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车玩手机造成交通事故保险也是会赔的。只有酒驾或无证驾驶等行为保险公司才可以拒绝赔偿。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2、法律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第二十一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
(二)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
(三)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发生交通事故时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发生交通事故时立刻停车报警;
2、出现人员受伤应拨打急救电话;
3、保护好事故现场;
4、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后协助调查取证。
二、交通事故责任怎么认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
开车玩手机造成的事故责任怎么划分?
151人看过
-
开车玩手机发生交通事故谁的责任
349人看过
-
开车玩手机摔死人保险公司赔
197人看过
-
开车玩手机撞人保险有责任赔偿吗
475人看过
-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交强险赔偿吗
55人看过
-
开车玩手机撞上护栏可以保险理赔吗?
478人看过
酒驾是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酒驾并不存在量刑标准。因为一般的酒驾行为仅仅是行政违法行为,并不会触犯刑法。因此,法院并不会对一般的酒驾行为作出定罪和量刑。有量刑标准的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主要是指醉驾的行为。... 更多>
-
开车玩手机怕出事,开车玩手机造成的后果有什么呢?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61、降低安全性 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开车玩手机恐怕一只手都不够用吧?而这个时候对车速的控制、车距的把握及障碍物的躲避等方面,都有极大影响,非常容易让车辆操作失误或失控,进而造成事故。 2、分散注意力 驾驶员只要开车玩手机,至少要分一半以上的精力到手机上,无疑会疏于对路面车辆和周边行人的观察,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将会大幅降低应变能力和反应时间,造成交通事故。研究表明:开车玩手机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时
-
开车玩手机的交通事故咋办,开车玩手机入刑已经实行了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1一、开车玩手机是否违法 开车玩手机属于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开车打手机处罚规定如下: 1、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记2分;依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附件2:违法记分分值的规定。 2、驾驶机动车时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处警告或
-
开车玩手机把机动车人给撞了,开车玩手机保险如何赔?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20开车玩手机出车祸,车辆的损失由车险来赔,自身受到的伤害则是由意外险来赔偿。人身意外险是否对这种情况赔偿,是大家比较关心且容易不清楚的问题,我们可以来看一看。 一般私家车意外险或是综合意外险的免赔责任中和交通有关的,通常规定是: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故意杀害、故意伤害;被保险人醉酒或主动吸食或注射毒品,未遵医嘱使用处方药物或未按照说明书所示的内容使用非处方药物;被保险人酒后驾驶,无合法有效驾驶证驾驶,或
-
高速玩手机出事故,高速开车玩手机出交通事故怎样办?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301、事故责任划分(争取对自己有利的责任)。交通事故发生后最先要做的是保护事故现场同时叫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建议在此时打电话报警,由交警介入处理。交警介入后会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对事故双方当事人进行问话调查,对车辆进行技术检验,然后根据整个事故情况及成因对事故进行责任划分。2、保留肇事者相关身份资料,以备起诉时用。责任划分完毕后交警会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此时伤者及伤者家属需要注意的
-
玩手机开车发生交通事故会被判刑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01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在手机使用方面进行立法。部分国家针对低龄驾驶人这类高危群体全面禁止在驾驶时使用手机。但最难的是持续执法的能力,至今仍然缺乏立法对降低手机使用频率的有效性研究,并且能够佐证这类法律法规在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伤害效果方面的证据则更加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