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2-25 08:20:59 194 人看过

1、概念上的比较

(1)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的行为。

民事诉讼行为是能民事诉讼法效果的行为。

(2)一切法律效力的发生,为法律所赋予。

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诉讼行为亦是如此。然而,对法律行为效力的确认,民事法律行为本质上是确认其中的亦是表示内容的效力,也就是说,法律赋予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设定民法上的权利义务。

民事诉讼行为则不同,尽管一些诉讼行为具有依主体意思表示设立、变更和终止双方诉讼权利义务的性质,如诉讼管辖协议,但就其整体而论,意思表示设立权利义务并不是一般特征。因此,是否建立在意识表示基础上,成为民事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区别。

2、理论上的比较

(1)民事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以下不同特性

第一,法律行为具有表意性,民事诉讼行为不具有表意性。

第二,法律行为具有设权性,民事诉讼行为不具有设权性。法律行为可按照自我意志在当事人之间设立民法上的权利义务,法律赋予其效力。

(2)民事诉讼行为的成立要件上不同于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成立要基于意思表示,这一点比民事诉讼行为的成立复杂。在意思表示中,目的意识、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的欠缺均能导致法律行为的不成立。

(3)民事诉讼行为的生效要件上不同于民事法律行为

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一般生效要件有三个: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识表示自愿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民事诉讼行为的生效,没有统一规定,一些条款仅隐含此类内容。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4)在对民事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控制方法上存在差异

民事法律行为因与意识表示密切相连,决定了法律对其采取特殊的控制方式。一方面,法律有必要对行为的成立要件、生效要件、责任后果等予以强制规定,使意思表示之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能根置于法治原则基础上,不至于被行为人滥用;另一方面,当意思表示出现瑕疵时,为确保意思尽可能地得到确认,充分实现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设置权利义务的目的,需要建立一些意思推定规范。

民事诉讼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决定了意思自治原则在诉讼行为领域中的适用受到了极大限制;并且,受民事诉讼原则和立法精神的约束,诉讼进程被固定,行为行使受到限制,反映到法律制度中就是强行性规范的普遍存在,并对诉讼行为产生束缚。

以上就是什么是民事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相关介绍,民事诉讼行为主要发生在当事人为解决民事纠纷的诉讼存续期间,而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是指当事人双方的契约行为,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合法的民事行为才是民事法律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2日 09: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法律行为相关文章
  • 民事法律行为中的纪律处分行为
    处分行为是我国法律上一个特别鲜明的概念,它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能够涵盖大部分的生活方面。处分行为是直接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行为,其处分的客体是权利。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及准物权行为,包括契约(如所有权的移转、抵押权的设定)及单独行为(如所有权的抛弃)。法律行为中的处分行为法律行为中的处分行为是直接让与权利、变更权利内容、设定权利负担或废止权利之法律行为,处分行为分为物权行为与准物权行为两类,具体如下:1、物权行为是直接变动物权效果的行为,如让与物权、抛弃物权、认定抵押或质权等;2、准物权行为是直接变动物权以外支配型权认定、移转或消灭效果的处分行为,例如认定采矿权、渔业权等。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别具体如下:1、法律效果不同。处分行为发生使相对人取得权利的法律效果,而负担行为的效力则在于使行为人承担给付义务;2、处分行为以行为人具有处分权为生效要件,负担行为则不需要行为人具备处分
    2023-07-07
    369人看过
  • 了解法律事实和事实行为的区别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什么是合同的法律事实?合同,行为,当事人,表示,法律,形式什么是合同的法律事实?凡能导致合同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主客观因素,法学上称之为合同的法律事实。主要包括:(1)合同事件。是指不依合同当事人主观意志转移的,能导致合同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和现
    2023-07-06
    355人看过
  • 可撤销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因而当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指的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可由当事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相比较,可撤消的民事行为体现出以下特点:(1)可撤消的民事行为在撤消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无效的民事行为一开始就没有法律效力。(2)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消,应由撤销权人为之;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效力消灭,以撤销行为为条件。而无效民事行为的无效可由任何人提出。(3)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人对权利的行使拥有选择权,当时人可以撤销其行为,也可通过承认的表示使撤销权消灭。(4)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其撤销权的行使有时间限制。无效民事行为中,不存在此种限制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区别是什么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区别如下:1、形成的原因不同。无效婚姻是因为不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违反结婚的禁止性条件而形成的婚姻,可撤销的婚姻仅仅是指欠
    2023-07-22
    486人看过
  •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分别为多久?
    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时效为三年,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为六个月。《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而《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民事诉讼时效期一般为多久根据《民法典》有关规定: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第一百八十九条【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第一百九十条【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
    2023-07-06
    265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生效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着眼于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律构成要素,而在法律上视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事实的认定。民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是一种法律的评价。一般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生效之间是没有时间间隔的,只在法律行为不符合生效要件的情形下,才出现已成立的法律行为不能生效的情况。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主要有以下区别:1、两者的着眼点不同。民事行为的成立着眼于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律构成要素,而在法律上视为一种客观存在;民事行为的生效着眼于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2、两者的成立要件不同。民事行为的成立以意思表示成立或意思表示一致为要件,还包括行为人和标的;民事行为的生效则以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自愿和真实,行为的合法性和标的确定和可能为要件。3、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尽相同同。民事行为具备法定构成要素即为成立,其
    2023-02-19
    354人看过
  • 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如何终止,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
    一、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如何终止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终止的方式非常多,例如当事人协商一致后可以终止。约定的条件达成后可以终止,出现法定情形时可以终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第一百六十条【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二、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只有心智健全的自然人才能预见其行为的后果,并作出维护自己利益的判断和选择。因此,法律要求自然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必须具备与该行为相适应的民事行
    2023-04-19
    474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
    相关咨询
    • 公民的诉讼行为能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是什么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5
      公民的诉讼行为能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分类上,两者又不完全一致。公民的诉讼行为能力采用两分法:有诉讼行为能力和无诉讼行为能力。而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则采用三分法: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在民事诉讼中,只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才有诉讼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都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由于诉讼行为能力是当事人可以亲自为诉讼行为的资格,因
    • 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法律责任的区别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9
      展开全部两者不是一个概念。不正当竞争指的是商业模式下的市场交易行为。侵权行为人有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商业模式下不正当竞争后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
    • 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行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17
      1、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由三个因素构成,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有的民事义务。(1)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权益,它在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有权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并要求它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民事权利按利益性质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按作
    • 如何正确区别和民事行为?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02
      要注意掌握数额标准,正确区别侵犯著作权罪和民事侵权行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是区别侵犯著作权罪和民事侵权行为的重要标准。虽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但没有达到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并不严重的,属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不能作为犯罪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司法解释,这里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是指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有其他严重情节”是指: (1)
    • 2018法律的妨害民事诉讼行为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15
      关于同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法律规定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 对同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罚款、拘留不得连续适用。发生新的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予以罚款、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