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上不知情算洗钱罪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14 10:41:35
370 人看过
在非故意的状态下实施洗钱行为表现为个人意识形态中主观层面的无知状态,因此并不符合洗钱罪的构成要件。
洗钱罪则是指那些明确知道自己所获得的收益来源于非法活动,但是为了掩饰这些犯罪事实以逃避法律惩罚而采取对赃款进行转移的行为。
换句话说,犯罪分子自身必须具备清晰的主观认识,即他们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性质以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明知是犯罪”即是指犯罪分子在主观上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够被认定为洗钱罪。
因此,判断洗钱罪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在于犯罪分子是否存在“已知”的主观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资金账户的;
(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
(四)跨境转移资产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洗钱罪是客观还是主观
91人看过
-
洗钱罪需要主观故意吗
214人看过
-
主观不知情,客观提供了帮助算帮信吗
226人看过
-
帮信罪主观不知情也立案吗
473人看过
-
不知情参与洗钱然后中途知道了算犯罪吗
240人看过
-
洗钱不知情罪的判决
474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洗钱罪主观上是怎样的呢?上海在线咨询 2023-03-26钱犯罪的主观要件的规定有哪些?关于这个问题,你可以参考以下: 我国刑法对洗钱罪的处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我国刑法对洗钱罪的处罚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
-
不知情洗钱罪怎么辩护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271、“不知情”是个无罪辩护观点,但必须有理有据,只是说“不知情”而没理没据,就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辩护,是不会被办案人员接受的。 法律术语,是“明知”。 2、“明知”,是指“知道”或者“有证据证明推定知道”,不包括“过失不知道(即应当知道而因为过失确实不知道)”,更不包括“无过失不知道”。洗钱类犯罪(即以前通称的赃物犯罪),法律关系、事实认定很复杂,自己处理不明白、或者认为有些冤枉的,及时委托专做刑事
-
不知情洗钱罪立案标准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83年以内,先看有没有“不明知”的无罪辩护理据。 掩饰犯罪所得罪:要看是否明知处理的是赃物。明知是指“知道”或者“有证据证明推定知道”,不包括“过失不知道(即应当知道而因为过失确实不知道)”,更不包括“无过失不知道”。洗钱类犯罪(即以前通称的赃物犯罪),法律关系、事实认定很复杂,自己处理不明白的,及时委托专做刑事辩护业务的律师处理。乔方律师看到全案证据后才能找到足够多对被告人有利的情节--无罪理据或
-
洗钱罪的主观方式和客观方面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9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从这一表述看,洗钱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而且只能是直接故意。洗钱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包括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所以从你所说的情况看,将贪污的钱变相给人开设公司,是典型的的洗钱行为,已涉嫌构成洗钱罪。
-
不知情情况下帮朋友洗钱罪新疆在线咨询 2023-03-21《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等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通过存入金融机构、投资或者上市流通等手段使非法所得收入合法化的行为。 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人洗钱是不构成犯罪的,若确属不知情则有可能涉嫌诈骗,若转移的资金不合法,会被追究刑责的。不知情的情况意味着缺少了洗钱罪的主观故意,而洗钱罪是一种故意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