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消监护权的条件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六条
【撤销监护人资格】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前款规定的个人和民政部门以外的组织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民政部门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
二、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与权利及临时生活照料措施】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履行职责的原则与要求】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对于未成年人来讲,父母是第一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其第一监护人是配偶,如果没有结过婚,父母一般是第一监护人。在某种程度上,履行监护职责是被监护人应尽义务,监护人和被监护人在法律层面上是平等的。
-
取消监护人监护权条件有哪些
369人看过
-
民法典怎么才算法定监护人,监护人取消的条件
476人看过
-
法律规定如何取消父母的监护权
91人看过
-
取消监护权的原告是谁
327人看过
-
法律规定怎样才能取消监护权
165人看过
-
监护费补贴取消条件
462人看过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 更多>
-
取消监护权的原告是谁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23取消监护权的原告范围如下:居委会、村委会、妇联、医疗机构、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以及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等组织,民政部门,其他监护资格人员等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
民法通则有关监护人能否取消监护权的条款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151、监护人家暴能取消监护权。 2、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1)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2)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3)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
取消监外执行的条件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17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满的。 对于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应当予以收监的,由人民法院作出决定,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 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在监外执行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的,脱逃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 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死亡的,执行机关应当及时通知监狱或者看守所。
-
取消监护权的情况有哪些广东在线咨询 2023-07-26在以下情况可以取消监护权: 1.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2.监护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3.监护人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
争取子女的监护权的条件有哪些?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10子女的监护权无需争取,只要父母不存在法定撤销情形,即依法享有,不得私自撤销、变更。能争取的是子女抚养权,具体方式为: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事实,确认自己具有扶养优势,对方不宜扶养,当事人即可依法优先取得抚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