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合同法关于辞职的条款
劳动合同法关于辞职的条款:需要辞职的劳动者,如果是正式同员工的话,只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是在试用期内的话,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任意解除权,不受用人单位任何限制。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员工辞职的流程
辞职的流程是:
1.员工应于辞职前至少1个月向公司填报辞职申请表提出辞职请求。
2.部门经理与辞职员工积极沟通,对绩效良好的员工努力挽留,探讨改善其工作环境、条件和待遇的可能性。
3.辞职员工填写辞职申请表,经部门经理、中心总监签署意见审批。
4.员工辞职申请获准,则办理离职移交手续。公司应安排其他人员接替其工作和职责。
5.在所有必须的离职手续办妥后,到财务中心财务部领取工资。
6.公司可出具辞职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履历和绩效证明。
三、员工可随时辞职的情形有哪些
员工可随时辞职的情形有: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等等。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
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关系的条款
301人看过
-
关于劳动合同中的保密条款
259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关于合同终止前辞职经济补偿的规定
251人看过
-
请关于续签劳动合同后能辞职吗
195人看过
-
关于签了劳动合同想辞职怎么办
198人看过
-
关于离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辞职通知
194人看过
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形: 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二是根据... 更多>
-
劳动法关于辞职的辞工辞职时劳动合同法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06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公司存在以下情形,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
-
劳动合同条款辞职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031、辞职是劳动者的权利,不需用人单位的批准。 2、如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随时立即辞职。 3、如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只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了。 4、试用期的,在2008年1月1日之前,可以随时辞职,之后,提前3天通知就可以了。 5、单位不能扣辞职劳动者的工资,除非在其用工合法的情况下和劳动者签订了违约金条款。 6、2008年1月1日起,用人单位只能在为劳动者提供了专项技术培训和
-
关于劳动合同到期后辞职如何辞职河南在线咨询 2023-07-28劳动合同到期,即终止劳动合同。可以立即走,只要合同中没有约定需要劳动者提前告知,劳动者就没有提前三十日通知用工单位的义务。可以要求单位人事办理离职手续,结算工资。单位在15天内不予办理,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
关于劳动合同辞职的时间限制重庆在线咨询 2024-12-18如果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辞职时可以随时走。根据《劳动法》规定,辞职后三天内应将工资结算清楚。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从第二个月开始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从劳动者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
-
有关于劳动合同关于辞职的一些相关规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09劳动合同关于辞职的规定 第四条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