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此项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或者利用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股东有权起诉,要求赔偿自身股权份额对应的损失。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也就间接给股东造成损失。
很多情况下,大股东损害小股东的利益,是通过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来实施的。被损害利益的股东可以起诉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要求赔偿损失。对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利用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股东同样有权起诉要求赔偿自身股权份额对应的损失。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未依法履行职责,导致公司未依法制作或者保存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九十七条规定的公司文件材料,给股东造成损失,股东依法请求负有相应责任的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上述情况下的诉讼,称为股东代表诉讼,实际上是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直接以自己为原告提起诉讼。
目前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尊重公司内部治理规则,轻易不干涉公司内部治理冲突。因此,股东因自身所受的损失对其他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赔偿诉讼,会面临很多现实困难。首先,损失数额的确定是一个大问题。股东一般并不掌握公司经营及某项具体业务的详细情况,确定公司或者股东的损失常常缺乏证据。其次,股东诉讼常常会引起繁琐且耗资不菲的连锁诉讼。如为了掌握充分可靠的证据,可能需要提起股东知情权诉讼;为了确定股东身份,有时需要提起股东资格确认诉讼。
根据具体需要,有时还可能就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有效性、其他股东是否履行出资义务或抽逃出资、公司利润分配等提起诉讼。再次,公司法对于股东权利的保护性规定仍旧比较原则,司法实践中在立案、审理、执行等过程中可能缺乏可操作性的依据,因此耗时费资之后的结果很难明确预期。
-
大股东被小股东告上法庭条件
339人看过
-
大股东不出资小股东怎样起诉
53人看过
-
隐名股东起诉成为股东需要什么条件?
414人看过
-
什么是临时股东大会,临时股东大会召开条件是什么?
476人看过
-
股东退股问题:大股东是否有权强制小股东?
241人看过
-
大股东诈骗小股东是否犯罪
196人看过
大股东是指拥有公司股份较多,对公司决策有较大影响力的股东。 大股东通常拥有更多的投票权,可以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并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有更大的话语权。 大股东可以是公司的创始人、投资者或管理层人员,他们通常拥有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可以影响公司的... 更多>
-
大股东起诉小股东的条件有哪些江苏在线咨询 2023-05-08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的,符合公司盈利却不分配利润等情形时,小股东可以对公司的该决议投反对票,并请求公司回购股份。在出现公司经营管理不善等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时,小股东还可以联合起来请求司法解散公司。
-
同一家公司的股东起诉股东小股东起诉大股东香港在线咨询 2022-06-14股东与股东的诉讼。如股东因告公司其他股东不履行股东出资义务、不履行对公司的管理义务和清算义务等而产生的诉讼;另对公司一方股东排斥另一方股东参与公司管理的诉讼,也应属于股东起诉股东的诉讼。对此类诉讼,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尚不够明确和全面,只是在第二十八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
-
大股东不配合, 小股东起诉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3一、公司设立时都在工商行政机关注册登记的,一个股东拿走公司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资料,并不能磨灭你的股东身份。 二、关键是现在大股东掌握了公司印章,法定代表人也是他,不是你,其有可能在公司营业过程中对公司不利,侵犯公司及你的权益。故建议你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解散公司。 三、公司如何分红,首先要依据你们当时签署的公司章程,章程未约定或约定不明,依实缴出资比例分红。
-
起诉股东还是大股东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22与你们建立劳动关系的是公司,所以股东情况不必过于在意,建议直接去街道劳动窗口申请处理,同时注意搜集对方确认存在劳动关系及工资数额的证据,处理不成他们会转给劳动监察大队,仍处理不成,可申请仲裁。当然,也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
大股东起诉小股东怎么判刑啊?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29一、何谓竞业禁止 竞业禁止,又称为竞业回避、竞业避让,是用人单位对员工采取的以保护其商业秘密为目的的一种法律措施,是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劳动关系结束后的一定时期内,限制并禁止员工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同时兼职于业务竞争单位,限制并禁止员工在离职后从事与本单位竞争的业务,包括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业务单位任职,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