者罪犯提出申诉,应当转请人民检察院或者原判人民法院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五十二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2022-10-15
    105人看过
  • 一审刑事判决书的解释是什么?
    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意思是: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终结后就刑事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判决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一审刑事判决是第一审人民法院依法对侦查、起诉、审理的刑事案件所作出的结论,人民法院制作的一审刑事有罪判决书,对被告人来说,是关系到生杀予夺、人身自由及政治权利等切身利害的决定书。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案号由哪些要素组成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案号由时间+地点简称+案件种类+审级+编号。这只是最基本的要素,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要有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还有根据相关法律和一些相关的具体事件进行轻微的调整或者改变。刑事判决书怎么写第一审刑事有罪判决书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组成。1、标题分两行写:在文书的上部正中写“人民法院”。判处涉外案件时,各级法院均应冠以中国的国名,字体比正文大些;在法院名称下一行正中写“刑事判决书”,字型要比正文大两号,以便醒目。值得注意的是:文种名称之前不加审级,也不加
    2023-07-05
    175人看过
  •  刑事拘留后的释放情况
    在被刑事拘留后,如果经过调查发现没有犯罪行为,则释放;如果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则释放;如果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则办理取保候审并释放;如果符合逮捕条件,但存在不适宜关押的法律情节,则办理监视居住手续并释放。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在被刑事拘留后,如果经过调查发现没有犯罪行为,则释放;如果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则释放;如果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则办理取保候审并释放;如果符合逮捕条件,但存在不适宜关押的法律情节,则办理监视居住手续并释放。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刑事拘留是一种强制措施而非刑事处罚手段。 素材中提到的不同强制措施如何处理?根据
    2023-08-19
    201人看过
  • 拘留后释放刑诉法的条款有什么
    拘留释放的条款如下:1、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2、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3、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一、看守所到检察院流程是怎样的从拘留所到检察
    2023-06-22
    161人看过
  • 释放刑诉法相关的规定有哪些?
    释放刑诉法的意思是刑事诉讼法的释放条件,在刑事诉讼法中有详细解析。以下就是我们释放刑诉法有哪些相关规定,释放被逮捕人的条件、依据及证明,使我们在法律上能通过正确的途径,更好地运用释放的手段,令被逮捕人尽快得到释放。首先,公安机关会视情况对其进行刑事拘留,三日提请检察院批捕,可以延长一至四日,检察院一般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如果是流窜作案、结伙作案或多次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批捕的时候可以延长至一个月,也就是说刑事拘留一般是十多天,最长是三十七天。逮捕后的侦查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如果是交通不便地区、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等可经省级检察院批准再延长二个月。对于可能判十年以下刑罚的嫌疑人,经省级检察院批准再延长二个月。也就是说,在公安阶段的时间一般是二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最长是八个月。然后,案件由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写出起诉意
    2023-02-26
    27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2022年刑事判决释放后罚金怎么办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3-13
      (一)自动缴纳。 这是指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犯罪分子能够按时、自觉、主动地缴纳全部罚金。自动缴纳是实现罚金的最主要方式。犯罪分子的亲属自愿代替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也应当允许。如果被判处主刑,这种悔罪表现可作为减刑的情节适当考虑。 (二)强制缴纳。 这是指人民法院规定的缴纳期限届满,有缴纳能力的犯罪分子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罚金,人民法院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强制犯罪分子缴纳。 (三)随时缴纳
    • 刑事判决生效后判立刻释放犯人犯罪有没有事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9
      是下达判决书后立即放人的,不需要等判决生效。
    • 2022年缓刑判决后就释放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22
      判决缓刑后,法院应当变更强制措施后或者释放被逮捕的被告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 被告人在押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释放。 被逮捕的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者予以释放: (一)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二)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
    • 缓刑当庭判决释放后,法院会怎么判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10
      宣判缓刑后,法院不会当庭释放被告人,必须等十天后判决书生效后,才能释放,因为检察院可能抗诉,被告人可能上诉。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第二百一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
    • 刑满释放后有没有补助,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16
      刑满释放后一般没有补助,但是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