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时期,中国银监会等部门就制定《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消费者对当前银行收费问题反映强烈,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收费差别大,消费者看不懂。日前北京花旗银行客户王岩打印96页对账单遭收费4200元一事引起了社会关注。然而记者发现,遭媒体曝光的花旗银行第二天就将其天价打印费率调整,月结对账单12个月以内免费,12个月以上人民币100元/每份/每月,收费最高1000元封顶。王岩对记者表示,收费标准忽上忽下,很担心以后会不会改回来。
同时,一些消费者反映,不同银行之间针对同一种服务的收费差别很大,也让人看不懂,如ATM机异地跨行取款费用从单笔2元到22元,相差10倍;信用卡挂失费从20元到50元到60元的都有。
二是收费门槛高,消费者用不起。在京工作的王文,今年1月份在京刷信用卡消费了4.5万多元,因过年时回家匆忙,剩余113.49元欠款未还,在短短十几天内就被银行记了1101.02元的罚息。针对这一做法,银行方面解释说,无论还了多少,只要没还完,都得按全额计算利息,而且此前信用卡的免息期也不被计算在内。王文说,银行对信用卡服务收取相应的费用可以理解,但如此乘人不备,让人感到有欺诈之嫌。
除了信用卡全款罚息,消费者投诉乱收费的问题还有不少,如信用卡取现手续费高达3%(取款1000元收30元手续费)等,让不少消费者惊呼上当了。
三是收费名目多,消费者担心被收费。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消费者反映,现在银行收费项目繁多,如小额账户管理费、信用卡取现手续费、转账失败手续费,更换存折费、重制卡费、重置密码费、网银收费等等,令人目不暇接,而且多数银行对其收费遮遮掩掩,既没有在网站上充分公布,收费前也没有及时提示,让人一不小心就被收费。
定价权一下放,收费项目猛增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加速发展,服务网点增加很快。与此同时,服务收费也增加很快。
据银行业协会2011年公布的数据,银行业各类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收费项目850项。而武汉大学进行的一项银行卡收费课题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银行收费项目大约有3000项。
接受记者采访的消费者反映,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多次采取清理银行乱收费行动,但层出不穷的收费项目依然让人眼花缭乱。
专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五十条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提供服务,按照规定收取手续费。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职责分工,分别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说,2003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将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本应由政府部门决定的银行服务定价权部分下放至银行总行,使得其在收费项目定价上大行其道。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表示,有《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作为尚方宝剑,这些年来虽然部分项目被叫停,但银行收费不断增加的现象总体并未好转。
董正伟表示,涉及银行的收费项目取证难度大且单笔金额小,消费者花费很多精力去维权往往得不偿失,因此尽管消费者反映强烈,但真正诉诸法律的并不多见。
加强银行监督,明确服务成本
近年来,社会舆论一直关注银行业高利润现象。有学者认为,银行作为企业,自然要遵循市场原则,对其服务自主定价。也有学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认为银行业要比一般企业负有更多社会责任,不能完全追求利润最大化。
截至2011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达113万多亿元。目前,我国仍以牌照发放来决定银行经营的准入,这就造成了银行业非充分竞争的局面。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承担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责任,同时还向百姓提供基本服务,这也是国家赋予银行特殊地位的原因。银行部门切切不能以降低自身道德标准、忽视社会责任来完成自己的利润增长。
如何促进银行业自身改革及良性发展,又能维护消费者权益?业内人士认为,政府部门及银行业应从建立维权渠道、理顺监管规则、鼓励产业创新等方面多管齐下,联手治理乱收费。
有关专家指出,金融消费属于特殊消费领域,其特殊性带来明显的市场信息不对称,这些因素导致受到侵权的消费者面临投诉无门的尴尬,建议有关部门设立一个消费者金融权益维护的专门机构,在方便金融消费者投诉的同时,加强对银行服务的监督。
-
2022年违规征地案例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385人看过
-
关于暂住证的舆论关注
226人看过
-
交警打人事件引发舆论热议
419人看过
-
征地赔偿问题在市平遥引发舆论风波
244人看过
-
注重舆论引导营造妇女儿童维权环境
441人看过
-
如何进行网络舆论监督
357人看过
律师事务所在组织上受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它在规定的专业活动范围内,接受中外当事人的委托,提供各种法律服务;负责具体分配和指导所属律师的业务工作;根据需要,经司法部批准,可设立专业性的律师事务所,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可按专业分工... 更多>
-
舆论监督如何解释澳门在线咨询 2023-01-16舆论监督,全称为社会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外部监督)的一种,其实质是公众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监督权)的体现和常见形式,是社会公众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对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表达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活动。
-
如何实现网络舆论监督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281、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它的形成是依赖互联网的各种功能而实现的。应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使其规范和完善,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 2、《宪法》 第三十五条又规定“
-
什么算舆论监督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25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
-
如何理解舆论监督的内涵四川在线咨询 2023-07-14舆论监督,全称为社会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外部监督)的一种,其实质是公众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监督权)的体现和常见形式,是社会公众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对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表达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活动。
-
怎样理解舆论监督?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30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