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他人名誉罪怎么判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8 07:00:31 184 人看过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较轻的不构成刑事犯罪。情节严重的能构成诽谤罪。采用各种方式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给他人造成一定的后果,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什么是诽谤行为

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是诽谤行为,情节严重的涉嫌诽谤罪。诽谤并恶意伤害他人应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刑事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直播时诋毁别人可以起诉吗

直播时诋毁别人不一定可以起诉。对于一般的辱骂行为,情节较轻,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不构成犯罪,也就不能进行起诉。对于情节严重,对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的,则涉嫌侮辱罪,被辱骂方可以到法院起诉辱骂者,请求处于刑事处罚并赔偿相应损失。法律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三、直播间辱骂他人犯法吗

直播间辱骂他人是否犯法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如果情节较轻,没有导致什么严重后果,那么就不涉嫌犯罪,而属于治安违法,会予以罚款或者拘留的处罚;但是如果情节严重,给别人造成了严重影响,那么涉嫌构成侮辱诽谤罪,会处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情节轻微没有构成犯罪,受害人有权要求行为人停止侵权、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或赔偿损失。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04: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犯罪相关文章
  • 公然侮辱他人与区别是什么,侮辱罪判几年?
    一、公然侮辱他人与侮辱罪区别是什么公然侮辱他人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格权。侵犯的对象是特定的自然人。人格权包括人格尊严以及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以侮辱方式侵害他人姓名权的行为,一般表现为漫骂、羞辱他人的姓名,对他人的姓名进行有损人格的恶意解释,以使他人的人格、名誉受到损害。肖像权是公民对自己的肖像利用和保护的权利。肖像与人的人格不可分离,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形象的社会评价和人格尊严。侮辱肖像的行为也一定会侵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望声誉,是一个公民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根据我国民法规定,公民自出生之日起,即平等地享有人格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人身权利。本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公然侮辱他人,但情节和后果尚不够刑事处罚。公然,是指当着众人或者第三人的面,或者是可以是利用使不特定的多人听到、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至于被侵害人是否在场,不影响本行为
    2023-02-26
    468人看过
  • 侮辱死者名誉是怎么回事
    一、侵侮辱死者名誉是怎么回事侵害死者名誉属于侵权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二、侮辱死者名誉的赔偿1、停止侵害。死者近亲属有权要求行为人停止正在进行的侵害。例如对具有诽谤性的书刊正在发行,有权要求停止发行或予以销毁。应当指出的是,停止侵害还包括防止侵害,即阻止某些即将发表或传播的诽谤性作品,此种请求权的行使对防止损害的发生十分必2、返还。在某些情况下,对尸
    2023-05-03
    120人看过
  • 写小说用真人真事侮辱他人侵害他人名誉权吗
    一、写小说用真人真事侮辱他人侵害他人名誉权吗?写小说用真人真事侮辱他人,侵害了他人名誉权。但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七条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二、受到侵害名誉权请律师有用吗需要聘请律师进行相关的诉讼(一)公民有维护自己名誉尊严的权利。名誉既然是社会对于一个公民的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这种综合评价是公民长期以来生活作风、品德、才能和素养的客观反映,因此对于该具有客观性的评价,公民有保持这种评价的完整性、客观性的权利。(二)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公民有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
    2023-04-22
    451人看过
  • 名誉受到侮辱该怎么解决
    一、名誉受到侮辱该怎么解决如果侵害名誉权要怎么起诉呢?确定侵权行为满足侵害名誉权的四个构成要件:1、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并为第三人知悉。损害事实,指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利益或者人身利益遭受损害的客观事实。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包括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损毁、精神或财产上受到损害。精神损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损害,财产损失则是因精神损害引起的财产上的损失,也成间接损失。2、行为具有违法性。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誉被侵害,与侵害人的侵害无关,或者侵害人尽管实施了侵害行为,但没有给任何人造成名誉上的侵害,则行为人不承担侵权责任。4、行为人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二、起诉资料1、提交起诉状正本一份,并按被告人数提供相应的副本。2、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材料。3、证明被告侵权事实存在的材料,要证明侵权的事实,证明侵犯的是名誉,证明名誉的受损,证明侵权事实
    2023-05-03
    157人看过
  • 肖像权名誉权被侮辱怎么办
    可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对方拒绝的可依法起诉,要求对方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根据我国现行立法及有关司法解释,隐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确保护的一项人格利益,因此构成侵害隐私利益的,行为人就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一)我国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停止侵害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扬传播受害人的隐私资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领域等,可以请求停止侵害,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等。2、赔礼道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3、赔偿损失隐私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二是对受害人因隐私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指财产损失。一、侵犯名誉权该怎么解决名誉权受损害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承担
    2023-02-15
    94人看过
  • 怎么区别以侮辱、诽谤形式侵害名誉权和侮辱罪、诽谤罪
    (一)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的要件不同。在侵害名誉权中,不法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即不法行为人过失损害他人名誉也可以构成侵害名誉权。在侵权赔偿中,确定赔偿范围一般不考虑不法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还是过失,即行为人主观状态一般不影响其责任范围,只有在精神赔偿中才考虑不法行为人的过错类型和程度。而在侮辱罪、诽谤罪中,不法行为人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侮辱罪和诽谤罪。而且行为人主观恶性的程度对量刑有圈套的影响,主观恶性越大,被判处的刑罚就越重。(二)侵害行为的情节不同。侵害行为的情节,即加害行为的性质、手段、方式和由此产生的结果。构成侮辱罪、诽谤罪要求加害行为情节严重。例如,在大街上强行脱掉妇女的衣服,故意捏造并散布他人收受了大量贿赂的虚假事实等。而构成侵害名誉权并不要求“情节严重”。(三)危害后果的程度不同。侮辱罪、诽谤罪的危害后果较严重,对他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例如侮辱
    2023-03-14
    320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罪与侮辱罪有什么区别
    侮辱罪、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的区别是: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而侮辱罪、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侵犯名誉权的主观上可以是故意或者过失,而侮辱罪、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一、民法准则中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要构成特征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
    2023-03-24
    122人看过
  • 侮辱当事人是侵犯名誉权吗?
    一、诽谤的行为是否侵犯名誉权?诽谤的行为可以构成侵犯名誉权,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以侮辱、诽谤为主要方式,因此,认定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首先应确定行为人是否实施了侮辱、诽谤行为。《意见》第15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确定其赔偿责任。在确定毁损名誉时,原告必须举证证明被告有过错。在本案中,被告向原告单位发送工作联系单,属于正常的工作范畴,没有过错。二、侮辱诽谤治安处罚认定标准侮辱诽谤治安处罚认定标准为(一)在公共场合公然的侮辱诽谤他人;(二)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及其近亲属侮辱报复的;(三)多次发生侮辱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以上行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三、侮
    2023-06-26
    409人看过
  •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人格名誉范围有什么?
    一、侮辱罪和诽谤罪的人格名誉范围有什么?侮辱罪和诽谤罪这两种犯罪侵犯的客体都是公民的人格和名誉,都直接伤害了公民的人格、名誉和尊严,都针对的是特定的个人。名誉是指社会或他人对特定公民、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商誉、资历、功绩等方面的评价和总和。名誉权就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有关自己的社会评价不受他人侵犯的一种人身权利。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其法律人格而享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其人格所必需的权利。人格权又包括具体人格权和一般人格权。具体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信用权。二、侮辱罪和诽谤罪有哪些区别?1、客观方面表现不同:侮辱罪: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诽谤罪: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注意:侮辱罪和诽谤罪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个人。2、犯罪手段是不同的:前者是公然进行的,包括可能使用的暴力;而后者只能以言语、文字方式来进行的。前者
    2023-06-16
    250人看过
  • 侮辱人格罪名大吗
    一、侮辱人格罪名大吗侮辱人格罪名大不大,要看情节决定。侮辱人格情节严重的会被判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二、人格侮辱具体指哪些侮辱人格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所谓人格尊严,是指公民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声望、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各种客观条件而对自己或他人的人格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尊重。所谓名誉,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望声誉,是一个公民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所谓名誉权,是指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为内容的人格权。三、侮辱罪的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
    2023-05-03
    228人看过
  •  手机上侮辱他人构成何种罪名?
    短文:在手机和网络上侮辱或诽谤他人可能会涉及刑事犯罪或治安管理行为,但只有满足特定条件时,才能被视为民事诉讼。要提出诉讼,原告必须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并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在手机上侮辱或诽谤他人,可能会涉及到侮辱、诽谤等刑事犯罪行为,也可能会被视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网络上恶意诽谤他人,侮辱诽谤他人要负法律责任。遭到辱骂起诉对方起诉只须符合下列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手机恶意诽谤他人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手机恶意诽谤他人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恶意诽谤他人事件频繁发生。那么,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手机恶意诽谤他人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根据《中华人
    2023-10-24
    218人看过
  • 侮辱他人的刑事罪
    骂人涉嫌寻衅滋事罪和侮辱他人罪。辱骂他人的治安处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专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如果骂的内容属于虚构,可以构成侵犯名誉权,能构成诽谤或者侮辱,可以起诉到法院。因辱骂他人挨打会怎么处理辱骂他人是不对的,但被辱骂人应当采取正当措施来维护合法权益,不能以暴力殴打等非法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施暴者造成对方轻伤以上伤害,应追究期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并附带民事赔偿。如果施暴者未造成对方轻伤以上伤害,按《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并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
    2023-07-04
    275人看过
  • 名誉权侮辱行为是怎么认定的?
    侮辱是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侮辱、诽谤是常见的名誉侵权行为,民法典101条明令禁止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对法人名誉的侵害,主要表现在散布有损法人名誉的虚假消息,如虚构某种事实,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以图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等等,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一、侵权认定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
    2023-06-28
    74人看过
  • 怎样对待辱骂侮辱他人?
    语言攻击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构成侮辱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公然侮辱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的主要特征:一是,行为侵犯的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辱骂侮辱罪和强制性侮辱罪的区别(1)前者的客体是妇女的人身权利、人格尊严和社会秩序,后者的家庭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前者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暴力、胁迫后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的行为,后者表现为行为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当着被害人的面公然进行贬低其人格、毁坏其名誉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
    2023-07-11
    219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刑事犯罪
    相关咨询
    • 原著小说中侮辱他人名誉权的罪名
      天津在线咨询 2023-10-15
      小说中用真人真事侮辱他人的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 法律规定,文学作品中,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的将构成对被侮辱、诽谤者名誉权的侵害,被侵权人有权要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
    • 网络侮辱他人怎么判刑,涉嫌侮辱罪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27
      公然侮辱他人,但情节和后果尚不够刑事处罚。公然,是指当着众人或者第三人的面,或者是可以是利用使不特定的多人听到、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至于被侵害人是否在场,不影响本行为的成立。侮辱既可以是暴力的,如以墨涂人,强迫他人做有损人格的动作等;也可以是文字的,如以大字报、小字报、漫画等形式攻击被侵害人人格;还可以是口头的,如以言语对被侵害人进行嘲笑、辱骂等;对肖像的侮辱也可以构成本行为,如在涂划、玷
    • 网络侮辱名誉判几年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5
      在网络上侮辱他人侵犯他人名誉权,情节严重的,涉嫌侮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本罪。 虽有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但不属于情节严重,只属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等情形,如强令被害人当众爬过自己的胯下;当众撕光被害人衣服;给被害人抹黑脸、挂破鞋、带绿帽强拉游街示众;当众胁迫被害人吞食或向其身上泼洒
    • 被他人损害名誉,到处诽谤侮辱造成名誉损失,怎么告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1
      直接搜集证据诉讼解决,如需帮助可以直接来电或者当面咨询
    • 恶意侮辱恐吓他人罪名
      宁夏在线咨询 2023-10-26
      可能涉嫌寻衅滋事罪或者侮辱罪。 (1)法律规定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破坏社会秩序的,构成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以骂人的方式公然侮辱他人的,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