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本身的国际性使国际合作成为了必然。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形式很多,但最主要的合作方式还是各国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即国际行政合作。本文从三个方面,即环境国际行政合作的制度性基础、现行合作机制、合作机制中的问题,对国际环境保护行政合作机制进行全面的分析。【英文摘要】Contriessholdcooperatewitheachotherinresolvingtheproblem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Therearedifferentformsofinternationalcooperationintheproblem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btthemainoneistheinternationalcooperationbetweengovernments(internationaladministrativecooperation).Intheisse,theathordiscssesthreeproblems:thebaseofinternationaladministrativecooperation,thesystemofinternationaladministrativecooperation,andthedeficienciesofinternationaladministrativecooperation.【关键词】环境保护;国际行政合作;国际环境公约【英文关键词】theproblem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ternationaladministrativecooperation;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treaty【写作年份】2008年【正文】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一些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问题越来越严重,经济空前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危机,人口过度增长、臭氧层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紧缺、石油资源紧缺、生物物种锐减、核污染、外空间污染等问题的出现给世界敲响了警钟。全球环境的恶化逐步侵蚀着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长此以往人类社会必将走向灭亡。各国也逐渐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地颁布法律法规严格限制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科学技术创新采用环保型和节约型的生产模式,但是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仅仅靠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比如说臭氧层破坏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等都需要世界各国甚至每一个人类个体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可以说,环境问题本身的国际性使国际合作成为了必然。所谓国际合作是指跨国的合作,包括来自不同国家国民间的合作、不同国家政府及其机构间的合作、一国政府同国际组织间的合作、不同的国际组织间的合作以及一国国民同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等。本文所研究的国际环境保护行政合作,主要是指各国行政机构之间、各国行政机构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政府间国际组织之间就资源环境问题进行的合作、协调和互助活动。一、国际环境保护行政合作的制度性基础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和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对国际合作的原则性问题进行了规定,但是从性质上看这两个文件没有国际法的效力,对联合国各成员国没有拘束力。关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机制的规定主要是体现在一些专门的国际公约中,其中多边公约主要有:1954年《防止海洋石油污染公约》、1969年《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1972年《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公约》、1973年《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1979年《野生动植物迁徙物种保护公约》、1985年《臭氧层保护公约》及其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议定书》、1989年《控制有毒废物及其处置的越境转移公约》、1992年《生物多样化公约》、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1997年《京都议定书》等。另外还有一些区域性条约和双边条约,比如1978年《亚马逊河合作条约》、欧盟的1986年《单一欧洲法令》、1993年《北美环境合作协议》、1978年《美国和加拿大间大湖水质协定》及其1983年议定书等。上述国际组织的决议和宣言为国际行政合作提供了原则性的规定,专题的多边条约、区域性条约和双边条约为国际行政合作提供了专门性的规定。从具体规定中也可抽象出关于国际环境保护行政合作的一般性原则。
-
国际环境污染的法律问题研究
406人看过
-
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82人看过
-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424人看过
-
农村环境政策研究
71人看过
-
司法鉴定制度运行环境研究
404人看过
-
关于我国环境税法律制度研究
462人看过
船舶是需要进行登记的,根据我国的法律,下列船舶应当进行登记: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住所或者主要营业所的中国公民的船舶。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设立的主要营业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法人的船舶。但是,在该法人的注册资本中有外... 更多>
-
环境保护行政赔偿不服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15本案属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对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受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和1992年1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国家环保局请示的答复中都明确指出,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引起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赔偿纠纷所做的处理,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而且是民事纠纷当事人之
-
噪声污染受环境保护法保障吗?环保法中行政制裁?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29可以要求环保局履行对噪声的管理和监督义务,可以投诉! 我国现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有环境行政处分和环境行政处罚。[2] 环境行政处分指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依照有关法规或内部规章对实施了环境违法行为的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和违纪行为所作出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它又被称为纪律处分。 环境行政处分的依据主要是国家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的
-
环境给造成很大破坏了,环境保护行政制裁怎样判刑呢?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30一、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处罚决定。 二、案件办理过程中的听证、公告、监测、鉴定、送达等时间不计入期限。 三、《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第五十五条【作出处罚决定的时限】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的3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 四、案件办理过程中听证、公告、监测、鉴定、送达等时间不计入期限。 五、环境行政处分和环境行政处罚虽然都是环境行政主体所作的制裁行为,但两者从
-
环境保护行政强制执行员代履行可以追偿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3-10-30在履行之后可以向被执行人追偿,行政强制执行的措施包括代履行,执行罚和直接强制,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政处罚的决定作出之后,当事人未按规定履行义务的,行政机构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代为履行义务。
-
我国环境刑事责任的追究机制中对环境的惩罚有哪些呢?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9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