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事申诉的立案
刑事申诉的立案,是指司法机关接受申诉权人申诉的法定诉讼形式。《暂行规定》的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申诉后,均应登记,认真审阅。原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刑事申诉,均应立卷。这就说明,申诉权人提出申诉时,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对属于本院管辖的,都应采取文书形式立案。至于申诉立案得具备什么条件的问题,不应过于苛求。只要初步确认申诉人具备申诉主体资格,在法定期限内,具状提出一定理由。管辖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即应予以立案审查。
2、刑事申诉的审查
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接受申诉后应进行全面审查,不应受申诉人提出的申诉理由的限制。审查的内容应包括:
(1)案件事实。弄清案件事实是审查申诉的首要任务。审查时,应调出原审案卷进行审查,对申诉人提出的申诉理由、提供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案卷认定的事实相对照,以确定原判决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明确,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如果发现了新事实,则要查明是否有充分的证据为根据。
(2)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这是审查申诉的法律方面的重要内容。所谓适用法律,是指应以判处当时有效的法律为依据。一般不能依据新法律翻过去的老案。只有为纠正过去错误的法律而制定的相应的新法律,才能作为申诉审查和再审审理的依据。
3、审查结果的处理
原终审人民法院对刑事申诉进行审查后,认为原判决、裁定正确的,则说服、教育申诉人,使其服判息诉;对坚持无理申诉的,可以用书面通知驳回。并告之申诉人不能再行申诉。审查后,如果发现原判确有错误需要重新审判的,应按审判监督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
经再审后的案件。对再审改判无罪或免予刑事处分的当事人的善后工作,原来有工作的,由原审人民法院移交原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原来没有工作的,移交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处理。
-
申诉程序:刑事案件的正义之路
184人看过
-
民事自诉案件中的刑事程序
179人看过
-
送检案件的刑事诉讼程序
327人看过
-
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程序
309人看过
-
申诉刑事案件的流程详解
376人看过
-
刑事案件的辨认程序,刑事案件辨认程序是什么?
379人看过
刑事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提出申诉需要提交三项材料:第一,写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以及申诉的事实与理由的申诉书;第二,原一、二审判决书、裁定书等法律文书... 更多>
-
怎么提出刑事申诉的啊,刑事案件申诉程序是哪些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9一、怎么提出刑事申诉 原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可以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申诉最迟应在被告人刑罚执行完毕后二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刑事案件申诉人超过两年提出申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1、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 2、原审被告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三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 需要注意的是,申诉人就同一刑事案件向
-
刑事案件侦查程序,刑事案件的申诉和控告有什么区别宁夏在线咨询 2021-11-02投诉对象是人事处理机关的决定,投诉对象是侵犯公务员合法权益的机关及其领导人;投诉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当事人自身的合法人事权益,投诉除了维护公务员合法权益外,还要求上级机关或者其他专门机关依法惩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机关及其领导人;起诉不受层级限制。
-
怎样申诉刑事案件,刑事申诉流程及步骤,刑事申诉的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20在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审判,未依法得到公正判决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如何投诉,进入再审程序,洗去冤屈?首先,只有这些类型的案件才能依法投诉:(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二)定罪量刑证据不真实、不充分、应当依法排除的;(三)证明案件事实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四)主要事实依据依法变更或者撤销的;(五)认定罪名错误的;(六)量刑明显不当的;(七)违反法律追溯规定的
-
刑事审判程序案件起诉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27刑事案件宣判程序:宣判分为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两种。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宣布判决结果,并在5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起的检察院、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定期宣告判决的,合议庭应当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判决宣告后,应当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起公诉的检察院、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
-
刑事案件的辨认程序,刑事案件辨认程序是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1-10-22刑事案件认定程序:根据公安部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规则的有关规定,认定应遵循以下程序: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在各管辖案件的调查过程中,需要认定嫌疑人的,应分别由事务部门的负责人或检察长认可。2、识别应由调查人员主持。在公安机关调查的案件中,主持鉴定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在识别之前,必须向识别人详细询问识别对象的具体特征。特别是,为了不让识别人看到识别对象,必须通知识别人有意识地进行虚假识别应承担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