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承揽合同欺诈行为的措施有:
1.订立合同前应尽可能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有关信息。
2.对代理人签订合同应对其代理权进行了解。对于对方业务员或经营管理人员代表其单位订立的合同,应注意了解对方的授权情况,包括授权范围、授权期限、所开立介绍信的真实性,对非法定代表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如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等,应了解其是否具有代表权。
3.订立承揽合同,必须特别注意对质量验收标准的确定。在订立合同时对质量标准一定要明确,不能过于笼统,更不能以看样验收代替。如双方均同意看样验收,必须对样品进行封存或去公证部门进行公证,以免定作人偷换样品,将承揽人拖入合同陷阱。
承揽合同如何防范欺诈
1、严格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和实际履约能力,判断对方是否隐瞒自己的经营范围订立了超越经营的承揽合同。
2、要求对方设定担保签订合同时,对那些没有足够的履约能力或者履约能力不易查清的企业、单位,可要求对方设置担保,以督促其履行合同。
3、认真审查合同条款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琢磨合同条款,一定要将合同条款尽量明确,不能有不明确、含糊其辞的条款,或引起歧义的条款。
4、明确约定管辖法院在争议解决条款里约定,双方发生争议由己方法院管辖,这也是防止欺诈的一种方法。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承揽合同纠纷可以协议管辖,这符合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要求,但是要注意在约定的过程中不要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百七十一条承揽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承揽的标的、数量、质量、报酬,承揽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期限,验收标准和方法等条款。
第七百七十一条承揽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承揽的标的、数量、质量、报酬,承揽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期限,验收标准和方法等条款。
-
合同欺诈防范策略:有效避免买卖合同风险
472人看过
-
避免欺诈的合同条款
198人看过
-
合同欺诈的策略与防范对策
379人看过
-
签合同时如何避免合同欺诈
71人看过
-
避免合同欺诈注意事项
62人看过
-
避免合同欺诈:提存公证
255人看过
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有: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或者变更。... 更多>
-
欺诈性合同如何避免?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231、返还原物。若欺诈人通过虚假身份等形式进行买卖合同欺诈所得的财产,其有义务将财产返还给被欺诈人。例如,若欺诈人已将实物出售且无法追回,则欺诈人需返还相当于原物的价款,并包括原物及其应有的孳息。 2、赔偿损失。欺诈人因欺诈行为获得被欺诈人财产,是一种侵权行为。欺诈人应对其欺诈行为给被欺诈方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范围应涵盖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 3、继续履行。如果在履行过程中出现欺诈行为,如以劣质产
-
避免遗产被另一半继承的策略浙江在线咨询 2024-11-20为了防止离婚时出现对方主张分享女方继承所得财产的争议,您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来妥善处理:首先,在遗嘱中明确指定该笔遗产只能授予一方配偶,这意味着对于这类财产,将被视为仅属于夫妻双方之一的私人财产,并归属于该方的个人名下,因此在涉及离婚问题之时,另一位合作伙伴将无法对此进行任何方式的分割及共享。其次,在获得遗产之后,两位合作伙伴可以签订一份婚内财产协议,明确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取的全部或部分财产
-
民法典中怎样避免合同欺诈重庆在线咨询 2023-07-221、签订合同前必须认真审查交易方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在达成交易前,可能地要求对方提供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副本、法人资格证明书、法人授权委托书、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等书面材料。若交易方为异地企业,可以委托当地律师向企业所在地工商部门了解其合法性。切忌单凭熟人介绍等不规范做法草率签订合同。此外,企业的履约能力应重点考虑,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尽可能地调查交易方现有的、实际的经营情况,掌握对方的实际履约能力。
-
内蒙古加工承揽合同纠纷的诉讼应对策略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1-26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寻求法律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且有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
-
欺诈行为如何避免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091. 并非所有主观动机都构成诈骗。在一些情况下,行为人确实存在有效的还款行为,具备偿还债务的经济实力,并且没有任何逃避责任、隐藏或转移财产等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轻易地判定他们在主观上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意图。如果行为人与受害者之间存在民事纠纷,并且行为人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而采取了暂时占用他人财物的不当方式,这种行为虽然欠妥当,甚至可能涉及到其他更为严重的法律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就断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