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处罚标准是:数额较大或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一、窃电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窃电刑事立案标准是:多次窃电或者窃电价值较大的会达到立案标准。窃电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侵犯著作权罪的最新处罚标准是什么?
侵犯著作权罪的最新处罚标准为:犯罪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罪量刑主要考虑的是违法数额和犯罪情节。
三、抢夺罪怎么处罚?
抢夺罪的处罚标准如下:
1、犯抢夺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4、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263条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
受贿罪是利用影响力就被判处刑罚的吗
327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认定是怎样的,我爸爸利用工作的影响力参与受贿
297人看过
-
浅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疏漏
489人看过
-
影响力受贿罪认定标准简介
171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才立案?
244人看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罪与非罪的认定
393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认定与处罚,什么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特征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4一、什么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一)什么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概念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特征1、犯罪客体本罪的客体
-
如何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量刑标准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25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怎么认定?行为人的利用行为有双重性,即先利用了国家工作人员或者自己(主要指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对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影响,进而又利用了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利用影响力”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所规定之犯罪与其他贿赂犯罪的根本区别。行为人利用影响力,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获取或者索取财物,也严重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以及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条件是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12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规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根据2009年2月28日《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范围是什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怎样的?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11离退休人员可以成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特殊主体主要包括: (1)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 (2)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包括与在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和与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 (3)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原来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但在实施利用影响力贿赂时,已经实际丧失了原有职务,如离休、退休、辞职、辞退等。 《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
受贿罪利用影响力罪立案标准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301、犯罪对象:本罪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诚信和合法性。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客观方面是利用影响力,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受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受托人财物或者收受受托人财物。3、犯罪主体: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关系密切的人,但不包括单位。4、犯罪主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