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精神赔偿金标准是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及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和受理该离婚诉讼法院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最高并没有最高数额的规定。
一、离婚精神赔偿金标准是什么
离婚精神赔偿金标准是: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2.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及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5.受理该离婚诉讼法院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离婚精神赔偿金标准,目前我国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法院一般会从加害人的过错程度、无过错方的受损程度等方面来进行考量。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如果夫妻一方有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且另一方不存在任何过错的,无过错一方就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二、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最高是多少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最高并没有最高数额的规定,确定离婚损害赔偿金的数额时,应该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因素:过错方实施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无过错方对离婚是否有可归责的过错。过错方的经济支付能力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三、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是怎么计算的
关于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法院判案一般从以下几点进行综合考虑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所以离婚案件的精神赔偿数额都是有所不同的。
1.过错方的过错程度。
2.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
3.损害结果的严重程度。
4.过错方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5.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6.过错方的具体情况以及事后态度。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最高是多少,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是怎么计算的
369人看过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金应该要多少,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什么标准确定呢
82人看过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赔多少,离婚赔偿金赔多少
470人看过
-
精神病人离婚赔偿金数额是多少?
455人看过
-
精神损失费赔偿最高多少,精神损害赔偿金可继承吗
233人看过
-
怎样要求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哪些的样确定离婚精神赔偿数额
383人看过
-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最高是多少,2023最新规定是什么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15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最高并没有最高数额的规定,确定离婚损害赔偿金的数额时,应该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因素:过错方实施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无过错方对离婚是否有可归责的过错。过错方的经济支付能力等。
-
离婚损害赔偿标准,离婚损害精神赔偿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21最高人民法院《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提出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六个确定因素: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这六个因素具体运用到婚姻家庭领域,我们的法官的一般做法是根据过错方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对受害人造
-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与范围,家暴离婚精神赔偿多少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05依据法律规定,家暴导致受害者的损害赔偿,属于民事赔偿。因家暴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才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多少的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的。是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具体数额,原则上不超过依照国家赔偿法第33条、第34条所确定的人身自由赔偿金、生命健康赔偿金总额的35%,最低不少于1000元。如果
-
离婚赔偿多少精神损害青海在线咨询 2022-06-02确定了该给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那么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是多少呢,法律并没有在具体数额上予以规定。法院判案一般从以下几点进行综合考虑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所以离婚案件的精神赔偿数额都是有所不同的。 (一)过错方的过错程度 (二)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 (三)损害结果的严重程度 (四)过错方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五)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六)过错方的具体情况以及事后态度 (七)其他情况离婚精神损害赔
-
怎样要求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怎样确定离婚精神赔偿数额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05离婚损害赔偿应当在离婚时提出,如果是协议离婚或者无过错方式被告的,也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提出。根据下列因素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