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招应对预付式消费陷阱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9:51:37 293 人看过

预付式消费方便实惠,却暗藏诸多消费陷阱。为此,天津开发区消协首次以研讨会的方式,邀请7个社区30多位居民、律师以及政府相关人员共同出招,最终形成使用规范合同文本,用担保降低风险,提高市场准入等6大招式,预防消费陷阱。

开发区消协工作人员透露,近年来预付式消费投诉日渐增多,行业从美容美发、健身逐步蔓延到洗车、培训、百货商场等领域。从目前受理的消费投诉情况看,涉及金额最多的一个商家人去楼空后,共卷走了100多万元。而消费者个人遭遇预付式消费陷阱的,最高涉及金额近10万元。如何对付预付式消费陷阱,开发区消协组织了预付式消费的风险防范研讨会。来自开发区7个社区的30余名居民代表、来自律师事务所的4名律师代表以及工商开发分局、城市管理局、司法局工作人员各抒己见。

经过整理,昨天,各方代表意见被总结成6大招式。第一招,加快社会诚信体制建设,让失信经营者无生存空间,一定时间内失信经营者无法再开店、租房、找工作。第二招,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让随时有人走楼空风险的小作坊尽快出局。第三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监管有法可依,届时可以让银行或行政部门对商家进行账户监管,防止商家卷款逃跑。第四招,完善合同文本,明确权利义务。呼吁政府出台有关预付式消费的示范文本,明确服务标准、有效期限、消费范围、优惠幅度、退款条件及折扣、售后服务、违约责任、终止服务、转让等内容。第五招,通过行业协会担保、银行担保、第三方担保的担保方式降低风险,即便是商家人去楼空,消费者也有地方讨说法。第六招,消费者提高警惕,慎重选择预付式消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3日 02: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律师事务所相关文章
  • 老板卷款跑路预付消费成圈钱陷阱
    2013年6月初,家住新昌城东新村的吴女士准备到她常去的某理发店消费,不料该店已经换了老板,她之前在该理发店所办理的会员卡无法使用。吴女士顿时傻了眼:我去年刚充了1500元,卡里面还有1248元,怎么老板说跑就跑了,钱都还没退呢。她当即向新昌县消保委城东办事处进行投诉。接诉后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解,原来该跑路的老板在新昌城内开设了三家连锁理发店,最早的一家是2004年开设的,由于时间较长老顾客不少,很多人都办理了会员卡,初步了解未退还的预付金额可能数额较大。而现在在同一地址上开设的理发店与这名跑路老板则是毫无关系。工作人员根据登记注册时留下的号码进行了联系,也无法联系到原来的老板。由于找不到店主,消保委工作人员无法为吴女士挽回损失,只能建议吴女士尽快报警。
    2023-06-07
    157人看过
  • 年夜饭消费“陷阱”多消协警示巧应对
    春节临近,一些城市的大中型酒店年夜饭预订爆满。辽宁省鞍山市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警示称,年夜饭消费近年频发饭菜以次充好,缺斤少两,没有预先告知而对水、餐巾纸等收费,服务打折扣、上菜速度慢等问题,市民应多加注意。半个月前,鞍山市民老许预订了一桌年夜饭,当时仅是口头协议,交了200元定金。谁知一周后,饭店通知他说,最近菜价涨得厉害,之前约定好的餐费价格要涨三成。老许不同意加价,但饭店称,如不接受涨价就算主动放弃,定金也不能退。老许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但因为没有书面约定餐费,没能维权成功。鞍山市消费者协会经走访了解到,年夜饭消费很多都规定了诸如订餐要交押金,必须在3小时内吃完,大桌最低消费3000元等限制条件,此外还有禁止自带酒水、菜价之外加收服务费等门槛。很多市民对此并不了解,结果年夜饭吃出了尴尬、吃出了纠纷、吃出了怨气。因此,消协提醒年夜饭消费应做如下准备:一是明确饭店资质,最好选择有一定信誉度的
    2023-06-07
    371人看过
  • 应对二手房买卖陷阱妙招
    二手房买卖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第一次买房的人往往摸不着头脑,不晓得如何应对。我们找来律师为大家讲解面对陷阱的应对方法。1.卖房者非房主,卖房人与产权证所有人不一致。对策:购房人可到房管局产权登记部门查询,如卖房者非该二手房的产权人,购房人应立即中止交易,因为其中可能存在欺诈。即使不是欺诈,购房人能否取得产权也存在风险。2.卖房人是共有人之一,且未得到其他共有人的同意。对策:要求该卖房人出具其他共有人同意出卖的证明。如果卖房人为已婚,买卖行为还需取得其配偶的确认。3.卖房者只是使用权人,而无产权。对策:只要卖房人未取得完全产权,交易都不可信。4.房产上存有法律不允许自由转让或者禁止转让的障碍。对策:如该二手房已被查封或者抵押,则可在解封或消除抵押负担后,方可与之交易。5.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后,卖房人又将该房转卖他人,并且办理了过户手续,致使先前的买卖合同无法履行。对策:预告登记是避免这一
    2023-04-22
    180人看过
  • 低价旅游消费陷阱怎么预防
    近日,央-视某栏目曝光了低价游背后隐藏的“消费陷阱”,许多旅行社借着低价的名义,与导游、导购联手使诈,致使一大批消费者上当受骗,维权的道路也变得艰难。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对于出行游玩的需求与愿望也愈加强烈,旅游市场的发展也随之蒸蒸日上,据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的旅行社数量已高达27072家,并且这个数字在不断增加,各个旅行社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市场,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非法合作的较量,因此“低价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一些旅行社抢占旅游市场的“法宝”,那么低价游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笔者来给大家分析一番。诚然,“低价游”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很划算的,他们能以优惠的价格就享受到同样的出行乐趣,何乐而不为?即使这是商家的一种薄利多销的营销方式,但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是合乎情理的,本身并没有任何过错,合理、理性的低价游还是值得人们去倡导的。但其中的
    2023-04-21
    279人看过
  • 聚焦消费陷阱
    显失公平
    买房是幸福的,买房又是痛苦的。当面对合同,多数买房人一如败军之将,站在谈判桌前只有签字画押的份,毫无商榷讨论权之时,人们不禁困惑:在号称“公平”的市场经济中,购房合同何以能如此霸道?律师许松的两次购房经历,凸现“市场失灵”下的公道不行。“2002年6月,朋友买房,托我帮忙把把合同关。按道理,像房产这样的大宗交易,开发商应该提前几天给买房人看合同。但事实上,买房人在付款签约的时候才看到具体条款。我如约赶到售楼处,售楼先生递过一式7份合同,虽是上海市房地局统一监制的标准预售合同,但一些原本由双方约定的空白条款,全让开发商给填上了。售楼先生翻开合同,往我面前一摊,说:‘签字吧。’上百万元的买卖,怎能看都没看就让签字?我坚持先看条款。“我逐一阅读条款,那才叫显失公平。譬如关乎物业根本的小区平面图,虽然标准合同在提示条款里明定,开发商不得擅自变更,但利用补充条款,开发商将这一条架空,开发商在合同附件
    2023-06-07
    380人看过
  • 茶叶消费陷阱
    消费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茶商求利心切,在销售时布下陷阱,再加上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懂其中门道,难免上当受骗。为此,记者列举出买茶中常见的四种消费陷阱,并请专家指点迷津.陷阱1免费茶盛情难却现在,很多茶商在卖茶的时候,都会推出让顾客免费品尝的服务。但顾客王先生对记者说:免费品茶是未买茶叶先欠人情。如果喝了半天最后还是不买,商家立马会拉下脸来,在这样尴尬的心境下,还讲什么货比三家?专家支招:消费者最好不要随意进入商家的茶室品茶,也可以事先向商家提出交品茶费。在马连道茶叶街南口,某茶城负责人马武告诉记者,为了消除免费品茶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压力,他们开始打破买茶免费品尝的行规,茶叶论克销售品尝,尽管这种收费只是象征性的。这样,消费者只需几分钱几毛钱买两三克茶叶,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敞开品茶了,甚至品尝售价两三千元的极品茶叶也不过一两块钱。陷阱2化妆茶中看不中喝根据绿茶制作的国家标准,绿茶不得着色,不得添加任
    2023-06-07
    186人看过
  • 网络消费三大陷阱:色情陷阱购物陷阱与感情陷阱
    南方网讯山东省消协发布今年第十号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避免滑入网络消费陷阱。据悉,网络消费陷阱主要有色情话费陷阱、购物陷阱、感情陷阱等。色情话费陷阱。目前出现了一种依托色情网站的恶意拨号软件,用户在浏览该网页时会受到诱惑而下载运行,此时配有“猫”(调制解调器)的电脑会自动拨打国际长途,给用户造成巨额话费;某些网站以色情为诱饵在消费者查看一些资料和图片时要求输入手机号码,消费者盲目输入,将会带来经济损失。据调查,设置色情话费陷阱的公司多来自圭亚那、爱尔兰、乌拉圭、所罗门、鲁阿图等国家和地区。购物陷阱。据投诉,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的食品有的已过保质期、vcd盘放不出声音、化妆品是伪劣产品,还有的网页上所标注的商品与消费者购得的实物不符。例如,李小姐在某网站看到一部数码相机,经网上竞拍购得,按指定账号汇去足额的购物款。20天过去了,李小姐未收到照相机,汇出的购物款也石沉大海。感情陷阱。不少人热衷于网上
    2023-06-07
    303人看过
  • 商场促销陷阱多消费者应理性对待
    笔者从广东省工商局的网站获悉,对商场的促销投诉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大幅上升,而且主要是集中在节日促销手段上。对此,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应谨慎对待商家促销活动。据笔者了解商家节日促销主要有以下几总种:一、蜕皮包市民刘先生向笔者反映,黄金周的第一天,他在一家商场花了400元买了一个原价600元的皮包,当时由于是促销活动,还送了刘先生一个钱包。前几天,刘先生提着这个皮包淋了两次雨,但是把皮包晾干以后,他发现刚买的这个皮包竟然有蜕皮的现象。由于刚买一个多星期,于是刘先生带着皮包和收据来到商场,要求退货,但商家告诉他,由于他买的这个包是促销产品,而且已经过了一个星期,不能给他退货,只能给他换。等他答应换皮包的时候,商家却告诉他,他买的这个包的款式已经没有了,要换别的产品,而且价格不能够低于现在这个皮包。刘先生当时想能够换个别的包总比这个蜕皮的好,于是他挑了个500元的包,补给了商家100元。等刘先生拿着
    2023-06-07
    469人看过
  • 保健消费老年消费陷阱
    市消协近日发布老年消费警示,提醒老年消费者警惕免费看病、义务诊断陷阱。市消协对相关投诉分析后发现,一些不良企业利用老年人对自身健康十分关注、对医疗保健要求十分迫切的心理和医疗知识比较缺乏、防范意识不强的弱点,巧妙设置种种陷阱,骗取老年消费者钱财。其基本模式为:采用租赁场地开展现场健康宣传的方式,冒用专家、名医名义进行义务诊断、免费看病,故意夸大或捏造病情吓唬老年消费者,在骗取老年消费者信任后向其推荐实为保健食品的高价药品或邀请老年消费者参加各项高额费用的养生活动。最终,老年消费者接受治疗或保健后,大多病情并无减轻,甚至没病反而治出病来。此类投诉除少数经消协调解能获得退赔外,多数结果为老年消费者受骗后遂遭遇所谓专家名医携款潜逃,退货无门。为此,市消协发布三点警示,提醒老年消费者:一要相信科学,选择正规渠道体检或就医,不要病急乱投医,不盲目买药,不轻信游医诱导,摒弃花钱买健康的错误观念;二是购
    2023-06-07
    65人看过
  • “零负团费”消费陷阱
    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服务警示,一些没有旅游经营权限的网站打着团购旗号,经营涉嫌零负团费旅游产品,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记者调查发现,本市大型旅游企业几乎都没有参与旅游团购。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团购因其低价、便捷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但随之各种消费投诉也呈高发趋势。该负责人表示,日前,某团购网站发布一条旅游团购信息,网付仅228元,到旅行社另付380元,就可享有原价2760元的浪漫海南五天四夜三星品质双人游贵宾券,外加10万元旅行社责任险。但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调查,承办该团购的旅行社从未印制或授权过发售旅游产品抵用券,该团购网站也没有经营旅游业务的资质。这种所谓团购,实际上就是已被严禁的零负团费产品,消费者很可能会图一时便宜而遭受更多的经济损失。该负责人说。记者调查发现,旅游团购与旅行社或者专业旅游网站报名不同,一般是发帖招集、报名、收钱,没有发票、保险,也不签订旅游合同。一旦发生
    2023-06-07
    217人看过
  • 消费陷阱大揭秘
    购物买200元送100元,你想不想买?花600元到泰国玩8天,你想不想去?免费美容你想不想做?某一天,你突然被告知中大奖了,你想不想要?眼下,诸如此类的好事似乎越来越多,但实际上,这些好事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又一个的陷阱。消委会将近年来受理的有关投诉中涉及好事陷阱分析后发现,这些陷阱主要反映在以下六个方面:陷阱一:放长线,掉大鱼。相关实例:前不久,成都市消费者王女士反映,她在成都市中心一家大型商场购物时得到了200元礼金券。当她再次前去消费时才发现,礼金券的使用有很多的限制,其中一条就是每消费50元才能抵扣5元的礼金券。近年来,不少商场推出买100送100或者类似的促销活动。采取赠送或返还礼金券、代币券等手段钓住消费者,其动机就是想将冲动的消费者引入循环消费的圈套。陷阱二:赔本赚吆喝。相关实例:一些商家为吸引消费者,增加销售额而实行特价销售,让利消费者,但有相当一部分商家却滥用特价招牌,欺骗顾
    2023-06-07
    381人看过
  • 美容院消费陷阱
    美容院违规祛斑的风波还未平息时,又有一位消费者向我们反映,自己在沙市一家美容院办卡消费,却遭遇了被转卡、被消费、被忽悠等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张女士是沙市北京路一家美容院的老顾客。今年2月底,美容院的美容师反复劝说张女士购买他们正在推广的新产品。当时张女士在美容院使用的是一款叫MATIS的产品,所以她拒绝了。经不住美容院的反复劝,又是赠送服务,又是赠送产品,还主动提出转卡,让张女士很难开口拒绝,有些被动地的接受了转卡。张女士又在美容院预存了2800多元,共计花了5600元正式成为了新产品——恩地的用户。但她没想到的是,这款产品让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对于张女士的反馈,美容院解释这是更换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建议她多用营养液和脂质。张女士接受了美容院的说法,但两个月后的回访让她有些不舒服了。使用了两个月后的产品,却说配错了,还让她继续购买,张女士觉得自己被忽悠了。对
    2023-06-07
    481人看过
  • 模糊付款方式陷阱
    买卖合同应对付款流程及交易中各项事项作出明确、具体约定。履行过程中常常由于某笔款项的支付时间不明,或付款时间与过户时间等的先后顺序不明而产生纠纷,受损失的一方因为当初与对方未订有明确条款而只能自认倒霉。如何选择购房付款方式付款方式分为一次性付款或者银行按揭贷款分期付款。购房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财力情况,合理选择购房付款方式。住房贷款有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和组合贷款三种,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会在办理贷款的同时要求办理房产保险。如果购房者收入颇丰,手头宽裕,又有足够的购房款,那么,采取一次性付款的方式是比较合算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分期付款,采用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缓解资金上的压力,使普通消费者购房成为可能。以上是关于“购房付款方式如何选择”和“购房付款方式如何选择”两个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在生活中,有不少朋友在选择买房的付款方式上不太重视,结果不是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就是支付了
    2023-08-12
    156人看过
  • 汽车市场消费陷阱
    案例1: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混乱损害消费者正当权益消费者颜先生2008年11月初发生交通事故,于当月28日将理赔资料交到某保险公司常德路营业厅。时过半年,未收到理赔款,多次致电该保险闵行支公司均无反应。经调查,该营业厅与支公司在财务往来上有一点问题,有些款项一直未入支公司的帐,这位消费者的保费还未交上来,所以致使公司一直没有赔付。点评:消费者买保险,就是为了在事故发生时得到及时的赔付。由于保险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原因,使得消费者的正常赔付受到影响,无疑对于保险公司的声誉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同时,对于保险公司的内部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案例3:隔热膜变成吸热膜暴利竟达10倍消费者邓先生年初买了辆新车,在赠送的一套大礼包中包括一套价值3000元的汽车隔热防爆膜。不久后,邓先生开车出去办事,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时,挡风玻璃突然发生爆炸,差点酿成惨祸。不是贴了隔热防爆膜吗?玻璃怎么还会爆炸呢?满腹疑问
    2023-06-07
    347人看过
换一批
#律师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律师事务所在组织上受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它在规定的专业活动范围内,接受中外当事人的委托,提供各种法律服务;负责具体分配和指导所属律师的业务工作;根据需要,经司法部批准,可设立专业性的律师事务所,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可按专业分工... 更多>

    #律师事务所
    相关咨询
    • 怎么应对售楼书陷阱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9-02
      应对售楼书陷阱应注意房屋产权是否明确;房屋质量是否合格,与合同要求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定金不退的霸王条款;房屋是否被限制交易或已列入拆迁范围;中介公司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等。
    • XX提醒汽车消费五大陷阱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5
      核心内容:去年云南昆明消费投诉共2783件,其中,汽车投诉居前四位昆明消协还总结了汽车消费投诉中的五大陷阱。去年云南昆明消费投诉共2783件,其中,汽车投诉居前四位。汽车本身质量不过关、维修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导致汽车投诉上升27.5%。该市消协工作人员分析,去核心内容:去年消费投诉共2783件,其中,汽车投诉居前四位昆明消协还总结了汽车消费投诉中的五大陷阱。去年云南昆明消费投诉共2783件,其中,
    • 消费返利式非法集资背后的陷阱是哪些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31
      这种消费返利非法集资与普通消费行为的最大不同,就是打着高收益的幌子,非法吸收百姓的资金进行所谓理财或投资,而且商品价格远远高于市场正常价格。 其实,说到底,消费返利非法集资就是一个“资金盘”的骗局。 资金盘前期为了稳定投资者肯定给予提现支持,而且是一天之间回报率几十倍的暴涨,使投资者心花怒放。由于不少人的贪婪心态,盘里很少人提现,相反的是追加投入。可当盘上饱和状态接近平衡、盘主的目的资金到位之时,
    • 如何预防家庭装修陷阱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10
      家居装修陷阱设计不些家居装修公司在初次接触时,为了吸引消费者签约,会表示家居装修设计是免费,但是,当你表示不满意这个设计或是对报价不满意而表示无意该公司,之后还是会被要求支付一笔昂贵的设计费。家居装修陷阱合同有些装修公司会在装修合同中对使用材料、工艺要求、施工期限、验收方法、质量保修、违约责任、争议的解决办法等方面模糊不清,这是为日后逃脱责任在做准备。家居装修陷阱预付款家居装修合同签订后会要求预付
    • 预售房抵押有什么陷阱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10
      陷阱一:开发商在建设项目土地被抵押的状况下,不告知购房人抵押的事实,就与购房人签订商品房买卖契约,且这种房屋的权利瑕疵也不在合同中注明,目的是打消购房人的顾虑,顺利收取定金和首付款。 陷阱二:开发商在建设项目土地被抵押的状况下,在与购房人签订合同后,为了顺利将土地抵押转成在建工程抵押,往往不为购房人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陷阱三:开发商在不通知抵押权人的情况下,也不告知购房人抵押的事实,将已作为在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