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仲裁胜诉后未能获得工资怎么办理
劳动仲裁也拿不到工资,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劳动仲裁裁决书出来后,在有关工资的劳动裁决确定的履行期限到期后,如果公司未到法院起诉,此时,该裁决书即为生效,公司仍不发工资,不履行裁决书确定的相关义务,劳动者可以向基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劳动仲裁胜诉后未能获得工资申请强制执行需要的材料
劳动仲裁完申请强制执行需要的材料如下:
1.仲裁裁决书原件及复印件:证明已经经过劳动仲裁程序,且仲裁结果已经生效。
2.被执行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原件及复印件:包括被执行人的身份证、营业执照等,用于证明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
3.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包括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等,用于证明申请执行人的身份信息。
4.申请执行书:需要填写完整的申请执行书,并注明申请执行的法律依据和事实。
5.其他相关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提交其他相关材料,例如财产保全申请书、证据材料等。
三、劳动仲裁胜诉后未能获得工资强制执行多久结束
一般是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劳动仲裁调解书或者裁决书生效后,当事人未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在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六章 执 行 第六十三条 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注:经北大法宝编辑团队核实,本条引用的《民事诉讼法》(2017修正)“第二百一十三条第二款”应为“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二款”】
-
劳动合同未签,劳动仲裁能取得胜利
225人看过
-
劳动仲裁胜诉,却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怎么办?
158人看过
-
劳动仲裁案胜诉,但财产未得到执行,怎么办?
451人看过
-
工伤仲裁后未能获得赔偿,应该怎么办?
76人看过
-
仲裁裁决胜利后,员工能获得多少赔偿?
87人看过
-
去劳动局劳动仲裁胜诉后怎么撤销劳动仲裁
65人看过
-
劳动仲裁裁决胜诉后,劳动者未获得相应工资的解决途径浙江在线咨询 2025-01-01劳动者如果未能按时获得劳动报酬,可以请求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大队将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劳动者可以提出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时间、休息日或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
-
未签订劳动合同申请劳动仲裁能获得胜利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4-12-19在尚未签订明确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通过劳动仲裁可以得到认可和成功。在此过程中,劳动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证明劳动关系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例如记录打卡时间、发放薪资的流水等。如果企业未能正式签署劳动合同,实际上已经构成了违法行为。企业应向受雇员工支付相应的赔偿金,如果劳动者提起仲裁,他们无疑将获得胜利。
-
劳动仲裁胜诉后未解决劳动纠纷能上诉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5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地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仲裁的专门机构。 2.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争,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3劳动者对一裁终局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_裁决书之日起15日向人民法院诉。而用工单位对一裁终局的仲裁裁决,不能再向法院起诉,也不能申请再次仲裁,但在具备法定情形时,用人单位可以
-
劳动仲裁获胜,劳动者在劳动仲裁过程中获得支持,单位能否先予执行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3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如果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且劳动者本人生活困难的,可以申请法院先予执行。但因为劳动争议正在审理中,如果劳动者无证据证明本人生活困难或者法院经审查双方权利义务尚不明确的,法院不会准许先予执行的申请。《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二)追索劳动报酬的;(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
-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工资差额仲裁能胜诉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在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或应当续签劳动合同之日起; 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且未按月支付二倍工资差额时,劳动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自此开始逐月计算一年仲裁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