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根据借贷事实进行认定,继而判决。出借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但是,如果民间借贷的债务人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后,有能力履行而故意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有可能触犯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罪,这种情形就有可能会判刑。
一、借贷关系中,债权人债务人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
一、债权人的权利主要有:
1、债权人代位权;
2、免除债务权;
3、债权转让权;
4、撤销权。
二、债权人的义务。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
债权人及时收取货款,质量担保,通告、协助、保密等随附义务,这个要根据合同性质或合同约定来具体看债权人的义务。
三、债务人的权利有:
(1)有权要求贷款方按照合同规定,取得约定数额的货币;
(2)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3)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日期届满之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
四、借款人的义务有:
(1)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使用贷款,不得随意改变用途;
(2)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向贷款人定期提供有关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
(3)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4)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向贷款人返还贷款并支付利息(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5)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
二、借款合同没有约定利息还能主张利息吗?
未约定利息的民间借贷,债权人不能在要求还款时向债务人索要利息。如果借款时约定了还款期限,或者虽然没有约定还款期限,但是债权人已经催告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还款的,债务人过了期限仍不还款,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支付逾期还款的利息。公民之间的无息借款,有约定偿还期限而借款人不按期偿还,或者未约定偿还期限但经出借人催告后,借款人仍不偿还的,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应当予以准许。
-
民间借贷是虚假民间借贷的法院如何判决
384人看过
-
民间借贷判决后可以上诉吗,起诉多长时间判决
491人看过
-
民间借贷如何选择起诉地点
182人看过
-
如何走民间借贷的起诉程序
60人看过
-
民间借贷没有合同如何起诉
449人看过
-
解决民间借贷起诉的方法
367人看过
债权转让也叫债权让与,是指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享有的债权全部或者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债权转让是债的关系主体变更的一种形式,它是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情况下,通过协议将债的关系中的债权人进行变更。... 更多>
-
民间借贷起诉法院怎么判决民间借贷案件新疆在线咨询 2023-10-15法院根据借贷事实进行认定,继而判决。出借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但是,如果民间借贷的债务人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后,有能力履行而故意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有可能触犯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罪,这种情形就有可能会判刑。
-
起诉民间借贷多长时间能判决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12民间借贷起诉后采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从法院立案到最终作出判决的时间一般是在6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9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176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
民间借贷的判决起诉需要多久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11民间借贷起诉后采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从法院立案到最终作出判决的时间一般是在6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9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176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
民间借贷诈骗判决后撤诉还能起诉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12-04民间借贷判决撤诉还能起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七项的规定不予受理。
-
民间借贷判决书执行时间如何规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3-04-06法院是司法机关,不存在行政不作为的问题,案件的审理期限是从受理的时候开始计算的,一般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1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在具备法定的情况下,经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