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物权法律关系的指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9-09 22:00:14 283 人看过

该段内容讲述了物权变动的规则可以分为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两类。其中,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包括合同行为,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包括基于事实行为、基于公法行为和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具体来说,基于事实行为指的是无权处分人和受让人之间的交易,基于公法行为指的是国家对不动产的所有权进行处分,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则是指法律规定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方式。

根据物权变动的原因可以将其规则划分为两类: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

一、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

所谓法律行为,又叫做意思表示行为,指的是需要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发生效力的行为,例如合同行为。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主要有基于事实行为、基于公法行为和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二种方式,1.善意取得。2.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动。

物 权 变 动 的 分 类 及 说 明

物权变动是指物权在法律上发生变化,包括物权从属关系的变更、物权内容的变更或者物权性质的变更等。根据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1. 物权变更:指物权在法律上发生变化,但物权本身仍然存在。例如,遗嘱人对遗产的处分,在遗嘱生效后,遗产的所有权发生了变更,但遗产本身仍然是存在的。

2. 物权设立:指物权在法律上首次产生,物权从属关系也随之建立。例如,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使得土地承包关系发生,形成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

3. 物权消灭:指物权在法律上被消灭,物权从属关系也随之消灭。例如,所有权人放弃其所有权,或者物权受到侵害而无法维护,导致物权消灭。

在实际操作中,物权变动可能会引起各种法律问题,例如物权纠纷、物权转移、物权纠纷等。因此,对于物权变动的法律规定和程序,需要进行详细的法律分析和处理,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物权变动的原因可以划分为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两类。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包括合同行为、善意取得、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动等。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包括基于事实行为、基于公法行为和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等。物权变动可能会引起各种法律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法律分析和处理,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1日 11: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土地所有权相关文章
  • 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是
    一、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是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是劳动关系属于合法的,不是非法的受法律保护的劳动关系。单位在与劳动者发生纠纷时诉至法院肯定会让法官首先作出对劳动关系的判断,因为只有在确定他们的劳动关系是在法律意义上的就可以用法律的规定来加以处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关系都能称之为法律关系的。首先,劳动法律关系的建立与双方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无关,只要用人单位开始用工,则双方的劳动关系成立。无论双方是在之前还是之后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建立只能是开始用工之日。其次,签订了劳动合同,不一定证明双方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的签订只是对双方劳动关系建立期间的权利义务进行书面约定,最终合同是通过双方来履行的,如果一方为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造成的结果就是为履行合同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最后,建立劳动关系的建立是双方对劳动合同(包括事实劳动合同)的履行。二、劳动纠纷可以直接起诉
    2023-06-04
    187人看过
  • 劳动关系解除的全面指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来看,如果劳动合同未到期劳动者想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相互协商解除,如果未达成一致意见,可以请求法律诉讼强制解除,只不过劳动者要承担违约后的相应责任。如果劳动合同是在达到劳动合同期限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直接结束劳动关系,和平解约。劳动关系解除流程负责部门:人力资源部参与部门:用人部门财务科1、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出:公司及员工均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2、达成一致:双方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3、通知工会:公司人事处将解除劳动合同的事由通知工会,由工会提出意见,在研究工会的意见后作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结果通知工会;4、办理工作交接,由公司人事处安排相关员工办理工作交接;5、结算薪资和经济补偿:在员工办理完毕工作交接后,财务科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薪资;如是公司方提出解除合同,还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经济补偿;6、劳动合同解除:完成上述流程后,劳动合同
    2023-06-30
    311人看过
  • 不动产登记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关系
    不动产物权登记的主要作用在于使物权权属关系得以透明,使第三人拥有一种判断物权种类、物权内容以及物权人的途径,保证第三人的信赖利益不致遭受损害。但在采物权变动公示成立要件主义的情况下,不动产登记的效力有可能被夸张。此种夸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一切不动产之物权变动均须以登记为成立要件;二是认为一切不动产物权之设定非经登记不能成立。在我国的某些理论著述及有关现行立法中,登记实际上被认为是不动产物权之得失变动惟一的法定依据。如我国1990年《城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凡未按照本办法申请并办理房屋产权登记的,其房屋产权的取得、移转、变更和他项权利的设定,均为无效。但物权之公示与物权之享有并非同一性质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物权公示并非物权享有的原因。即使在实行物权变动的形式主义的立法,虽然物权变动以公示为成立要件,无公示即无物权变动,无公示即无受让人物权的享有。但是,就所有权
    2023-06-08
    365人看过
  • 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是劳动合同关系
    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是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区别是:1、法定模式不同,劳动法律关系是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而事实劳动关系则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一般称为劳务关系;2、内容设定不同;3、法律保障不同,劳动法律关系由法律规定保障,劳动关系如果不能依法对劳动者进行社会保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强制其终止。一、简述民事合同变更和劳动合同变更的区别?劳动合同属于民事合同的一种,那么,劳动合同无疑具有民事合同的一般特征。但是,劳动合同作为民事合同的特殊形式,必然具有自身的特点。总的来说,二者还是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别:(1)两者存在的社会领域不同:劳动合同存在于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领域,涉及劳动过程的发生与实现。民事合同调整的则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民事合同注重的是商品流通过程,相对而言,很少关注商品生产过程。
    2023-03-12
    193人看过
  • 自动解除婚姻关系的指南
    法律上无法自动解除婚姻关系。离婚分为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协议离婚的,夫妻双方达成离婚意见,并且对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协商一致后,亲自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即可。诉讼离婚的,需要原告携带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去法院立案。失踪多久才会自动解除婚姻关系失踪无论多久都不可能会自动解除婚姻关系,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才能离婚。当事人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者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公告送达诉讼文书。《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2023-07-06
    120人看过
  • 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为什么?
    一、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为什么?首先,劳动法律关系的建立与双方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无关,只要用人单位开始用工,则双方的劳动关系成立。无论双方是在之前还是之后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建立只能是开始用工之日。其次,签订了劳动合同,不一定证明双方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的签订只是对双方劳动关系建立期间的权利义务进行书面约定,最终合同是通过双方来履行的,如果一方为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造成的结果就是为履行合同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最后,建立劳动关系的建立是双方对劳动合同(包括事实劳动合同)的履行。二、怎么区分劳动、劳务关系1、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务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双方的约定。2、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关系则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3、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
    2023-04-29
    89人看过
换一批
#土地管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我国的土地所有权主要由国家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构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更多>

    #土地所有权
    相关咨询
    •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物权关系与债权关系的关系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05
      标的物的所有权并无发生转移,家电等,不动产最典型的是房屋,此时买方才获到标的物的所有权。一方当事人有托付标的物的义务和获取价金的权利,比如汽车,仅仅靠托付还并不能获到所有权,手续解决完毕才能发生物权转移。在卖方向卖方托付标的物的时候。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而另一方当事人有支付货款的义务和获到标的物的权利。接下来说说不动产。以上说的是动产,也就是托付之前。但在两方的权利义务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物权
    • 物权法律特征的关系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6-13
      1.物权是支配权。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的权利,即物权人可以依自己的意志就标的物直接行使权利,无须他人的意思或义务人的行为介入。 2.物权是绝对权。物权的权利人可以对抗一切不特定的人。物权的权利人是特定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且义务内容是不作为,即只要不侵犯物权人行使权利就履行义务。 3.物权是财产权。物权是一种具有物质内容的、直接体现为财产利益的权利。财产利益包括对物的利用、物的归属和就物的价值设立
    • 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是
      广西在线咨询 2021-12-18
      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是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区别是:1、法定模式不同,劳动法律关系是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而事实劳动关系则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一般称为劳务关系;2、内容设定不同;3、法律保障不同,劳动法律关系由法律规定保障,劳动关系如果不能依法对劳动者进行社会保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强制其终止。
    • 占有的取得及其与动产物权变动的关系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0
      占有的取得丧失规则,为《草案》所缺失。是否应该规定,以及是否应规定于占有章,分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而论之:《草案》仅规定(直接)占有的概念,而不规定其取得与丧失,实不合逻辑,也不利于对占有制度的理解与适用;又因直接占有为占有制度之起点与常态,其适用范围及于整个物权法(有关物权变动的规则),乃至整个民法(有关物之交付的给付),故其取得与丧失,宜直接规定于“占有”章之中,以与其地位相匹配。(20)在间接
    • 哪些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会有哪些影响?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27
      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其原来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劳动法律关系变更一般是因发生变更工作地方、工种和工作职务的劳动法律事实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