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离婚前的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一、关于孩子抚养费吗
关于孩子抚养费的标准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二、女方不要孩子要给抚养费吗
不要孩子要给抚养费。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
关于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抚养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养费。
三、子女抚养费数额应当如何确定
子女的抚养费数额,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予以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
11年前抚养费法院判决支付
388人看过
-
未婚生子的孩子应该由谁来支付抚养费?
249人看过
-
未支付离婚抚养费应该怎么解决
472人看过
-
离婚之后,小孩的抚养费归谁支配,可以由抚养方支配吗
478人看过
-
离婚后父母应承担的抚养费用由谁支付
234人看过
-
该由谁支付离婚案的诉讼费用
401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不执行判决孩子抚养费由谁来支付?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27对方不支付孩子抚养费,另一方可以到法院起诉,主张对方支付孩子抚养费。对拒不执行有关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孩子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
-
法院判决离婚抚养费是由怎么支付的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2-05法院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判决抚养费。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承担的生活、教育等费用。
-
协议离婚抚养费有什么标准?该由谁来支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4-04协议离婚抚养费在具体确定抚养费数额时,人民法院一般会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确定:对于有固定工作与收入的而言,给付的抚养费一般在工资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为宜;若是收入不固定的,则可以按照当地该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按照上述比例计算支付。若是需要负担两个或者以上的子女的,离婚后的抚养费还应高适当提高,但是,一般也不会超过月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即收入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如果碰到特殊情况,抚养费的数额可以
-
判决书上诉费由谁支付?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10谁对一审判决不服提出上诉,谁就必须交纳上诉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二十条一审宣判时或者判决书、裁定书送达时,当事人口头表示上诉的,人民法院应告知其必须在法定上诉期间内递交上诉状。未在法定上诉期间内递交上诉状的,视为未提起上诉。虽递交上诉状,但未在指定的期限内交纳上诉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七条规定:案件受理费包括:(一)第一审案件
-
离婚后的孩子抚养权该由谁判决山西在线咨询 2023-08-26一、哺乳期内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但如果有其他不适宜随母亲生活的原因,也可随父亲生活。 二、对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首先应由父母双方协议决定。 如果当事人双方因子女抚养问题达不成协议时,法院应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妥善地作出裁决。 三、对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孩子,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应当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