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是否可以提前执行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7 09:55:58 153 人看过

一、劳动争议是否可以提前执行

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劳动争议发生后,只有符合法定情形,如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才可提前进行执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条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二)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五条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二、劳动争议如何解决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后,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如果无法协商一致的,可以申请调解,或者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进行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七条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1日 00: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笔录相关文章
  • 提成不发争议是否可以通过劳动局仲裁化解?
    提成不发可以到劳动局仲裁。用人单位拖欠提成工资,协商索要不成,劳动者向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
    2023-07-06
    189人看过
  • 是否可以在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前撤销仲裁申请?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前可以撤诉。1、申请者撤销劳动仲裁申请向仲裁机构提交书面的撤销劳动仲裁申请书即可。2、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劳动仲裁流程如下:1、提交申请书,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2、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3、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4、仲裁调解,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5、仲裁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法律适用哪些情形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一)适用法律、
    2023-07-06
    147人看过
  •  劳动争议中是否包括薪资提成?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发生的争议,均适用该法律。因此,提成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提成是工资的一部分,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提 成 工 资 是 否 属 于 劳 动
    2023-10-09
    178人看过
  • 劳动争议可以得到公司提成吗
    因为公司业务提成引起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以下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其他。劳动争议可以仲裁吗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
    2023-07-27
    182人看过
  • 是否可以提前预先告知执行死刑?
    死刑会提前通知。罪犯被执行死刑后,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家属,而对于是否通知受害者家属,法律未作规定,一般来说是不予通知的。执行死刑后,在场书记员会依法制作笔录,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会将执行死刑的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法院。而且在执行死刑的过程中,同级人民检察院也会派员临场监督,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拍照、摄像。执行死刑后,人民检察院临场监督人员应当检查罪犯是否确已死亡,并填写死刑临场监督笔录,签名后入卷归档。死刑复核机会大吗死刑复核机会大不大要根据具体案情确定,法律对此没有统一的规定。死刑复核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核所遵循的一种特殊审判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作出核准或者不核准死刑的裁定。对于不核准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或者予以改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
    2023-07-10
    458人看过
  • 先予执行在起诉前是否可以提起
    先予执行应当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做出前采取。需要当事人先起诉,在起诉的同时,可以申请先予执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一百零六条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二)追索劳动报酬的;(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三条人民法院先予执行后,根据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申请人应当返还因先予执行所取得的利益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
    2023-06-13
    393人看过
  • 企业是否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企业符合以下条件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仲裁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必须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范围;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其他。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点1、正确确定申诉请求申请劳动仲裁时并不是所有的争议都属于劳动仲裁受理范围的,也不是所有的仲裁请求都要能得到劳动仲裁律师的支持。2、劳务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应提起民事诉讼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之间的区别对于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来说是一个难题。当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向律师咨询或者到劳动仲裁部门询问是否立案的方式来确定。如果确定双方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时就要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单位有工资欠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是可以直接提起诉讼的,请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节省时间。3、申诉主体的确定申请劳动仲
    2023-07-27
    403人看过
  • 劳动争议判决书出后多久可以开始执行
    在劳动争议判决后,一方拒绝履行生效判决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在二年内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间从判决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判决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判决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判决书生效之日起计算。一、法院判决过了执行期限怎么办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如果超过两年没有申请执行的,法院可以拒绝当事人强制执行的申请。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二、劳动仲裁裁决如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劳动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在二年申请执行的期间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的申请书和有关材料。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
    2023-06-23
    489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事项的上诉前提
    劳动争议仲裁上诉的前提为:1.劳动争议仲裁已经结束,并且对仲裁结果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2.对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什么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案范围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其他。《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46条,裁决书应当载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和裁决日期。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0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
    2023-07-22
    440人看过
  • 要求提前退休属于劳动争议吗
    一、要求提前退休属于劳动争议吗要求提前退休产生的争议不是劳动争议,而是行政争议,对社会保险部门提前退休决定有异议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而不是提起劳动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
    2023-04-14
    126人看过
  • 用人单位可否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用人单位可以提起劳动争议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一、劳动仲裁申请受理和裁决(一)递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二)申请书符合要求的,仲裁委员会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
    2023-03-21
    323人看过
  • 对诉前保全可以提执行异议吗
    有关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的法律规定可见《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的相关条款:1、《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六十四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应当在该执行标的执行程序终结前提出。一、法院判决书下来了被告不执行怎么办法院判决书下来了被告不执行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的流程如下:1、申请;2、法院受理;3、申请复议;4、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5、
    2023-03-25
    347人看过
  • 劳动关系提出欠条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工资不足是劳动争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失败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意调解、调解失败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企业如何向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可以采用下列方式来向企业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其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
    2023-08-06
    103人看过
  •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是否可以中断?
    一、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是否可以中断?根据法律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承诺)。这些事由区别于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都是依当事人主观意志而实施的行为。诉讼时效的目的是促使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消除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稳定状态,从而诉讼时效进行的条件是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如果当事人通过实施这些行为,使权利义务关系重新明确,则诉讼时效已无继续计算的意义,当然应予以中断。(一)起诉。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二)请求。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改变了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故应中断诉讼时效。(三)认诺。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
    2023-06-07
    416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笔录
    词条

    笔录指的是公安、司法人员在诉讼过程中,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以文字或视听记录的形式记录或反映诉讼活动和案件事实。笔录包括: 1、询问简介。 2、询问内容。 3、检查记录记录。 4、相关人员依次签... 更多>

    #笔录
    相关咨询
    • 不履行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可否申请强制执行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06
      可以,劳动仲裁裁决书具备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 劳动仲裁强制执行多久可以劳动争议赔偿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27
      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后,由当地基层法院执行庭负责强制执行,一般是6个月内执行完毕。 1、只有法院执行庭有强制执行的权力;仲裁裁决书或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可以向法院执行庭申请强制执行; 2、执行费由对方承担(个别地区要求申请人先垫付执行费,执行后再返还); 3、可以查封对方的银行账号、车辆、厂房、应收账款等资产。所以申请强制执行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对方的银行账号或其他财产的信息,以供法院执行人员去
    • 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可否提出申请,劳动争议申请鉴定方式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1-08
      可以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鉴定费由申请人垫付,案件处理结束后,鉴定结果由不利方承担。鉴定结果不明确的,由申请人承担。仲裁庭认为需要鉴定专门问题的,可以提交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无法达成协议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机构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派鉴定人参加开庭。经仲裁庭许可,当事人可向鉴定人提问。
    • 劳动争议是否可以到合同履行地申请复议?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第四十九条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
    • 用人单位争议劳动者可以提出劳动争议仲裁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19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