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刑罚的规定根据手机的价值而定,价值越大刑罚越重。如果情节较轻,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情节较严重则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则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偷了一部手机,如果这部手机的价值较大,那么就构成了盗窃罪。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刑罚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情节较轻,则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情节较为严重,则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则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盗 窃 手 机 罪 如 何 判 刑 ?
盗窃手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手机,数额较大的行为。在我国,盗窃手机罪属于盗窃罪的一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手机罪的刑罚要根据其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来说,盗窃手机罪的刑罚为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具体刑罚要根据罪犯的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认罪态度等因素来综合评判。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那么将会被判处更重的刑罚:
1. 犯有多次盗窃手机的行为,且每次都成功偷窃;
2. 盗窃手机时,对被害人或他人造成了人身伤害;
3. 盗窃手机的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赃款;
4. 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前款第一项、第三项行为,那么将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综上所述,盗窃手机罪的刑罚会根据罪犯的犯罪情节和认罪态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公正的判决。
总结:盗窃手机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手机,数额较大的行为。其刑罚将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认罪态度等因素来综合评判。若具有多次盗窃手机、对被害人造成人身伤害或拒不退还赃款等严重情节,罪犯将面临更重的刑罚。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依法作出公正的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西宁盗窃手机法院如何判刑
220人看过
-
2021盗窃1700元手机罪如何判刑?
370人看过
-
司法机关如何判断盗窃罪的刑罚?
280人看过
-
嫌疑人多次盗窃手机如何判刑
124人看过
-
2021年盗窃手机最新刑罚规定
339人看过
-
盗窃罪盗窃手机可以判刑吗
170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涉嫌了盗窃手机,缓刑期间入户盗窃手机要如何?天津在线咨询 2023-04-05如果在缓刑期间,偷拿了别人的手机,其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之规定,涉嫌盗窃,依法要被追究治安行政责任。 原则不会被撤销缓刑。 手机价值达到刑事追究标准的,则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撤销缓刑。
-
若盗窃手机怎么判刑处罚,该如何规定的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171、手机价值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按照《刑法》规定,应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若盗窃的手机,价值巨大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手机价值特别巨大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
如何鉴定盗窃手机的价格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31盗窃手机,应当委托价格评估中心进行评估,评估结论作为定罪和量刑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处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产价值1000元至3000元、30万元至50万元,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大、大、特别大。《刑
-
盗窃手机当事人谅解如何判刑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1第一条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限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限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准则,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