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押期间一般不可以缴纳社保。具体原因是,已经参加机关事业单位社保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某些行政、刑事处罚的,在单位停发工资期间不计算工作年限,暂停缴纳社保。
一、公安机关职工受到判刑如何处理
职工判刑单位的处理是:
1、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判处拘役的,拘役期间工资停发。
期满释放,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由原单位接收并分配正式工作的,可参照被判处刑罚宣告缓刑人员缓刑期满后的工资处理办法执行。
2、受到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在服刑期间停发工资。服刑期满后如原单位接收并安排工作,其工资待遇按新录用人员的工资办法处理。
二、一般取保候审期间能否上班
取保候审期间是可以上班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中仅列明被取保侯任人应遵守的规定,包括对其行踪的控制,及时到案的保证,以及不得干扰案件的侦查、审判等。特别情况会进一步限制被取保候审人的通信、行动以及从事某些活动的自由。但并没有明文规定,被取保候审人不得继续工作。由于被取保候审人的工作性质不同,对工作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一)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取保候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因此需要将行踪报告给公检法机关。原则上,在法院给出有罪判决前,犯罪嫌疑人均属无罪。但对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行政刑事处罚工资处理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在此期间停发原工资。
(二)非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对于非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取保候审期间的工作、工资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若被取保候审人的工作与被侦查、起诉、审判的犯罪行为相关,会公检法机关处于侦查、审查的需要,嫌疑人是无法正常继续工作的。但若工作与犯罪行为无关,那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符合单位规定与法律相关规定的情况下,被取保候审人是可以继续工作的。
(三)工作与相关罪名是否有关
若被取保候审人的其工作的原因而与其可能触犯的罪名有关,例如财务人员涉及职务侵占,那么就需要暂停相关工作,以便侦查、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不受干扰。
三、服刑前工龄是否清零
1、开除公职或刑满释放人员,开除或判刑前原单位和个人已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已实际缴费的,其重新工作后的缴费年限可同开除判刑前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被开除或判刑前未缴费的工作年限,不能视同缴费年限。职工被判处有期徒刑或劳动教养的,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不能计算工龄。没有被开除公职的,其劳动教养前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连续工龄:被开除公职的,就应该从其重新参加工作之日起计算连续工龄。
2、受行政刑事处罚工资处理意见的复函(人函〔1999〕177号)之规定:受到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在服刑期间停发工资。服刑期满后如原单位接收并安排工作,其工资待遇按新录用人员的工资办法处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触犯刑律被判刑,经司法机关复查,认为原判过重,改为免予刑事处罚的,回原单位后其工资待遇应视其罪行轻重和是否给予行政纪律处分而定,即:情节较轻,态度较好,免予行政纪律处分者,可恢复原工资待遇;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的按有关规定确定工资待遇。以上两种情况,在原判期间被减发和扣发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均不予补发。原判期间不计算为工龄。
-
看守所羁押的人怎么交社保
127人看过
-
看守所可以接受不在押人员的钱么
456人看过
-
看守所在押人员如何就医?
61人看过
-
协议离婚看守所在押可以吗
384人看过
-
看守所内在押人员生活条件保障
228人看过
-
服刑人员关押在看守所如何减刑,哪些情况看守所可以减刑
60人看过
-
-
司法拘留人员关在看守所,行政拘留人员可以关押在看守所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09一般情况下就羁押在拘留所。 如果当地没有拘留所或拘留所满员了,可能会放在看守所,但是,是与其他刑事犯罪嫌疑人分房间羁押的。
-
可以打看守所的羁押人员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31不构成重新犯罪,但可按监规纪律予以处理:责令具结悔过或者禁闭的处罚。根据《看守所条例》规定, 第四十七条人犯在羁押期间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根据不同情节分别给予警告、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禁闭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犯监规纪律、经教育不改正的; (二)散布腐化堕落思想,妨碍他人悔改的; (三)不服监管,经查确属无理取闹的; (四)故意损坏公物的; (五)欺侮、凌辱其他人犯,
-
-
看守所在押人员名单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31看守所是关押涉嫌犯罪的在押人员的,涉及到个人隐私及有关案件侦破等秘密,所以不会在互联网上可以查询的。看守所关押的绝大多数都是犯罪嫌疑人,还不可以称之为犯人,在我国未经审判任何人不得确定其有罪,因此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及保障案件的侦破情况,对作为国家羁押犯罪嫌疑人的特殊执法机关,其日常工作、警力配备、在押人员等信息,出于监所管理的需要,一律不予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