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对于审判人员的范围,民诉法明确为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其他人员包括人民陪审员、执行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综上所述,在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当事人发现审判人员和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相关人员回避。法院接到申请后进行审核,并出具回避决定书,在这样的决定书中会写清当事人申请事由及法院做出决定依据。
刑事与民事回避制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1、民事诉讼的回避对象:审判人员(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刑事诉讼的回避对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2、民事诉讼的回避程序:院长担任审判长时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刑事诉讼的回避程序: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
申请回避的对象是谁,申请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153人看过
-
刑事案件回避对象
471人看过
-
行政回避的法律规定的对象有哪些?
234人看过
-
刑事诉讼回避的对象都有谁?
50人看过
-
刑事回避的适用对象和理由
349人看过
-
刑事回避和民事回避的法律区别有哪些
264人看过
审判委员会是按照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各级法院内部设立的机构,它的职责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审理案件的范围,主要是审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拟判处被告人死刑... 更多>
-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对象怎么回避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22“在民事诉讼法的回避制度中,主要的回避范围对象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等。其中,是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
-
在法院申请了回避了,民事诉讼适合回避的对象包括哪些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29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对于审判人员的范围,《若干规定》明确为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
什么是申请回避的对象?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16诉讼程序和判决结果的公正性得到了回避制度的有力保障。根据《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其解释的规定,回避可以分为指定回避、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 申请回避是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当事人可以向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提出回避申请。
-
刑事诉讼回避适用对象是谁,有哪些法律规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4-09-25刑事诉讼回避适用对象是审判人员,书记员,侦查人员以及具体的鉴定人员等。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当中的规定,实际上应当回避的检查人员,包括有检察长,检察员,还有就是助理检察员等等,这是为了公正审判。
-
民事诉讼回避为哪些诉讼继续进行?民事回避的规则是?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3民事诉讼中,回避的情形由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进行详细规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