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到刑罚主体来看,个人犯罪的,只追究个人的刑事责任。单位犯罪,不仅要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如罚金刑,也可能牵涉到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包括自由刑和罚金刑。一般情况下,对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的刑罚要比个人犯罪的刑罚轻一些。从被害人损失赔付能力来看,虽然合同诈骗罪的刑罚种类中有罚金刑和没收财产,但罚金和没收的财产都是上缴国库的。但是犯罪主体的认定,直接决定了返还被害人财产的责任主体。往往单位的赔付能力要大于个人。而个人的赔付能力要大于皮包公司。
一、如何划分单位犯罪范围
单位犯罪范围的定义为: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属于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判处刑罚。法律规定,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公司违法员工是不是会被牵连
公司违法员工不会被牵连。
只要没有违法行为,没有知情不报,就不会被公司牵连。关键是看员工个人有没有参与公司的违法行为,个人有无过错。当劳动者主观上知晓用人单位经营的业务存在违法性而从事,当违法行为被查处后,劳动者不能仅声称是服从单位安排而免于承担法律责任。司法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时也需要查明事实,区分责任,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不要涉及无辜劳动者。但是,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基于该规定,以电信诈骗、非法金融服务、信贷等为主业的公司涉嫌犯罪的,案件往往被定性为共同犯罪,普通员工也将被列为共犯。
公司单位犯罪怎么处罚
1、原则上两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单位也只能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2、处罚例外,单罚:仅对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员判处刑罚;
3、对犯罪单位本身判处刑罚:只能判处罚金刑。
-
个人和公司诈骗罪的区别
270人看过
-
合同诈骗个人和公司判刑标准
473人看过
-
个人诈骗多少金额构成诈骗罪
416人看过
-
公司诈骗和個人詐騙:哪个更严重?
365人看过
-
招摇撞骗和诈骗罪那个重?
163人看过
-
诈骗罪和挪用公款哪个罪重
99人看过
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 所谓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是指属于犯罪分子本人实际所有的财产及与他人共有财产中依法应得的份额。应当严格区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与其家属或者他人财产的界限,只有依法确定为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 更多>
-
-
公司对涉案的个人诈骗能够成立诈骗罪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2-141、公司可以成为诈骗罪的主体。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诈骗罪,刑法未规定单位犯罪,但在司法实践中,由单位实施诈骗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社会危害也十分大,故应当将单位规定为诈骗犯罪的主体。
-
公司诈骗,诈骗人会坐牢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22有证据证明该人对公司的诈骗行为完全不知情(正常人通过逻辑应当知情的而不知情的,应当认定为知情),该人不应受到处罚。 该人对公司的诈骗行为知情,且积极参与的,就构成诈骗。经该人手诈骗的金额不能达到刑事案件标准的(各地不一,例如:河南省5000元,北京市3000元),应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进行处罚。经该人手诈骗的金额达到刑事案件标准的,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以诈骗罪对该人定
-
信用卡诈骗罪和个人诈骗罪该如何认定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08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能构成本罪。在此应指出的是,在信用卡诈骗罪的各种行为中,行为人因行为不同,其犯罪故意也各有
-
信托诈骗和电信诈骗哪个更可能是诈骗罪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16诈骗罪电信诈骗属于诈骗的一种形式,一般诈骗罪要按照诈骗数额及犯罪情节定罪量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