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信罪视为明知的情况是什么?
1、帮信罪的明知应该从以明知的程度、明知的属性、以及故意的角度来进行认定。
(1)从故意的角度看,帮信罪的明知应该是概括故意中的明知,即对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明知,但该种行为构成何种罪名并不要求;
(2)从明知的属性看,明知是一个现实的认识,也是帮信罪行为人的客观认识;
(3)从明知的程度看,明知是确定的明知,如果只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怀疑或模糊知道他人可能会实施犯罪,则不能认定为帮信罪中的明知。
2、在认定行为人主观明知时,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对被帮助对象是否可能实施犯罪活动有相对具体的认知。
既最起码要知道被帮助的对象准备或者正在实施犯罪活动,至于被帮助的对象最终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了何种犯罪行为,在所不问,不要求行为人确切知道
3、明确行为人即使出售自己的银行卡,也不能直接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明知”。
要有客观证据予以证明行为人对被帮助对象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有相对具体的认知,而仅仅出售银行卡本身只能算是一个违法行为,该违法行为并不等于行为人对被帮助对象实施犯罪活动有具体认识,不能直接划上等号。
4、存在亲友关系等信赖基础,要审慎认定“明知”。
(1)由于亲友之间的借卡行为往往是不存在利益交换,而存在利益交换的借卡/售卡行为往往发生在陌生人之间。所以,对于存在亲友关系等信赖基础的借卡行为,一般情况下不能轻易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明知”,注意:不轻易认定是指结合客观证据和事实,在不足以证明为人主观上具有“明知”的情况下,则应当认定行为人无罪,毕竟存在特殊的亲友关系。但是,如果客观证据和事实足以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明知”,则应当认定行为人构罪。
(2)并不代表只要存在亲友等特殊关系,就直接一律不予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明知”而无罪,反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存在特殊亲友关系的案件,既不能过于片面的认定“明知”,也不能过于武断的认定行为人不明知,而是综合案件客观证据判断是否足以证明行为人“明知”,要审慎考虑全案证据。
二、掩饰罪和帮信罪哪个严重?
1、掩饰罪和帮信罪前者更为严重
单纯说量刑幅度的话肯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更重,但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是要看案件的具体情况。
在实务当中,这两个罪名都是帮助犯的正犯化,说人话就是因为法律规定从犯变主犯了,但是只是因为有独立的罪名罢了,《刑法》也要考虑罪责刑相适应,所以哪怕从变主也应当在量刑上符合从犯性质,在量刑基础上来讲就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情况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的情况,如果达到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自然要重一些。
再一个,这两个罪名一般不容易出现竞合,但不容易不代表不可能,如果出现可能还是会择一重罪,单纯看还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会更重。
2、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处罚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帮信罪与掩饰犯罪所得罪的区别有哪些?
帮信罪与掩饰犯罪所得罪的区别包括对上游犯罪具体内容的明知程度不同、行为对象不同、行为时间不同等。
1、对上游犯罪具体内容的明知程度不同
帮信罪对上游犯罪限定于概括的明知,即对上游犯罪具体实施什么网络犯罪在所不问,如果明知实施何种犯罪,当以共犯论。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行为人对涉案财物属何种犯罪所得,既可以是概括明知,也可以是明确知晓。只要不存在与上游犯罪通谋就不构成共犯;
2、行为对象不同
帮信罪提供帮助的对象是概括的网络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人针对的是上游犯罪所获得的赃款赃物。
3、行为时间不同
帮信罪行为发生于上游犯罪着手之后到行为实施完毕之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例,帮信行为发生于上游犯罪分子尚未获取赃款赃物之前。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发生于上游犯罪既遂之后,即相应犯罪所得已经被上游犯罪分子控制;
4、行为性质不同
帮信罪属于上游犯罪的必要帮助犯,没有帮信罪行为人的帮助,上游犯罪无法既遂。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非上游犯罪所必须,即脱离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人不影响上游犯罪的既遂;
5、侵害的法益不同
帮信罪规定在《刑法》第六章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目的是维护网络秩序,保障信息网络健康发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规定在《刑法》第六章第二节“妨害司法罪”,目的是维护司法秩序,打击妨害刑事侦查、起诉、审判违法行为,保障国家司法权的正常行使;
6、入罪条件及刑罚不同
帮信罪的成立条件须“情节严重”,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无情节严重的限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3000元即可定罪处罚,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7、两罪适用的范围不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被帮助对象为信息网络犯罪,如电信网络诈骗,因此帮信罪仅适用于利用信息网络所实施的犯罪活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适用范围则不局限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活动;
8、两罪存在的时间截点不同
(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针对的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因此必然发生于上游犯罪既遂之后;
(2)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为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因此并不能区分是发生在上游犯罪过程中还是既遂之后;
(3)从实践来看,通常发生在上游犯罪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于上游犯罪既遂之后。例如上游犯罪行为人为转移犯罪所得,利用众多银行卡进行层层转移支付,提供银行卡者仅是出于概括性的明知,银行卡用于违法行为,其并不明知用于转移赃款,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已经超出了提供银行卡者的犯罪故意,应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定性处罚为宜。
-
帮信罪哪些条件视为不知情
229人看过
-
帮信罪不知情的证明流程是什么
194人看过
-
帮信罪哪些情况下是不知情的
310人看过
-
帮信罪流水多少会被判刑?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帮信罪?
165人看过
-
怎么证明帮信罪不知情
124人看过
-
证明帮信罪时不知情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125人看过
-
帮信罪怎样证明自己不知情辽宁在线咨询 2024-03-24帮信罪可以从当事人具体行为、流水、获利、其他人供述等客观因素来证明自己不知情。如果证实确实构成犯罪,一般来讲,达到以下标准之一的当事人判刑几率较大:1、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2、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3、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4、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5、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6、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7、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
什么情况属于帮信罪的范畴?青海在线咨询 2024-12-16根据刑法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犯罪主体方面。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年满16周岁。 第二是主观方面为故意,即明知自己为他人实施的信息网络犯罪提供帮助的行为。 第三是所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对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管理秩序。 第四是客观方面表现为: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
-
哪些情况下判定行为人明知,如何理解一般情况下,明知是否明知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15根据法律的规定,“明知”不仅包括行为人明明知道的情形,还包括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推定行为人应当知道的情形。《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公平交易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协调管理司2002年第一次工作联席会议纪要》中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判定行为人“明知”: (1)更改、换掉经销商品上的商标被当场抓获的; (2)同一违法事实受到处罚后重犯的; (3)事先已被警告,而拒不改正的; (4)有意
-
盗伐林木罪中的“明知”有哪些视为明知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7-17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中的“明知”,是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为应当知道,但是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 (一)在非法的木材交易场所或者销售单位收购木材的; (二)收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的木材的; (三)收购违反规定出售的木材的。
-
帮信罪是否一定要明知山西在线咨询 2024-04-02帮信罪是否一定要明知视情况而定:1、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帮助行为,需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2、依据相关司法解释,为他人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犯罪提供技术支持等帮助,犯罪数额达到一万元的五倍以上等,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3、具体的对于情节严重的标准,还需要参照司法解释关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犯罪的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