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有多长时间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1 19:23:01 355 人看过

行政诉讼时效一般是六个月。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诉讼时效特别规定

行政诉讼时效有什么特别规定

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时效的特征规定包括不动产的案件起诉时效为二十年,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时效为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2日 05: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诉讼时效相关文章
  • 健康权诉讼时效多长时间,诉讼时效的意义
    一、健康权诉讼时效多长时间健康权的诉讼时效为3年。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我国民法典规定了普通诉讼时效。即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3年。如人身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但不管是普通,例外,还是特别民事诉讼时效最高不得超过20年。超过20年,法院不予保护。二、诉讼时效的意义诉讼时效的意义有:1.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保护交易安全。时效制度以强制性规范指明法律对民事权利的保护期限,可以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久远债务对现实经济秩序的冲击,因而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2.便利法院的审判工作。司法机关裁判案件须以证据证明的法律事实为依据,而证据是以一定方式存在于客观世界的。如果经过的时间太长,则当事人难以就自己的主张举证,司法机关也难以确认案件事实。确立时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时效制度可以促使权利人
    2023-06-27
    283人看过
  • 借条的诉讼时效有多长,借条有多长诉讼时效
    一、借条的诉讼时效有多长借条的诉讼时效具体如下:1、借条的有效期是指借条的诉讼时效,借条的诉讼时效不影响借条本身的效力。只要是合法签订的真实有效的借条无论多久,借条本身都是有效的。时间只是确保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是否会得到法律的保护问题。关于借条的诉讼时效,与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一样要看是否约定了还款时间,如果写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两年。如果没有约定归还时间,则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2、借条超出了诉讼时效(1)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尽量考虑通过友好协商,促进当事人双方就原借条、欠条达成的还款协议。如果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该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该还款协议应受法律保护。(2)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当事人双方无法协商的,债权人一方可以考虑向对方发出催收到期款项通知单。如果债务人在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
    2024-01-27
    176人看过
  •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多长时间起诉有效
    有关民间借贷纠纷,根据法律规定,其诉讼时效应一般设定为三年。自法律规定三年期间开始后,债权人便有权通过法律途径对债务人提出偿还债务的诉求。在此过程中,诉讼时效的计算通常以权利人明确知晓或理应可以得知自身权益受损及债务人到期未清偿债务时算起。若双方当事人曾就偿还债务的期限进行过明确约定,那么诉讼时效将自该约定还款期限到期之日起开始计算;反之,如未有此类明确约定,则诉讼时效将会自债权人首次主张权力之日开始计算。然而需注意的是,如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出现诸如时效暂停、持续等特殊情况,诉讼时效的计算方式也可能因此而产生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
    2024-08-13
    150人看过
  • 行政复议到行政诉讼中间有多长时间
    一、行政复议到行政诉讼中间有多长时间1.行政复议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或者在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而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这一时间限制是法律明确规定的,确保了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间的衔接。二、复议诉讼性质差异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1.行政复议是由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属于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纠正机制,本质上仍属于行政行为。2.而行政诉讼则是由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属于司法行为。三、复议诉讼程序对比1.受案范围:(1)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相对广泛,包括行政机关的所有具体行政行为,以及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如“红头文件”。(2)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则受到法律的明确限制,比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要窄。2.提起时间及方式:(1)行政复议的提起时间为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除非法律
    2024-04-17
    141人看过
  • 行政诉讼最长能延长多长时间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如果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后可以延长,但能延长多长时间没有具体规定。一、案件起诉多长时间开庭案件起诉立案后多长时间开庭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对民事案件从立案之日起什么时候审结有相关的规定: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二、法院抚养权诉讼多久可以判决法律没有规定法院在开庭多久之后做出判决,只规定一审、二审应当在多长时间之内审完。作为一审案件,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应当在三个月之内审结;如果适用普通程序,应当在六个月之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
    2023-06-21
    462人看过
  • 多长时间内提出行政诉讼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申请了复议的,在收到复议决定书15天内提起行政诉讼,如果直接起诉的,在行政决定作出6个月内提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条件1、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特定情况下,行政赔偿调解书也可以成为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对象。2、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法定理由: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主要证据不足;
    2023-03-28
    79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上诉的时间最长是多久?
    《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行政诉讼法定最长诉讼时效是多久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为二十年。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
    2023-08-13
    133人看过
  • 行政处罚后多长时间诉讼
    行政处罚后若是直接诉讼的期限是六个月。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处罚后多长时间诉讼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n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
    2022-07-16
    432人看过
  •  诉讼时效期间是多长时间?
    诉讼时效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超过二十年的将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这里所指的诉讼时效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而非针对特定情况的时效。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可以延期吗?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不得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也会届满。因此,诉讼时效期间不能延期,当事人应根据诉讼时效期间及时起诉。诉讼时效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但也是诉讼程序中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在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3-10-16
    384人看过
  • 民事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民事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
    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最长的时效是二十年,其中最长时效是例外。民事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被侵权之事和侵权人之日,因此这需要权利人及时行权。一、民事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最长的时效是二十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二、民事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民事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及义务人之日。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在民事审判实践中,通常有以下几种诉讼时效起算点:1.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以期限届满之日作为诉讼时效的起算点;2.没有履行
    2023-06-30
    207人看过
  • 行政诉讼最长时效是多少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土地证行政诉讼时效是多久土地证无效行政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行政处罚不服行政诉讼期限如何算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
    2023-03-21
    212人看过
  • 行政诉讼时长
    具体行政行为
    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先行政复议后行政诉讼是指,在某些案件情况下,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也叫复议前置。复议前置的案件包括对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不服或者对勘定、调整或者征收土地的决定不服等情形。《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023-07-04
    95人看过
  • 债权多长时间诉讼时效
    法律综合知识
    一、债权多长时间诉讼时效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债权债务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所以其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对于该权利也不再予以保护,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二、债权诉讼时效是怎么的债的诉讼时效具体如下:1、明确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是从还款日期到期后的第二天起算,如果债权人在三年之内没有催告债务人,就丧失胜诉权。2、没有写明还款日期的,根据司法实践的经验,确定没有写明还款期起的借条的诉讼时效期间的
    2024-04-12
    241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一审后多长时间上诉
    一、行政诉讼一审后多长时间上诉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对一审行政诉讼结果不服的,可以收到判决书15天内向法院提起上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第八十六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不开庭审理。二、行政诉讼上诉的条件上诉是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诉讼行为。与刑事诉讼不同,当事人上诉是行政诉讼引起第二审程序发生的唯一动因。当事人行使上诉权,提起上
    2023-06-02
    316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诉讼时效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有效期是多久行政诉讼的有效诉讼期是多长时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1-24
      行政诉讼的有效诉讼期限一般为六个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直接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六个月内提起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先申请复议再起诉的,有效诉讼期限为十五日。
    • 行政诉讼直接起诉有多长的诉讼时效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4
      当事人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有六个月的诉讼时效,从行政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算起;如果不是直接起诉的,则有十五日的诉讼时效,从相对人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限届满之日算起。
    • 行政诉讼时效期限是多长时间行政诉讼期限的计算
      江苏在线咨询 2021-10-29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房地产诉讼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20年以上,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5年以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行政诉讼多长时间内提起诉讼?
      澳门在线咨询 2021-11-24
      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六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有效;当事人已经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或者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在十五日内提起行政诉讼有效。
    • 多长时间的诉讼时效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15
      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 2、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