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所发生的土地纠纷,并根据协商结果签订协议;当事人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寻求当地政府进行解决;政府无法处理或对政府处理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的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认为承办人与争议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情况下,有申请回避的权力,是否回避由国土局局长进行处理。
同居关系纠纷该如何解决
人民法院在审理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如涉及非婚生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应予解除非法同居关系一并解决。具体分割财产时,应照顾妇女、儿童的利益,考虑财产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过错制度,妥善进行分割。
《民法典》
第一千零五十四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
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同居关系案件受理条件。
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可理解为对于无配偶者之间在非法同居期间有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的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作出处理。
2、同居关系的认定。
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法律对非法同居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法院只解决同居期间子女财产问题。
3、同居关系期间子女的抚养问题。
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抚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应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条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抚养。子女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一方将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收养,须征得另一方的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
房屋租赁纠纷的调解步骤
251人看过
-
房屋租赁纠纷的调解步骤
207人看过
-
房屋租赁纠纷的调解步骤
289人看过
-
房屋租赁纠纷调解步骤
110人看过
-
房屋租赁纠纷调解步骤
251人看过
-
医疗纠纷解决步骤
439人看过
结婚的登记流程有: 1、携带双方的居民身份证、双方的常住户口本、3张两寸近期的半身免冠红底合影照片到其中一方的户口所在的民政局进行办理; 2、民政局工作人员审查双方的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颁发结婚证。... 更多>
-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解决步骤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04土地使用权人作为转让方就同一出让土地使用权订立数个转让合同,在转让合同有效的情况下,受让方均要求履行合同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1、已经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的受让方,请求转让方履行交付土地等合同义务的,应予支持; 2、均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已先行合法占有投资开发土地的受让方请求转让方履行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等合同义务的,应予支持; 3、均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又未合法占有
-
工程欠款纠纷的解决策略有哪些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031、明确约定工程款的支付期限和逾期利息; 2、及时主张权利; 3、解除合同; 4、运用政府、舆论和民工力量; 5、利用多种途径收回欠款。
-
保管合同纠纷的解决策略有哪些重庆在线咨询 2022-12-311、首先,发生争议后当事人双方可以平等协商达成共识。 2、其次,协商不能的,按照双方约定了诉讼管辖法院起诉解决(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合同标的物所在地选择其一)。 3、再次,如果约定仲裁,应当明确约定具体的仲裁机构和仲裁事项。仲裁机构约定明确的标准为:仲裁机构所在地明确,同一地点有两个以上仲裁机构的应当写明约定的仲裁机构的详细名称。 4、此外,要想判断保管合同当事人是否违
-
医疗纠纷解决的步骤有哪些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10医疗纠纷调解程序: (一)调委会应当指定1名或2名人民调解员主持调解,医患双方当事人对调解员提出回避要求理由成立的,应当予以调换; (二)医患双方当事人可聘请律师或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 (三)调解应当在专门设置的调解场所进行; (四)调解人员进行调解时应当做好调解笔录。
-
怎样解决房屋用地纠纷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1-18我国《土地管理法》中解决房屋用地纠纷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协商解决。《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根据这一规定,公民之间的房屋用地纠纷应首先通过协商解决。二是行政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乡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个人和单位之间的争议。该法还规定,县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